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又哭又闹,怎么破?
其实关于宝宝哭闹,要按照年龄的不同分析过具体的原因和方法,
宝宝哭闹应对系列一 | 0-1岁,哭闹原因及应对
宝宝哭闹应对系列二 | 0-1岁宝宝莫名哭闹,7种方法有效安抚
宝宝哭闹应对系列三 | 1-1.5岁,哭闹原因及应对方法
宝宝哭闹应对系列四 | 1.5-3岁,情感支持和界限遵守
这篇文章我打算从更加实操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宝宝因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哭闹时的应对方法。
大家都知道,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很多宝宝的第一反应都是哭闹,因为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哭闹就是他们表达需求并得以生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宝宝哭闹是非常普遍而正常的反应。
但是,我们也知道,随着宝宝年龄增长,他们需要用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需求,比如用语言而不是哭闹;他们需要遵守一些界限和面临一些失望,比如不能喜欢别人的玩具就开抢,不能看到什么都要买。而这些,没有哪个宝宝是生来就会的,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强化。
我们先来做个选择题吧:
当宝宝一定要饭前吃块蛋糕,你觉得饭前吃蛋糕影响吃饭,不想给他,然后他就躺在地上大哭,你或者家人会怎么做?
A.工作了一天,很累,孩子哭得头疼,给他算了
B.不给蛋糕,但是孩子哭得让人心疼,用其他的玩具或者许诺来哄他
C.不给蛋糕,被孩子哭得头疼,烦躁的你会训斥孩子,或者打一顿 ***
D.不给蛋糕,也不想听孩子哭,直接走开,忽略他的哭闹
E.刚开始不给蛋糕,用其他玩具哄孩子,孩子还是哭,打一顿,打完舍不得,把孩子抱起来哄,给一点点蛋糕
F.不想给蛋糕,但是老人心疼孩子,会给孩子
我想很多的妈妈虽然知道上面的每个选项都不是最好的应对方法,但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者更多。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我的建议概括起来是以下三点:设立规则;态度一致,明确分工;温柔坚持,适当忽略。前两点是前提,最后一点是哭闹时的实际操作。
①设立规则我曾经听到有妈妈问我:“徐医生,不是说美国的父母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吗?你在美国生活,为什么还是要求我们给孩子设立规则呢?设立规则会不会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呢?会不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呢?”
我不知道这位妈妈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美国的父母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以致于设立规则就担心“孩子没有安全感和自信心”的,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虽然我来美国也不过5年左右,但是我所接触到的美国父母(一般都是高知父母)都是会给孩子设立规则和界限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设立规则”和“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并不是完全对立排斥的,相反,在设定规则和界限的基础上,给孩子的充分自由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个缺乏任何规则感的孩子,无论在学业和社会关系上都必然会处处碰壁,无论孩子在中国还是美国。
而且,规则的设立并不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受限,恰恰相反,一致性的规则让孩子明白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反而会让孩子更有确定感和安全感。
如果可能,规则的设立要和孩子商量,避免父母单方面做决定。一旦建立规则,就要坚持并且保持一致的执行。有的家庭确实给孩子制定了规则,但是孩子一哭闹,有的父母就会让步和妥协,那么这种情况比没有规则更糟糕,因为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规则在哭闹的条件下是可以更改的,从而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
②态度一致,适当分工在对待宝宝哭闹的问题上,家中所有大人需要聚在一起,达成一致性建议,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适当分工。
比如,如果爷爷奶奶无法忍受宝宝的哭闹,会忍不住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建议爷爷奶奶在宝宝哭闹时暂且避开,由能坚持规则的爸爸或者妈妈来应对。我家就是这样,有时候小包子因为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大哭大闹,都是我来应对,爸爸负责打配合,老人抱着妹妹小团子去楼上房间或者推着妹妹出去散散步再回来。
大人之间意见不一致,甚至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争论,就很容易让聪明的宝宝理解并利用这一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妈妈在的时候很乖,妈妈一离开就找无条件宠着自己的爷爷奶奶又哭又闹地提各种要求。
③温柔坚持所谓的“温柔坚持”包括两个方面:情感的支持和界限的遵守。情感的支持是指能与孩子产生共情,明白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而界限的遵守顾名思义就是一切还是按照规则来。
举个例子来说明。当孩子因为一些不合理要求(比如,睡觉前要吃糖)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可以表示理解其心情,但不能满足其要求。可以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伤心(或很生气等),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洗澡了(现在要睡觉了,不能吃糖)。你要是想要哭的话,就哭一会,妈妈在这里陪着你,你要是需要妈妈帮忙或抱抱,就来妈妈这里告诉妈妈。”
既避免了妈妈发脾气或者忽略孩子哭闹时让孩子的安全感受影响,又坚持了生活规则,同时也像孩子示范了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和表达情绪。要强调的一点是,情感支持并不等于“哄孩子不哭”,因为哄孩子不哭会让孩子学习到把哭闹作为要挟或控制父母的一种手段,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用哭闹来要求父母给予其他方面的“补偿”。
我曾经在去幼儿园接小包子的时候,遇到小包子在户外活动时要玩树枝,老师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同意,所以小包子大哭的情况。老师没有太多的哄劝,但是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是:“I am so sorry you feel sad, but you cannot play with it”(你那么伤心我很抱歉,但是你不可以玩那个),这算是“温柔坚持”的一个小实例吧。
通常的情况下,在全家意见一致的时候,这种“温柔的坚持”实施过几次后,孩子对于规则的服从性就会更好,也会减少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的次数。即使还是会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但是只要大人摆出“温柔的坚持”的姿态,通常这种哭闹的时间就会显著缩短,因为以前的经验告诉他:“爸爸/妈妈是玩真的了,哭也没戏”。要知道,任何的哭闹都是很费力的,如果啥也得不到,从行为分析的角度来说,这种得不到强化物的行为自然会消退的。
有一种情况要特别强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以前一直是一哭要求就得到满足,那么你在打算实施“温柔的坚持”之前一定要想好,并和家人商量好。因为在刚开始实施这种方法时,孩子的哭闹行为会有一个暂时性的升级,他们不明白或者接受不了哭一哭闹一闹就能得到想要东西的情况怎么改变了,所以他们会升级哭闹行为来试探。如果你这个时候妥协了,那么孩子就会得到一个信息:“噢,原来需要哭闹得更厉害才可以啊!” 然后自此以后,娃的哭闹水平就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