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
(一)观察法
1.内涵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
2.类型
(1)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
个别物体和现象戏察是指幼儿对特定的某一自然物、自然现象或科技产品进行观察,而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直接接触。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和习性。
(2)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指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科技产品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在观察中更正确的认识自然物,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概括分类奠定基础。
(3)长期系统观察
长期系统规察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它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长,对幼儿观察的持久性要求高。
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更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
即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2、培养幼儿的表达与交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决定着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
当幼儿对一个问题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尝试,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体验以后,都会产生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幼儿把探究过程和发现经过思维的梳理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增加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由于幼儿有了与同伴的语言交流,就会有分享、有启发,在别人的肯定、质疑、讨论、争议中,幼儿不断思考,逐步走向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中要给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动幼儿表达与交流,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