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乎的都是什么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知乎上都是一群什么人 知乎是一个问答、经验分享平台,它的定位是聚集一群各行各业高精专的人才,用平台解答一些网友提出的问题,同时分享自己对一些行业、事件、职业等话题的经验,以供更多的人受益。
问题二:知乎上的人都是些什么人,跟百度知道平台比有什么区别?为啥我感觉知乎上的人表面上牛逼,但是感觉很浮躁 操!都一个吊样
问题三:上知乎的都是什么人 知乎上是一群对未知领域充满渴望,对熟悉领域乐于分享的一群人,是网络精神的体现。是Web2.0时代的领跑者与追随者。
问题四:什么人用知乎? 都是学霸啊
问题五: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人生知乎 采取行动的能力,或者叫执行力。须知,这是一个道理过剩,行动匮乏的时代。
高票答案大部分都在讲各种各样的抽象道理,听起来很对,然而现代文明人很多时候面临的困境却是:“道理都懂,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讲,尤其是那些拥有较多知识和信息的人来讲(例如经常刷知乎的人),最重要的能力便成了:采取行动的能力。
行动的能力包括三个层次:1. 自洽的三观。2.勇敢。3.爱。
1、自洽的三观。它意味着行动和观念的相容。
这是采取行动的基础前提。自洽的意思是,我们在世界价值和人生的认知上,没有内在的冲突,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和顺畅的逻辑当中。例如,如若我们认同世界是一种主观存在(如心外无物的唯心哲学观),那么我们就应该认同人生和价值也仅仅存在于主观当中,而不会用太多的环境压力来让自己变得痛苦不堪,你的活法,你对价值的定义,活着的意义,这些全部由你自己来决定,而非其他。这是一种自洽的三观。
为什么要提这个?是因为人们缺乏行动力的重要原因便是,我们的三观是不自洽的。一方面,我们总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我们又想当然地觉得我们可以掌控世界,我们可以改变世界,这其实相当于在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无穷边界。这便是一种不自洽的三观。
人的认知和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要一致,要诚实。说到底,不相容的,绝不会接受,绝不会执行。知识特别是高度抽象的道理,是依托于特定的价值的。如果我们不能清楚的认知到道理其背后的价值,而这隐含的价值又与你自身的价值观相冲突,这是很难执行下去的。
举个例子。在认知层面上你完全同意坚持读书有助于个人成长这样的道理,但其实你很难真的长久坚持下去。为什么?坚持读书隐含的价值观其实是禁欲的,坚持二字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为了实现这种坚持,你需要长久而必要地剥夺自己对其他事物的享受和快乐(比如更轻松的玩社交媒体,比如看电视剧等),这个道理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就是禁欲。
但其实你自己却很享受当下的每一个快乐瞬间,如若可能,你甚至希望可以在床上大睡三天三夜,吃遍城市所有美味餐厅,睡遍所有最新 *** 的嫩模。你的价值观和读书这件事背后隐含的价值体系,是不相容的,是冲突的。所以,你的行为自然会很诚实,你会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亦即,你会享受每一个当下,你不会坚持读书(而放弃每一个当下的享受)。
为什么「道理都懂,可执行力差」的现象如此普遍? - 秦小明的回答
2、勇敢。勇敢意味着对行动的偏爱。
勇敢其实也是一种能力。有时候,我们的三观是自洽的,并且不存在知识上的严重缺陷,但依然缺乏行动力,这可能就是因为你不够勇敢。你怕,你不敢走出去,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纠结致死。这种状态被我在另一个回答当中称之为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
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纠结而不行动 - 秦小明的回答
勇敢包括:对行动更偏爱,对失败留有接受的余地。
人的认知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是会在与世界的交互作用中不变得到反馈,并进而修正、认可、完善、加强等。通过行动,通过走出自己狭小的世界,到更广阔的世界去与更广阔的人和事 *** ,我们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反馈回世界与我们的关系,反馈回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不断的评估自己,认清自己。行动的过程就好比,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人,抛出去,孤身一人的存在于世。
