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音乐之都在哪及历史来源
世界级的音乐之都首位当属奥地利的维也纳。
维也纳的古典主义音乐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几百年来贡献了不计其数的作曲家,至今仍影响和激励着当代音乐家。
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等。
维也纳养育了维也纳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勋伯格、韦伯恩和贝尔格。
出生在维也纳的还有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克热内克等。
无数音乐家曾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其中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李斯特、莱哈尔、布鲁克纳、 *** 、格鲁克、勃拉姆斯、维瓦尔第等。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布鲁克纳、 *** 、格鲁克、勃拉姆斯、维瓦尔第等长眠于维也纳。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的1月1日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金色大厅举行并向全球直播,维也纳歌剧院舞会是每年维也纳狂欢节的 *** ,其它如维也纳华尔兹、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等和维也纳众多的歌剧院和戏院一起闻名世界。
音乐之都是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授予“创意城市”的七大主题荣誉称号(文学之都、音乐之都、电影之都、设计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烹饪美食之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授予了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 Italy)、西班牙塞维利亚(Seville, Spain)、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 Scotland)、比利时根特(Ghent, Belgium)以及中国哈尔滨(Harbin, China)为“音乐之都”的荣誉称号。
维也纳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
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
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
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
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
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
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
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金色大厅由T·冯·汉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
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维也纳交响乐团每音乐季的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
金色大厅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常驻地。
)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英语:Musikverein;德语:Großer Saal,全称是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又称黄金厅、维也纳爱乐厅。
这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
世界五大音乐厅:
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厅、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阿姆斯特丹大会堂、波士顿交响乐大厅。
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一译“波伦亚”,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意大利北部波河与亚平宁山脉之间,是艾米利亚-罗马涅的首府。
在山上观城,最世人瞩目的是博洛尼亚的象征物——双塔。
这是高低不一的两座方形塔。
博洛尼亚国际音乐节诞生于1982年,是由博洛尼亚文化部发起的一个地区性音乐盛会,节日获得了当地以及意大利一些企业的资助,私人企业的赞助达到了节日预算的百分之七十五。
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博洛尼亚音乐节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曲目选择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青睐和赞许。
以音乐来挑选最完美最合适的演奏家和乐团始终是节日的最大亮点。
音乐节设置有几大特色板块,比如“伟大系列”,以演奏世界最伟大的作品为典范,“新世界”则把冷门作品为第一选择对象。
曾经在博洛尼亚登场的杰出人士有指挥辛诺波里、萨瓦里希、加德纳、布鲁根、穆蒂、阿巴多、演奏家阿卡多、帕尔曼、穆洛娃娃、波里尼、阿格里希等。
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也是意大利的著名歌剧院。
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约一百三十万,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
2006年3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塞维利亚“音乐之都”称号。
塞维利亚是一个令人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虽然它没有英伦的那份典雅矜持,没有法国巴黎那般浪漫华贵,没有奥地利维也纳的那种悠然恬淡,但它有山一般的强悍,火一样的热情,歌剧《卡门》中那个放荡不羁的塞维利亚女郎和英俊倜傥的沙场勇士,深深留在人们的印象中,而 *** 辣的斗牛士舞曲,一再让人激动不已。
塞维利亚至今仍保留着古城风貌,这里有罗马式、哥特、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和花园,享有“花园城市”的称号。
这里有优美的吉普赛音乐、热情奔放的佛朗明哥舞和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西元711年至1248年间,阿拉伯人占领了这片土地,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文化对Sevilla及整个安达鲁西亚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西元17世纪,Sevilla迎来了艺术的鼎盛时期,一批闻名于天下的艺术家诞生于此。
欧洲文学戏剧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出自塞维利亚。
如英国诗人拜伦及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人物唐璜;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作品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改编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改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法国作曲家比才描写西班牙吉普赛姑娘卡门的爱情故事的歌剧《卡门》。
