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骨气的人物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于谦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
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而已。
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
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马一匹。
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公元1449年,瓦剌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共约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
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大破瓦剌军。
1457年正月,英宗南宫复辟成功,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清洗忠于弟弟代宗的一干大臣,首先被杀的就是兵部尚书于谦,给他定下的罪名是“意欲谋反”。
于谦遇害之日,悲愤满腔的北京百姓,伫立街头,含着眼泪,默默地为忠良送别。
于谦被杀,抄家时发现“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只有正屋锁得严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
明万历年间,于谦终于得到昭雪,被追谥为“忠肃”。
2、方孝孺
方孝孺绝顶聪明,六岁能诗,十三岁善作文,千言立就,于明建文初年任翰林侍讲学士,成了建文帝的文胆。
燕王朱棣反叛要挥军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据说那檄文竟连朱棣都连声叫绝。
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
因姚广孝事先嘱托过,“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投入狱中。
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来收揽人心,所以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
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被孝孺痛斥一顿。
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而极,哭声响彻大殿。
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随即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朱棣勃然变色,提出警告:“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朱棣恶狠狠地说,“我就灭你的十族。”
朱棣下令将其朋友门生也列为一族,连同祖宗亲戚合为十族。
株连十族的行动持续了多天,杀死了873人。
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并作《绝命词》一首,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
3、苏武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
但不幸的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缑王图谋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活动。
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匈奴。
当时,匈奴单于为诱逼苏武投降,先将他幽闭于大窖中,苏武以雪和旃毛为饮食,不为屈服。
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而单于只送给他几只公羊。
苏武持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汉节和几只羊。
年复一年,使节上挂著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但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
后来,汉武帝驾崩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
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汉昭帝登位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
孔子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真实的写照。
4、黄庭坚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对变法而形成了新旧两党,并逐渐演变成了党争,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间水火不容,你死我活。
黄庭坚曾参与编修《神宗实录》,因为他曾反对变法,被划归旧党。
宋哲宗绍圣间,新党重新掌权后,便在《神宗实录》中摘出千余条内容,控告他诬蔑宋神宗。
*** 、禁闭,诸多手段一齐上。
但是,无论怎样威逼利诱,黄庭坚却始终不承认有诬蔑之辞,“凡有问,皆直辞以对”,不折腰、不惧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凛然正气,令士大夫莫不叹服。
黄庭坚不会低头认罪,不会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击比其他旧党人士更大,结局也更悲惨。
他先贬涪州,后贬黔州,再贬戎州,后来还遭除名,被踢出了干部队伍,羁管宜州,成了阶下囚,最后惨死他乡。
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毛笔为朋友写跋,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哪怕为此颠沛流离,困苦一生。
5、文天祥
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
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
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
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
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
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
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
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而已。
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
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马一匹。
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公元1449年,瓦剌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共约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
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大破瓦剌军。
1457年正月,英宗南宫复辟成功,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清洗忠于弟弟代宗的一干大臣,首先被杀的就是兵部尚书于谦,给他定下的罪名是“意欲谋反”。
于谦遇害之日,悲愤满腔的北京百姓,伫立街头,含着眼泪,默默地为忠良送别。
于谦被杀,抄家时发现“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只有正屋锁得严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
明万历年间,于谦终于得到昭雪,被追谥为“忠肃”。
2、方孝孺
方孝孺绝顶聪明,六岁能诗,十三岁善作文,千言立就,于明建文初年任翰林侍讲学士,成了建文帝的文胆。
燕王朱棣反叛要挥军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据说那檄文竟连朱棣都连声叫绝。
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
因姚广孝事先嘱托过,“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投入狱中。
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来收揽人心,所以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
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被孝孺痛斥一顿。
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而极,哭声响彻大殿。
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随即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朱棣勃然变色,提出警告:“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朱棣恶狠狠地说,“我就灭你的十族。”
朱棣下令将其朋友门生也列为一族,连同祖宗亲戚合为十族。
株连十族的行动持续了多天,杀死了873人。
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并作《绝命词》一首,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
3、苏武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
但不幸的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缑王图谋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活动。
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匈奴。
当时,匈奴单于为诱逼苏武投降,先将他幽闭于大窖中,苏武以雪和旃毛为饮食,不为屈服。
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而单于只送给他几只公羊。
苏武持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汉节和几只羊。
年复一年,使节上挂著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但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
后来,汉武帝驾崩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
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汉昭帝登位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
孔子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真实的写照。
4、黄庭坚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对变法而形成了新旧两党,并逐渐演变成了党争,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间水火不容,你死我活。
黄庭坚曾参与编修《神宗实录》,因为他曾反对变法,被划归旧党。
宋哲宗绍圣间,新党重新掌权后,便在《神宗实录》中摘出千余条内容,控告他诬蔑宋神宗。
*** 、禁闭,诸多手段一齐上。
但是,无论怎样威逼利诱,黄庭坚却始终不承认有诬蔑之辞,“凡有问,皆直辞以对”,不折腰、不惧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凛然正气,令士大夫莫不叹服。
黄庭坚不会低头认罪,不会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击比其他旧党人士更大,结局也更悲惨。
他先贬涪州,后贬黔州,再贬戎州,后来还遭除名,被踢出了干部队伍,羁管宜州,成了阶下囚,最后惨死他乡。
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毛笔为朋友写跋,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哪怕为此颠沛流离,困苦一生。
5、文天祥
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
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
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
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
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
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
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