这样,收获的是勇敢,失去的是依靠和随之而来的懒惰:包括智性上的和行动上的。行动,本身具有多重的意义,经过时间加注的行动,更加会变得有魔力,给行动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行动的这一属性,我们可以不断地给它定义,将它成为下一步的起点,这就是为什么行动永远是第一位的。
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
问题六:什么样的人喜欢上知乎? 在热爱知识和分享知识的基础上,我觉得有下面几点特征的人会更喜欢上知乎,这里的喜欢,是指不把知乎当无聊消遣的地儿找乐子的喜欢――
1.愿意了解和已经了解知乎的人
很多人总在知乎抱怨说这不好,那不好:说自己提的问题没有人回答,说知乎的问题全是关于IT的,说知乎是精英玩的地方,说知乎是装13的地方…总之大家都有理由去埋怨。
不可否认知乎对新用户的引导的确做的不够,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思考的。上知乎就是为了获取知识的,如果你连发现知识的能力都没有,那真的不能怪产品本身。知乎不是百度知道是大家都念叨的观点,但是真正让它不沦落成为知道的是那批了解知乎的价值的人。最近看到很多很没有意义总在污染视线的问题,其实大多是多动手动脑,利用搜索引擎或者问别人或者查阅文献就能知道的,但是非得提出来。现代社会很多方便快捷的东西让人越来越懒,但是如果你连在获取知识这个环节都想偷懒,那还是别学习了。
另外就是调查类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想大家针对某个观点提出看法,这是值得鼓励的,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受益;但是如果你是想了解大家的兴趣爱好习惯口味等等每两个人都没有办法一样的东西,那还是换个地儿抖机灵比较好。
2.知道如何让产品成为俘虏而不是如何被产品俘虏的人
我始终觉得,一个产品再不济,也都有把它用好的人;一个产品再好,也有把它拿来打酱油的人。我们使用一个东西对自己究竟产生多大的价值,很多时候在于自己的能力。具体到知乎,就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领域、如何找到自己想关注的领域的人。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让你的问答变得有价值,都是我们在知乎的时候应该思考的问题。请别总是抱怨网站的不足让你手足无措,真正有头脑的人是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问题七:知乎上的用户都是什么人啊?感觉什么都懂的样子 行业精英
问题八:知乎上都是一群什么人 有些逼格的人,一般属于高学历,从事相关行业资历稍深的人群
问题九:知乎是个什么软件都什么人在发评论 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知乎网站2010年12月开放,三个月后获得了李开复的投资,一年后获得启明创投的近千万美元。知乎过去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问题十:什么样的人适合留在一线城市知乎 有人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
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你――这个你有一辆最新款的私家车,不担心堵车也不担心停车;这个你房子阳台朝南,不担心房价也不考虑买第二套;这个你不是文艺青年、不喝瓶装水、按时吃饭、周末陪伴父母、从不租赁任何东西、不搞异地恋。这个你是慢生活的信徒,达到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
可惜这个你,与现实背道而驰――你长达10年的青春租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天用2个小时通勤、一年未回家看望父母、只有泛泛之交没有知己、把互联网当你的精神慰藉。你习惯性对城市抱怨,每天忙于在上班时间偷菜,你坚信自己不过在等待机会,直至青春用完,才惊觉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一切从你选择留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开始。社会学家郑也夫说人生不外乎在追求三种状态:舒服、 *** 、牛B。其实也是一道城市选择题:皆因年轻的你,爱冒险胜过爱安逸,爱牛B胜过爱舒服,自愿进入人生愿境最诱人、生存逻辑又最残酷的一线城市。这是一笔风险投资:100个梦想家踏入人才济济的这个江湖,总有99个发现“牛B”不过是一场泡沫。
“逃离北上广”代表后悔者成为社会流行语。白领返乡潮与民工返乡潮同时发生,你突然发现白领和民工原来是同一回事。房价被视为罪魁祸首,北京的出租屋有胶囊公寓,深圳的“出租屋”有住人集装箱――当住在集装箱里的蚁族不是小说而是现实,这个社会就有了一种荒诞的喜感。
作为工作狂,你突然明白,为了事业的前途,抛弃生活的前途并无价值,你需要的不仅是经历的成长和工资的成长,还有生活的成长;作为梦想家,你突然明白,到二线城市去的不一定是失败者,也可能是独具慧眼的野心家。
