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若愚啥意思
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笨;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
近义词:大巧若拙、深藏若虚、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成语出处: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智若愚”。
成语寓意:
日常生活中,有大智慧、大聪明之人,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大道理,对于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而那些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察言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这种人要是谈大道理,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谈具体事儿,便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他们长于钩心斗角,鸡蛋里可以挑出骨头,没事儿也可找出是非来。所以,外表普通,内涵丰富,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成语运用:
“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笨;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李贽《焚书 · 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薛福成《庸庵笔记 · 史料二 · 骆文忠公遗爱》:“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章炳麟《箴新党论》:“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