如何培养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法
思维是人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 逻辑思维 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特别重要。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
一、结合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学生很多知识的掌握都是来源于教学内容,因此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较为关键的。我们教师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要有意识、有目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除了应该考虑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 方法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个单元时,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个单元教参中所规定的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外,还定出了以下几条在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加以比较这些图形求法的异同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在学生按照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面积的基础上,然后提问,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总之,数学教材处处体现逻辑性,教师千万不能基于教材的表面,只讲数学知识,只有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视过程,培养逻辑思维重视思维过程从内容方面讲,要求教师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算理讲解。如讲小数加减法,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且要讲清算理,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二是注重推导过程。如讲圆柱的体积时,教师不仅使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要讲清怎样切拼推导公式的过程,事实上讲清推导过程,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公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解题思路,所以应用题教学要注重数量关系分析,客观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训练和运用的过程。重视思维过程从训练方面讲,要教师让学生除了练法则、公式的应用外,还要让学生练思维的方法和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我就结合实例:哥哥有9本课外书,弟弟有5本课外书。哥哥比弟弟多几本课外书?训练学生如下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先想: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哥哥与弟弟比,哥哥多弟弟少);再想:多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跟弟弟同样多的5本,另一部分是比弟弟多的)最后说要求问题怎么办?(要求哥哥比弟弟多几本课外书?只要从哥哥的课外书本数里去掉同样多的5本课外书,剩下的就是哥哥比弟弟多的本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先想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然后从这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个数多的。这样训练不但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而且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鼓励质疑,培养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肯质疑问难,这是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积老师们的 经验 ,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老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我在教学和倍应用题“学校有 足球 和 排球 共30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的4倍,足球和排球各有多少个?”(列方程解答)。大部分学生都是把排球的个数设为 进 行解答,我进行讲解时,也是把排球的个数设为_。临下课前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这道题把足球的个数设为_,行吗?”学生的这种质疑,我表示极度的赞赏,对着全班同学说:“老师先要感谢这位小朋友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大家要向他学习,上课肯动脑,敢提问,大家说,这道题把足球的个数设为_,行吗?大家课后要好好研究一下,我们下一堂课再进行讲解。”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多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
四、理性思考,培养逻辑思维数学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条理性,因此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前提。试想,一个概念不清、法则不知、公式不懂的学生是难以进行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即使是解答一道简单的式子题,如果不掌握有关数的运算法则,不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也是难以求出正确结果的。所以,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应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前提,要教好、教活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好基础知识,主要指基础知识要教得正确、扎实,让学生切实掌握。注意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关键。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步骤有根据有条理的思维。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用比例方法解答: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可引导:(1)这道题涉及哪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2)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3)怎么列出比例等式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一方面表明,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必须做到分析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即要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只有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才有助于学生有根据有条理要思考。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要靠教师长期地科学地训练和培养。培养和训练首先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其次,要注意分层要求、逐步培养。低年级可多采用边让学生操作,边说思路或教师先说出关键性指导词,然后由学生接着说的方法进行。中高年级教师讲完后可逐步让学生自己有根据有条理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例如,教分数连乘、除应用题时,每一步可让学生 说说 单位“1”是谁,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数量关系是怎样?当然,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一下要求学生说得有条有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得有条有理。但只要坚持训练,逐步地会有较多的学生能够进行有根据的思考和有条理地说明问题。总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善于思考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出色的好学生。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二)(一)概念,法则教学,必须坚持以“理”为主,以“思”为本。教学概念和法则,教师应通过直观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理解其本质属性。
如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三个加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弄清法则的来龙去脉,思考法则的使用条件和范围。这样,才能既教给学生准确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思维的钥匙。
(二)计算教学,必须常问学生“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目前,小学生做的题目固然不少,但教师往往只管“对”或“错”,不管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如一年级学生做:“9+6=15”,有的是数小捧数出的,有的是用凑整十法口算的,也有的是死记硬背得数口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一样,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也是不同的。教师应借此机会,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口述想法和做法,从中归纳 总结 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应用题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分析引路,训练思维。目前,部分教师只教给学生算式,不教给算理,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可采用改变思维方向、思维方法、转换思维形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提问,用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对同种数量关系的问题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示,抓好变式教学,把重点放在思路分析上。让学生机械记忆,模仿做题,结果既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所以,我们应不失时机抓好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这一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逻辑思维。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结合具体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选准教材
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必须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现行物理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结构,强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建立高中物理的整体的知识和逻辑的结构和系统;同时建立各部分(力学、热学和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的子结构和子系统;以及各章、节的结构,并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适应。