不是每个人都不适合一线城市,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二线城市。重拾你的生活,需要的不是逃离北上广的悲情,而是深思熟虑的放弃――一线城市不会因失败者的离开而受损,你终须明白,放弃北上广只是你的个人选择,不仅在选择让生活出现一个拐点,还在选择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机会、选择一个最适合下一代的城市出身。
在诸多理由之中,唯独将“逃离”视为悲剧是错误的表述――有人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有的人不该止步于大城市,退一步生活就海阔天空;有的城不该成为大城市,因为全世界最快乐、最幸福的城市,往往不是大城市。
对你而言,你内心产生的纠结与选择,形成了10个转身离开的理由――这个过程,对一个人而言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对你即将离开或即将前往的那一座城市而言,是建立个性、寻找人性的过程。
一线城市是江湖,二线城市是道场
北京举办过奥运、上海正在世博、广州马上迎来亚运,北上广与世界同步,你却因未能与它们同步而痛苦。北上广靠高房价获取红利、靠户口高门槛集聚精英,靠高物价挤掉流动人口,强者云集又暗藏经济危机、情感危机、人际危机,是冷漠江湖;二线城市往往靠宜居突围,陆续决出人性化生活的单项冠军:昆明以气候闻名,天天是春天;长沙以快乐闻名,以夜场、超女与芒果台形成吸引力;成都以安逸闻名,赏一次桃花动不动就10万人同往――在物欲时代,一线城市对你而言是主战场;当成功成为一种毒药,二线城市则是你寻找自我救赎的心灵道场。
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
全球化品牌早已抢滩二线城市,网络世界消灭了信息不对称,都市圈让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成为生活共同体,地方传媒开始意识觉醒,地产巨头已将目光移到二线城市――到一线去争的是空间,到二线去争的是时间。挑好一个正值上升期的二线城市,考验的是着眼未来的视野和以时间换空间的大智慧。要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中庸之道,就去找你内心的“1.5线城市”,毕竟它们能在你有生之年变成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拼的是智商,二线城市拼的是情商
普遍的一个观点是:一线城......>>
问题二:知乎上的人都是些什么人,跟百度知道平台比有什么区别?为啥我感觉知乎上的人表面上牛逼,但是感觉很浮躁 操!都一个吊样
问题三:上知乎的都是什么人 知乎上是一群对未知领域充满渴望,对熟悉领域乐于分享的一群人,是网络精神的体现。是Web2.0时代的领跑者与追随者。
问题四:什么人用知乎? 都是学霸啊
问题五: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人生知乎 采取行动的能力,或者叫执行力。须知,这是一个道理过剩,行动匮乏的时代。
高票答案大部分都在讲各种各样的抽象道理,听起来很对,然而现代文明人很多时候面临的困境却是:“道理都懂,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讲,尤其是那些拥有较多知识和信息的人来讲(例如经常刷知乎的人),最重要的能力便成了:采取行动的能力。
行动的能力包括三个层次:1. 自洽的三观。2.勇敢。3.爱。
1、自洽的三观。它意味着行动和观念的相容。
这是采取行动的基础前提。自洽的意思是,我们在世界价值和人生的认知上,没有内在的冲突,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和顺畅的逻辑当中。例如,如若我们认同世界是一种主观存在(如心外无物的唯心哲学观),那么我们就应该认同人生和价值也仅仅存在于主观当中,而不会用太多的环境压力来让自己变得痛苦不堪,你的活法,你对价值的定义,活着的意义,这些全部由你自己来决定,而非其他。这是一种自洽的三观。
为什么要提这个?是因为人们缺乏行动力的重要原因便是,我们的三观是不自洽的。一方面,我们总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我们又想当然地觉得我们可以掌控世界,我们可以改变世界,这其实相当于在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无穷边界。这便是一种不自洽的三观。
人的认知和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要一致,要诚实。说到底,不相容的,绝不会接受,绝不会执行。知识特别是高度抽象的道理,是依托于特定的价值的。如果我们不能清楚的认知到道理其背后的价值,而这隐含的价值又与你自身的价值观相冲突,这是很难执行下去的。
举个例子。在认知层面上你完全同意坚持读书有助于个人成长这样的道理,但其实你很难真的长久坚持下去。为什么?坚持读书隐含的价值观其实是禁欲的,坚持二字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为了实现这种坚持,你需要长久而必要地剥夺自己对其他事物的享受和快乐(比如更轻松的玩社交媒体,比如看电视剧等),这个道理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就是禁欲。
