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老百姓就面临着封建地主阶级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具体来说,鸦片进来了,白银出去了,国家积贫积弱。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无非就是割地赔款,白哗哗的银子赔出去了,银子从哪里来?当然是搜刮老百姓的,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日子没的过了,那就起来造反,这叫官逼民反。因此清朝末年,中国再一次暴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
说起太平天国运动,还得从洪秀全说起。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广东人,自小家境还是不错的。按中国古代的传统,有钱人家都希望孩子读点书,然后中科举,然而谋个官位,然而光宗耀祖。洪秀全也这样,自小就发愤读书,可惜他读书的天赋实在不怎么的,前前后后四次参加考试,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他后来才改名叫“洪秀全”。
总是考不上,这事儿对洪秀全的打击很大,此路不通,那就另想他法。洪秀全闲来无事,随手拿了本基督教的书翻翻。这一翻,不得了,洪秀全来了灵感,逢人就神神叨叨地说他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是他亲大哥。同乡表弟冯云山也读了点书,人也聪明,早就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无非是想借助宗教的名义,拉拢人心,谋求发展。于是二人搭起伙来,到处劝老百姓信奉上帝,朝拜耶稣。可是广东开化的早,多数人都见过真正的基督教,所以没人听他们俩儿的。那怎么办呢?此地不好骗,那就找个好骗的地儿,于是洪秀全和冯云山离开家乡,来到广西乡下,四处传教。
广西是个穷地方,穷乡僻壤的,老百姓也好忽悠,再说老百姓的日子实在太苦了,有些人也就想开了,与其苦一辈子,没个指望,还不如造反一阵子,图个痛快,说不定还真能闯出一条活路来,于是许多穷苦人都拜了上帝。洪秀全和冯云山就借此成立了“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洪秀全和冯云山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在广西的金田村宣布起义,史称“金田起义”。按理说起义军都是穷苦的农民,武器装备也很差,战斗力应该不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仗却打得特别顺利,起义军一下子就攻进了永安城。洪秀全进了永安城,可得意了,立马宣布建立“太平天国”,称自己为“天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呵呵,太平天国的王真多啊,这和当年朱元璋“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真不知道他们能走多远。
这又是建国,又是称王,事儿闹大了,清政府自然要派兵镇压,可是如今的八旗军早已经不再是当年入关时的八旗军了,根本没什么战争力。太平军经过两年的奋斗,进湖南,入江西,闯湖北,攻安徽,夺取南京城,真是呼风唤雨,八面威风啊。
洪秀全进了南京城,便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此时的洪秀全心态也变了,他将国事全部交给杨秀清处理,自己躲进了温柔乡,过起了享乐生活。都说皇帝妃子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大多数是没有七十二妃的,洪秀全呢,八十多位嫔妃,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啊。
天王(洪秀全)不争气,东南西北王表现如何呢?也不争气。此时,冯云山、萧朝贵已经牺牲了,剩下的几个王发生了内讧,这个王杀了那个王,那个王又杀了这个王,南京城内血流成河。翼王石达开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气之下带着精锐部队离开了,要知道石达开可是这些人里面学历最高,综合素质最高的。太平天国这么一闹腾,力量就弱了,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当然太平天国发生内讧的时候,清政府也没闲着,他们知道要镇压太平军,光靠八旗军是靠不住的,因此清政府一面花钱请外国人,组成洋枪队,一面又重用汉臣汉将,共同对付太平军。这样一来,太平军四面受敌,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也正是这个时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清政府授权,曾国藩(湖南人)在湖南招兵买马,任左宗堂(湖南人)为重要将领,组成了湘军,同时又派李鸿章(安徽人)在安徽招募人马,组成了淮军。湘军和淮军都训练有素,特别能打仗。
最终湘军围困南京城,洪秀全病死,其余各部也纷纷惨败,轰轰烈烈闹了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虽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到底没能走远,挺耐人寻味的。
洪秀全虽然不怎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也失败了,但他们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却有着重大意义。《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也就是说太平天国想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现土地平均分配,从而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虽然不现实,但真实的反应了老百姓的渴望,穷苦的老百姓开始觉醒。