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中经常提到塞维利亚的街道和房屋的名字,他在这里度过青年时代,不朽的《堂·吉诃德》就是在塞维利亚的监狱中完成的,作家最后也长眠于此。
塞维利亚在全世界都是个永不落幕的舞台,不仅仅是卡门、著名诗歌与歌剧中的人物如剑侠唐璜、费加罗都以塞维利亚为戏剧活动舞台,这些人物不断激发着人们对塞维利亚的想像力。
“这座城市像人一样,有悲情也有欢笑,”茨威格的话恐怕多数人都有同感吧。
每年2月及3月有爵士乐节,在拉马斯特隆萨剧院有团体演出。
每年3月的古音乐节,在一些旧城区的教堂举行;新西班牙音乐节,由塞维利亚大学在宝利特齐克尼学校会议厅举行。
每年6月的春会,在拉马斯特隆萨会议厅举办演奏会。
6-8月的夏会,在拉马斯特隆萨剧院有国际性表演。
每年9月举办的露天歌剧节,在拉卡多岛大礼堂有表演。
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是英国第三大城市,苏格兰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是苏格兰主要的文化中心,皇家苏格兰音乐学院坐落于此。
拥有英国最优秀的大都市艺术展览馆和博物馆,物有所值的餐厅多不胜数,大街小巷都是酒吧,是融古老于现代的经典城市之一,也是众多国家级艺术表演公司的所在地,如皇家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苏格兰歌剧团、苏格兰芭蕾舞团和BBC苏格兰交响乐团。
格拉斯哥主要的音乐节庆有爵士音乐节(Jazz Festival)凯尔特音乐节(Celtic Connections)和西区音乐节(West End Festival)等。
每年因音乐活动获得的经济收益估计达7500万英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年8月21日指定苏格兰格拉斯哥为音乐城市,表彰它在推广音乐创作和欣赏方面的历史贡献和现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格拉斯哥对英国的艺术、情感、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一些伟大的英国音乐。
影响巨大的当地艺人像约翰·马丁、单纯思想、原始尖叫、耶稣与玛丽亚锁链、青少年粉丝俱乐部等都奠定了苏格兰乐坛的地位。
在英伦摇滚和格拉斯哥文化发展的过去十年间,涌现出许多像阿拉伯皮带、美女和塞巴斯蒂安、德尔加多和魔鬼等乐队,他们都向全世界诠释了一种独特、震撼的声音。
如今,格拉斯哥的新兴乐队像弗兰兹·费迪南德、宇宙狂野骑士和死在热车里的狗等都引起全球轰动。
根特
根特在2009年6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音乐之都”。
水城根特,源于干达语,汇合之意,利斯河和斯凯尔河在此交汇。
如果说去布鲁塞尔是为了追寻欧洲文化历史的足迹,去安特卫普是为了感受传统与现代艺术冲突的震撼,那么,去根特,是为了亲眼一睹这个当仁不让的比利时第三城的魅力。
这个后起之秀的大学城,是当代艺术家喜爱的地方,拥有著名的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穿梭在保存完好的古城中,领略现代艺术的渲染,活力正在这个小巧的城市中渐渐升温。
即便在16世纪城市经济走向衰退之际,旅行学者Era *** us仍将这里描绘为西方最具魅力的城市。
歌手贾克布哈尔在他的一首名叫《Marieke》的歌曲里唱道,“天空在布鲁日和根特塔楼之间”。
仰望这个城市的上空,天被圣尼古拉斯教堂、钟塔和圣巴冯大教堂所掩盖,很远处都可见。
400座老建筑,对于一个小小的城市意味着怎样的历史份量和魅力!
自从1900年代大规模城市复兴以来,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仍保留如初,那是政府有意将新建筑规划在区域之外,并整理过那些破败的小区域的结果。
想领略中世纪街区风貌,去Gravensteen的Patershol吧,那里至今完整保留了小范围建筑、与众不同的外墙立面,以及12世纪的街区模式。
根特是个花城,从根特周围种植出来的花朵遍布世界各地。
每隔5年,根特花展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爱花人来到这个城市,一睹芳菲。
哈尔滨
哈尔滨,为女真语“天鹅”之意。
百年前,这座年轻的城市在这个天鹅的栖息地上建立起来。
19世纪末,修筑中东铁路的俄国人沿松花江来到这里。
他们不仅运来了大量铁路器材,也把第一架钢琴运抵哈尔滨。
从此,这座城市的上空第一次响起了悦耳的钢琴声。
1909年,这里举办了开埠以来的第一次交响音乐会。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这座城市里举办的各种音乐会难以数计。
而1961年开始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则走过了半个世纪仍长兴不衰。
一泻千里的江水,不仅是哈尔滨的一个起点、一篇序曲,也成为了这座“音乐之都”的城市缔造者之一。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一大批俄罗斯音乐家移居到哈尔滨,他们在这儿办音乐会,办学校形成了一支实力不俗的音乐师资队伍,哈尔滨这儿有闻名中外的交响乐团,歌剧团,爵士乐队,管弦乐队,还有设施一流的音乐厅、歌剧院,可以说吸引了世界顶级的许许多多艺术家到这里来登台献艺。
1996年,哈尔滨市政府跟国家文化部合作,“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始升级为国家级音乐会,从1998的年5月23日开始,这个音乐厅开始成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诸多音乐会场所的一个主要会场。
2010年6月22日,中国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从此,百年音乐之都哈尔滨,有了国际组织认可的固化品牌———Music City;哈尔滨人民百年来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有了世界认可的称号———Music City。
维也纳时间2010年6月22日20时30分,联合国所属的西班牙巴塞罗那Constanza大厦二楼礼堂里灯火通明,来自世界各国的部长、公务员及艺术家代表见证了哈尔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晓萍从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手中接过联合国授予哈尔滨的“Music City—Harbin,China”奖牌的全过程。
授牌仪式后,沙祖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授予中国哈尔滨为“Music City”,是因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百年的音乐传承历史,音乐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
哈尔滨申报“Music City”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是中国的百年音乐之城,城市的发展一直和音乐为伴,也素有“音乐之都”的美誉,但是这个美誉一直没有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2010年初,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开始了向联合国申报“音乐之都”的漫长、复杂、艰辛的旅程,让申报团队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是,让音乐使哈尔滨这座城市更著名。
提起维也纳,人们想到的首先是音乐,很少人提到那里的科技也很发达;提起西班牙,人们想到的首先是斗牛,其实那里的农业也很发达。
联合国同意授予哈尔滨为“Music City”,是因为哈尔滨有百年的交响乐团、有在中国坚持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Music City”这个光荣称号是联合国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哈尔滨不懈进行精神传承、文明发扬的明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