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的历史文化
香山秀丽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香山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叫人叹为观止。
山上原有天齐、炉姑、麦姑等庙宇,规模宏伟。
民国初年,土匪盘踞,此后,庙宇被附近农民焚毁。
铜铸天齐神像迁于郑母,现收藏于青州市博物馆。
董思恭所书“海岱中峙”庙匾流落香山山南的大十亩田村。
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轴线,向前慢溯。
伯益在香山写作《山海经》:
相传,大禹治水的功臣伯益曾经在香山写作《山海经》。
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即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冀州、兖州、雍州、梁州。
青州是九州之首,东夷文化于此滥觞。
大禹治水的最大功臣是益,又称伯益,益是青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州长。
公元前2070年益就在青州建都,称为益都。
禹原定传位于益,无奈,大禹的儿子启篡了位,国天下成了家天下。
益没办法,回到青州箕山(即香山)作《山海经》。
《史记?夏本纪》载:“禹以天下授益,三年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
箕山,即香山。
许由拒位洗耳:
香山西侧有条河,叫洗耳河。
司马迁《史记·许由传》记载: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去,于是遁耕于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以河水洗耳。
是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便逃到香山的脚下耕种隐居。
许由不为利禄所动,怕脏了自己的耳朵,用河水洗耳朵。
“士不见于世”,巢父、许由以及伯夷、叔齐等人,以独有的风骨和个性魅力,被历代雅士贤达高山仰止,以至于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其流风余韵历代不绝,这种独特的隐逸现象成为文化史上的一道独到景观,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特有的文化气韵。
一条重要的古驿道:
香山北侧,隋唐时期,有一条古老的驿道,东西走向,向东贯穿潍州(潍坊)、登州至大海,向西贯穿淄博、济南至长安。
这条驿道“通□浦,导九河,远接□津”。
浦,指入海口。
九河,泛指黄河。
津,指长安附近的要津渡口。
2009年,香山北侧建成“花都大道”。
东接潍坊,延伸可至登州,以至于大海。
西接青州,延伸可至泰山,以至于西安古长安,暗合了古驿道,亦是古丝绸之路。
聪明的今人和睿智的古人,于此暗合。
这条古驿道,向西穿越青州,经过淄川,一直向西延伸。
想当年,在淄川这条古老的驿道旁边,清泉旁边,绿柳之下,蒲公松龄轻摇蒲扇,香茶待远客,坐听奇异事,让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从现存的唐朝中外主要交通图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唐朝的官道,西起长安,经过洛阳,从登州直抵大海。
在山东境内,它沿云门山、香山、孤山、浮烟山等以北的平坦地带,从青州经过潍州、密州、莱州等地,一直通往登州,是当时山东省境内横贯东西的唯一一条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经过香山的这条古驿道,“都道题臻,众途辐凑,车马如水,冠盖若云”,是说这条官道接都城长安和其它省会城市,通达众多的道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繁华喧闹。
传说清代刘墉一次回诸城老家,便是走的这条驿道,并曾在此住宿。
这条官道在今天,它有的路段还在使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