但其实你自己却很享受当下的每一个快乐瞬间,如若可能,你甚至希望可以在床上大睡三天三夜,吃遍城市所有美味餐厅,睡遍所有最新 *** 的嫩模。你的价值观和读书这件事背后隐含的价值体系,是不相容的,是冲突的。所以,你的行为自然会很诚实,你会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亦即,你会享受每一个当下,你不会坚持读书(而放弃每一个当下的享受)。
为什么「道理都懂,可执行力差」的现象如此普遍? - 秦小明的回答
2、勇敢。勇敢意味着对行动的偏爱。
勇敢其实也是一种能力。有时候,我们的三观是自洽的,并且不存在知识上的严重缺陷,但依然缺乏行动力,这可能就是因为你不够勇敢。你怕,你不敢走出去,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纠结致死。这种状态被我在另一个回答当中称之为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
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纠结而不行动 - 秦小明的回答
勇敢包括:对行动更偏爱,对失败留有接受的余地。
人的认知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是会在与世界的交互作用中不变得到反馈,并进而修正、认可、完善、加强等。通过行动,通过走出自己狭小的世界,到更广阔的世界去与更广阔的人和事 *** ,我们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反馈回世界与我们的关系,反馈回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不断的评估自己,认清自己。行动的过程就好比,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人,抛出去,孤身一人的存在于世。
这样,收获的是勇敢,失去的是依靠和随之而来的懒惰:包括智性上的和行动上的。行动,本身具有多重的意义,经过时间加注的行动,更加会变得有魔力,给行动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行动的这一属性,我们可以不断地给它定义,将它成为下一步的起点,这就是为什么行动永远是第一位的。
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
问题六:什么样的人喜欢上知乎? 在热爱知识和分享知识的基础上,我觉得有下面几点特征的人会更喜欢上知乎,这里的喜欢,是指不把知乎当无聊消遣的地儿找乐子的喜欢――
1.愿意了解和已经了解知乎的人
很多人总在知乎抱怨说这不好,那不好:说自己提的问题没有人回答,说知乎的问题全是关于IT的,说知乎是精英玩的地方,说知乎是装13的地方…总之大家都有理由去埋怨。
不可否认知乎对新用户的引导的确做的不够,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思考的。上知乎就是为了获取知识的,如果你连发现知识的能力都没有,那真的不能怪产品本身。知乎不是百度知道是大家都念叨的观点,但是真正让它不沦落成为知道的是那批了解知乎的价值的人。最近看到很多很没有意义总在污染视线的问题,其实大多是多动手动脑,利用搜索引擎或者问别人或者查阅文献就能知道的,但是非得提出来。现代社会很多方便快捷的东西让人越来越懒,但是如果你连在获取知识这个环节都想偷懒,那还是别学习了。
另外就是调查类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想大家针对某个观点提出看法,这是值得鼓励的,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受益;但是如果你是想了解大家的兴趣爱好习惯口味等等每两个人都没有办法一样的东西,那还是换个地儿抖机灵比较好。
2.知道如何让产品成为俘虏而不是如何被产品俘虏的人
我始终觉得,一个产品再不济,也都有把它用好的人;一个产品再好,也有把它拿来打酱油的人。我们使用一个东西对自己究竟产生多大的价值,很多时候在于自己的能力。具体到知乎,就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领域、如何找到自己想关注的领域的人。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让你的问答变得有价值,都是我们在知乎的时候应该思考的问题。请别总是抱怨网站的不足让你手足无措,真正有头脑的人是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问题七:知乎上的用户都是什么人啊?感觉什么都懂的样子 行业精英
问题八:知乎上都是一群什么人 有些逼格的人,一般属于高学历,从事相关行业资历稍深的人群
问题九:知乎是个什么软件都什么人在发评论 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知乎网站2010年12月开放,三个月后获得了李开复的投资,一年后获得启明创投的近千万美元。知乎过去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问题十:什么样的人适合留在一线城市知乎 有人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