说起太平天国运动,还得从洪秀全说起。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广东人,自小家境还是不错的。按中国古代的传统,有钱人家都希望孩子读点书,然后中科举,然而谋个官位,然而光宗耀祖。洪秀全也这样,自小就发愤读书,可惜他读书的天赋实在不怎么的,前前后后四次参加考试,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他后来才改名叫“洪秀全”。
总是考不上,这事儿对洪秀全的打击很大,此路不通,那就另想他法。洪秀全闲来无事,随手拿了本基督教的书翻翻。这一翻,不得了,洪秀全来了灵感,逢人就神神叨叨地说他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是他亲大哥。同乡表弟冯云山也读了点书,人也聪明,早就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无非是想借助宗教的名义,拉拢人心,谋求发展。于是二人搭起伙来,到处劝老百姓信奉上帝,朝拜耶稣。可是广东开化的早,多数人都见过真正的基督教,所以没人听他们俩儿的。那怎么办呢?此地不好骗,那就找个好骗的地儿,于是洪秀全和冯云山离开家乡,来到广西乡下,四处传教。
广西是个穷地方,穷乡僻壤的,老百姓也好忽悠,再说老百姓的日子实在太苦了,有些人也就想开了,与其苦一辈子,没个指望,还不如造反一阵子,图个痛快,说不定还真能闯出一条活路来,于是许多穷苦人都拜了上帝。洪秀全和冯云山就借此成立了“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洪秀全和冯云山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在广西的金田村宣布起义,史称“金田起义”。按理说起义军都是穷苦的农民,武器装备也很差,战斗力应该不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仗却打得特别顺利,起义军一下子就攻进了永安城。洪秀全进了永安城,可得意了,立马宣布建立“太平天国”,称自己为“天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呵呵,太平天国的王真多啊,这和当年朱元璋“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真不知道他们能走多远。
这又是建国,又是称王,事儿闹大了,清政府自然要派兵镇压,可是如今的八旗军早已经不再是当年入关时的八旗军了,根本没什么战争力。太平军经过两年的奋斗,进湖南,入江西,闯湖北,攻安徽,夺取南京城,真是呼风唤雨,八面威风啊。
洪秀全进了南京城,便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此时的洪秀全心态也变了,他将国事全部交给杨秀清处理,自己躲进了温柔乡,过起了享乐生活。都说皇帝妃子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大多数是没有七十二妃的,洪秀全呢,八十多位嫔妃,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啊。
天王(洪秀全)不争气,东南西北王表现如何呢?也不争气。此时,冯云山、萧朝贵已经牺牲了,剩下的几个王发生了内讧,这个王杀了那个王,那个王又杀了这个王,南京城内血流成河。翼王石达开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气之下带着精锐部队离开了,要知道石达开可是这些人里面学历最高,综合素质最高的。太平天国这么一闹腾,力量就弱了,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当然太平天国发生内讧的时候,清政府也没闲着,他们知道要镇压太平军,光靠八旗军是靠不住的,因此清政府一面花钱请外国人,组成洋枪队,一面又重用汉臣汉将,共同对付太平军。这样一来,太平军四面受敌,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也正是这个时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清政府授权,曾国藩(湖南人)在湖南招兵买马,任左宗堂(湖南人)为重要将领,组成了湘军,同时又派李鸿章(安徽人)在安徽招募人马,组成了淮军。湘军和淮军都训练有素,特别能打仗。
最终湘军围困南京城,洪秀全病死,其余各部也纷纷惨败,轰轰烈烈闹了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虽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到底没能走远,挺耐人寻味的。
洪秀全虽然不怎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也失败了,但他们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却有着重大意义。《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也就是说太平天国想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现土地平均分配,从而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虽然不现实,但真实的反应了老百姓的渴望,穷苦的老百姓开始觉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