2. 高中物理教学,实验必不可少,实验应包含在上述系统中,同时应强调通过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认为观察和实验是不依赖于理论的观点,改变那种认为实验方法的本质是完全离开理性的体系,单纯起着事实的裁判作用的观点。
3. 例题和习题的配制应包含在上述系统中,构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概念不仅是学科结构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结点”,而且是思维的“细胞”。而问题的解决,即应用,正是结构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结构的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这也就是思维的过程。统计表明,仅就高中学生而言,掌握归纳推理的水平略优于掌握演绎推理的水平。
4. 关于物理学史的 教育 ,也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加以组织。大家知道,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结构”是随着物理思想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化而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当地、完整地围绕某一部分物理知识(如力学)介绍这种发展,较之分散地介绍某一部分历史事实,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把握教法
1.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出发,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以调动其自觉、主动性。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逻辑性,培养出深刻性的思维品质。这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2. 因材施教,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一些优秀学生,使他们不受思维定式的约束。大力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强调直觉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探索就得用直觉思维: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以知识结构为根据的直接而迅速的认识。
二、 控制过程
1. 思维的智力品质研究是有客观指标的。我国一些心理学家,所进行的小学数学教改试验,即运用这一套指标。详情请见《思维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
2. 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现代系统科学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时记忆的最小单位定为“组块”,多大是一个组块,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数字、字、词、符号、 成语 、 短语 等都可以是一个组块。如果能仔细地将高中物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组块和产生式统计出来,实行控制是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既是需要又是可能的;既是可以具体做到的,也是有可能进行控制和评价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宝宝智力活动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宝宝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
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宝宝发展思维能力的早期,如果爸爸妈妈注意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宝宝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宝宝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宝宝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霏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宝宝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宝宝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宝宝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
爸爸妈妈在教宝宝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宝宝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木珠、碗、豆子等。因为宝宝能够用手触摸到物品更加能够引起宝宝数数的兴趣。
学习分类法
引导宝宝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爸爸妈妈要注意引导宝宝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宝宝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增强宝宝的观察能力。
让宝宝了解顺序的概念
顺序练习有助于培养宝宝今后的阅读能力,这也是训练宝宝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序。例如爸爸妈妈可以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宝宝动手把苹果按大到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宝宝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给宝宝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例如家具、运动、食品等,使宝宝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宝宝了解,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例如动物--鸟--麻雀。
建立时间概念
宝宝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宝宝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当宝宝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宝宝做事也许会更规矩些。
其他适用的小方法
首先要丰富宝宝的词汇,使他掌握一定数量的概念。
其次要激发宝宝的好奇心,鼓励宝宝亲身实践,培养宝宝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利用游戏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游戏。
进行比较动、植物或其他事物的游戏。
进行训练理解力和创造力的游戏等。
有意识地对宝宝设疑,引起宝宝对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宝宝的知识面,在使宝宝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 思维方式 ,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列思维过程的组织。
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演算小数除法式题,使学生初步感知“除不颈。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商和余数部分,他们会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与此同时使之领会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样,他们可在有效数字后面想象出若干正确的数字来。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其次,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小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要唤起“商不变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有关旧知的重现;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如帮助学生认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要在教学整数、小数时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整数、乘以小数就是……使学生在此前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成为“建立新的联系的内部刺激物和推动力”。
再次,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 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动作思维”。
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可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出示各种类型的循环小数,让学生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个“泛化----集中”的过程,以达到思维的系统化,获得结构性的认识。
二、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首先,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问题,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
1.顺向性。这种思维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也就是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
2.逆向性。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3.横向性。这种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
4.散向性。这种思维,就是 发散思维 。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
其次,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例如教学质数、合数概念时,先让学生写出几个大于1的自然数,在寻求其约数个数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后,可“发现”约数的个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1和本身,另一种是除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从而便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作三角形的高,怎样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呢?很简单,就是先弄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高的概念”明确了,作起来也就不难了。
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三、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劝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教学中要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获取多方面感性认识,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猜你喜欢:
1.5道逻辑思维题推荐
2.21种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3.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
4. 面试 中逻辑思维题解答技巧
5.逻辑思维从几岁开始学
6.高中进行物理解题 思维训练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