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你――这个你有一辆最新款的私家车,不担心堵车也不担心停车;这个你房子阳台朝南,不担心房价也不考虑买第二套;这个你不是文艺青年、不喝瓶装水、按时吃饭、周末陪伴父母、从不租赁任何东西、不搞异地恋。这个你是慢生活的信徒,达到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
可惜这个你,与现实背道而驰――你长达10年的青春租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天用2个小时通勤、一年未回家看望父母、只有泛泛之交没有知己、把互联网当你的精神慰藉。你习惯性对城市抱怨,每天忙于在上班时间偷菜,你坚信自己不过在等待机会,直至青春用完,才惊觉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一切从你选择留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开始。社会学家郑也夫说人生不外乎在追求三种状态:舒服、 *** 、牛B。其实也是一道城市选择题:皆因年轻的你,爱冒险胜过爱安逸,爱牛B胜过爱舒服,自愿进入人生愿境最诱人、生存逻辑又最残酷的一线城市。这是一笔风险投资:100个梦想家踏入人才济济的这个江湖,总有99个发现“牛B”不过是一场泡沫。
“逃离北上广”代表后悔者成为社会流行语。白领返乡潮与民工返乡潮同时发生,你突然发现白领和民工原来是同一回事。房价被视为罪魁祸首,北京的出租屋有胶囊公寓,深圳的“出租屋”有住人集装箱――当住在集装箱里的蚁族不是小说而是现实,这个社会就有了一种荒诞的喜感。
作为工作狂,你突然明白,为了事业的前途,抛弃生活的前途并无价值,你需要的不仅是经历的成长和工资的成长,还有生活的成长;作为梦想家,你突然明白,到二线城市去的不一定是失败者,也可能是独具慧眼的野心家。
不是每个人都不适合一线城市,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二线城市。重拾你的生活,需要的不是逃离北上广的悲情,而是深思熟虑的放弃――一线城市不会因失败者的离开而受损,你终须明白,放弃北上广只是你的个人选择,不仅在选择让生活出现一个拐点,还在选择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机会、选择一个最适合下一代的城市出身。
在诸多理由之中,唯独将“逃离”视为悲剧是错误的表述――有人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有的人不该止步于大城市,退一步生活就海阔天空;有的城不该成为大城市,因为全世界最快乐、最幸福的城市,往往不是大城市。
对你而言,你内心产生的纠结与选择,形成了10个转身离开的理由――这个过程,对一个人而言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对你即将离开或即将前往的那一座城市而言,是建立个性、寻找人性的过程。
一线城市是江湖,二线城市是道场
北京举办过奥运、上海正在世博、广州马上迎来亚运,北上广与世界同步,你却因未能与它们同步而痛苦。北上广靠高房价获取红利、靠户口高门槛集聚精英,靠高物价挤掉流动人口,强者云集又暗藏经济危机、情感危机、人际危机,是冷漠江湖;二线城市往往靠宜居突围,陆续决出人性化生活的单项冠军:昆明以气候闻名,天天是春天;长沙以快乐闻名,以夜场、超女与芒果台形成吸引力;成都以安逸闻名,赏一次桃花动不动就10万人同往――在物欲时代,一线城市对你而言是主战场;当成功成为一种毒药,二线城市则是你寻找自我救赎的心灵道场。
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
全球化品牌早已抢滩二线城市,网络世界消灭了信息不对称,都市圈让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成为生活共同体,地方传媒开始意识觉醒,地产巨头已将目光移到二线城市――到一线去争的是空间,到二线去争的是时间。挑好一个正值上升期的二线城市,考验的是着眼未来的视野和以时间换空间的大智慧。要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中庸之道,就去找你内心的“1.5线城市”,毕竟它们能在你有生之年变成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拼的是智商,二线城市拼的是情商
普遍的一个观点是:一线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丁丁留学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上海丁丁学高是专业的留学服务机构,免学费、免食宿费读美国公立高中,本年度美国公立高中交换生J1签证留学正在火热申请中,语言环境好、费用低、全程监管服务,咨询老师专业负责。家长放心,孩子开心。...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丁丁留学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