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是统计学的一个术语,以各备选方案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比选方案的共同计算期,并假设各个方案均在这样一个共同的计算期内重复进行。
最小公倍数法(又称方案重复法)。对各方案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进行重复计算,得出各个方案在共同的计算期内的净现值,以净现值较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怎么求最小公倍数:
1、分解质因数法。
先把这几个数的质因数写出来,最小公倍数等于它们所有的质因数的乘积(如果有几个质因数相同,则比较两数中哪个数有该质因数的个数较多,乘较多的次数)。
比如求45和30的最小公倍数。
45=3×3×5。
30=2×3×5。
不同的质因数是2。5,3是他们两者都有的质因数,由于45有两个3,30只有一个3,所以计算最小公倍数的时候乘两个3。
2、公式法。
由于两个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即(a,b) ×[a,b]=a×b。所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先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用上述公式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求[18,20],即得[18,20]=18×20÷(18,20)=18×20÷2=180。求几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求出其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求这个最小公倍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依次求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为止。最后所得的那个最小公倍数,就是所求的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