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首先应遵循目标性原则,即根据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师应注意深入研读教学目标,联系基本学情与课程的教学情况,设计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练习作业、课后训练作业等。如苏教版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一课的教学目标为:经历探究两位数相乘算法的过程,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相乘,会简单估算。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20×3”“40×4”等预习作业,课中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试一试”,选做部分“想想做做”的基础题目,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符合教学目标并能灵活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灵活选用口算或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平衡性原则指的是作业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综合题,还要有拓展题或开放题,以适应不同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的需要,也更利于实现分层教学。
如教学苏教版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一课,教师既要设计“28×65”等列竖式计算的题目,也要设计类似“公园一张学生票14 元,29 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还可以设计“114×24”这样的拓展题。
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兼顾实践性原则,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将一定的书面作业转化为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与应用意识。
如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千米》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走过1 千米并计量所用时间之后,设计实践类的课后作业,如“估一估从校门口到哪里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记录估算过程”,或者“记录骑自行车行驶1千米需要几分钟”等。
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以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除了常见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布置数学小阅读、小练笔、小研究、口头练习等形式多样的练习。
另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业设计也无须拘泥于教师设计,可以学生选题、学生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