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几年杭州中考文言文
1. 浙江近几年的语文文言文中考题
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浙江温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莫乐为人君”,即“莫乐(于)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
“惟其言而莫之违”;“莫之违”,否定句宾语前置举裂,即“莫违之”。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2.“太师谁撞”,是疑问句宾语前置,即“太师撞谁”,意思是太师您要砸谁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断句式,当读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国君。
君,动词。这句意思是,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讲的话。
4.“释之,以为寡人戒”,“以为”,以(之)为。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话作为我的一种警戒吧。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老纳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006年·浙江宁波语文中考试题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正含闭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一)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
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
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 奔利(金钱)(2分。
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007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考卷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
2. 09杭州中考文言文翻译
(一)
(有个叫)范式(的人),字巨卿,与汝南(有个叫)元伯(的人)为好朋友。他们两个人同在太学里求学,后来互相告别返回(各自的)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到你们家去,拜见你的长辈,见一见你的孩子。”于是共同约定了相见之日。后来相见的日子快要到了,元伯(把详细情况)都(具通“俱”)告诉了母亲,并请求(母亲那天)做好宴席等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并且相隔千里,你怎么敢相信他确实(会来)呢?”元伯说:“老范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诺不来的。”母亲(于是)说:“如果真是这样,到时我给你开一酝好酒(庆祝)。”到了那天,范式果真来了。于是登入厅堂,拜见(元伯的长辈)入席宴饮,宾主尽欢后才分别。
(二)
天宝年间,有个书生游学达到宋州。当时李勉为少年,家里也很贫穷艰苦,与那个书生住同一个店。但是过了没几天,书生疾病发作,最后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他临终前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本打算到北都去求官的,没想到在这里就患病而死,这是我命该如此。”于是拿出了行囊中所剩的黄金百两交给了李勉,并对他说:“你为办完死后的事,剩余的钱就给你了。”李勉答应了为他办理后事,并把剩余的钱也秘密地放置于那个书生的墓穴中一同葬了。后来过了几年,李勉在开封当县尉,那个书生的兄长和弟弟带着洪州的文书而来,沿路寻找当年书生的下落。到达宋州后,打听到是李勉为书生办理的后事,专门找到开封,责问他当年的金钱的去向。李勉于是请假到书生的墓室,挖出当年剩下的金钱并给了他们。
3. 2011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和翻译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村中小路有一条被人遗弃的狗,张元看见了,立即收留并喂养它。他的叔父生气地说道,为什么做这样的事?准备再遗弃小狗。张元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重视其生命的,如果是自然生死,那是理所应该的。现在它是被人遗弃将要死,不是应该的。如若看见了却不收养,是没有仁爱之心。”叔父被他的话语感动,就答应收留小狗。第二年,狗随叔父夜晚出行,叔父被蛇咬伤,倒地不能行走。狗急忙跑回家中,狂叫不停。张元以此为怪,跟随狗出去,看见叔父将要死去。急忙请来医生治疗,没有几天就痊愈了。从此以后,叔父对狗就像对待亲人一样。
二、
李家洼有个姓董的佃户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头牛,这头牛又老又跛,董家把它卖到屠宰场。老牛逃跑,到董父墓前直挺挺的伏卧在地上,人们牵扶鞭打都不起来,只是摇尾长叫。村里人听到这件事,都络绎不绝地来看。忽然邻居刘老头气愤地来到,用棍杖打牛说:“他的父亲掉到河里,与你何干?让他随波漂流沉没,让鱼鳖吃掉,难道不是大好事?你无故多管闲事,用你的尾把他引到岸边救了起来,让他多活了十几年。致使他活着要奉养,病了要医治吃药,死了要用棺材收敛,而且留下一座坟墓,每年都要祭奠扫墓 ,成了董家子孙无穷的累赘,你得罪太大了,你本该就死,还叫什么冤呢?”原来他们的父亲曾掉到深水中,牛也随之跳到水里,用它的尾巴把他救起来的。董某最初不知道这事,听到这事后非常惭愧,自己打脸颊说:“我真不是人!”急忙把牛牵回家。几个月后,老牛病死,董某哭泣者掩埋了它。
4. 求中考文言文点击2020答案
从近几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助力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5. 2012杭州中考文言文的翻译,急求
晕,找了半天才找到原文。译文在原文下面。
【原文】: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去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
【译文】: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
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
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
===============================
部分答案: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 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
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 D.自矜功效也(夸耀)
【答案:C。“趋”的意思是“快步走”或“跑”。】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而力疲气竭 思而不学则殆
B.灌溉以时耳 策之不以其道
C.凡人于初植者 胡不见我于王
D.苗则槁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A B。A项均意为“却”,表转折,B项均意为“按照、根据”。C项第一个“于”意为“在”,第二个“于”意为“向”;D项第一个“则”意为“却”,表转折,第二个“则”意为“就是”,表判断。】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答案:①种植时间长了以后,别人已经厌倦、淡忘,而我却更加勤快了。
②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
2.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答案:种树者经过辨土、培壅、灌溉等长期的管理,最终树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长大而拔苗,最终禾苗枯萎。作者运用这两个事例正反论证了学习不在于一时的勤勉,关键是要有恒心
和毅力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