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冰川?对于地貌有什麽作用? 冰川搬运形成什么地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这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冰川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这些作用造成许多地形,使得经过冰川作用的地区形成多样的冰川地貌.此外,冰川所含的水量,占地球上除海水之外所有的水量的97.8%.据认为,全世界存在有多达70,000至200,000个冰川.
[编辑本段]冰川的地貌
雪线: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天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测定雪线高度都在夏天最热月进行.就世界范围来说,雪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在6000米左右,而在南北极,雪线就降低在海平面上.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粒雪盆:雪线以上的区域,从天空降落的雪和从山坡上滑下的雪,容易在地形低洼的地方聚集起来.由于低洼的地形一般都是状如盆地,所以在冰川学上称其为粒雪盆.粒雪盆是冰川的摇篮.聚积在粒雪盆里的雪,究竟是怎样变成冰川冰的呢?雪花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逐渐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粒雪之间有很多气道,这些气道彼此相通,因此粒雪层仿佛海绵似的疏松.有些地方的冰川粒雪盆里的粒雪很厚,底部的粒雪在上层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粒雪相互联结合并,减少空隙.同时表面的融水下渗,部份冻结起来,使粒雪的气道逐渐封闭.被包围在冰中的空气就此成为气泡.这种冰由于含气泡较多,颜色发白,容重约为0.82~0.84克/立方厘米,也有人把它专门叫做粒雪冰.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巨厚的冰川冰在本身压力和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越过粒雪盆出口,蜿蜒而下,形成长短不一的冰舌.长大的冰舌可以延伸到山谷低处以至谷口外.发育成熟的冰川一般都有粒雪盆和冰舌,雪线以上的粒雪盆是冰川的积累区,雪线以下的冰舌是冰川的消融区.二者好像天平的二端,共同控制着冰川的物质平衡,决定着冰川的活动.雪线正好相当于天平的支点.
冰斗:在河谷上源接近山顶和分水岭的地方,总是形成一个集水漏斗的地形.当气候变冷开始发育冰川的时候,这种靠近山顶的集水漏斗,首先为冰雪所占据.冰雪在集水漏斗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流动而成冰川.冰川对谷底及其边缘有巨大的刨蚀作用,它象木匠的刨子和锉刀那样不断地工作,原来的集水漏斗逐渐被刨蚀成三面环山、宛如一张藤椅似的盆地形伏.这种地形叫做冰斗.冰斗大多发育在雪线附近的高程上.
一般山谷冰川,往往爬上冰坎,才能看到白雪茫茫的粒雪盆.当冰川消失之后,这样的盆底就是一个冰斗湖泊.高山上常常可以见到冰斗湖,它们有规则地分布在某个高度上,代表着古冰川时代的雪线高度.
冰碛:水冻结成冰,体积要增加9%左右.当融化的冰雪水在晚上重新在岩石裂缝里冻结时,对周围岩体施展着强大的侧压力,压力最大可达2吨/平方厘米.在这样强大的冻胀力面前不少岩石都破裂了.寒冻风化作用不仅在山坡裸露的地方进行,在冰川底床也能进行.这是因为冰川底床有暂时的压力融水,融水渗入谷底岩石裂缝里,冻结时也产生强大的冻胀力.寒冻风化作用不停地在山坡上和冰川底床制造松散的岩块碎屑,山坡上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冰川上,底床里的碎屑更容易被冰川挟带着一起流动.冰川挟带的碎石岩块通称为冰碛.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块称为表碛,冰川内部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两侧的是侧碛.侧碛靠近山坡,碎石岩块的来源丰富,因而侧碛又高又大,象左右二道夹峙着冰川的巍巍城墙.到冰舌前端,二条侧碛大多交汇在一起,连成环形的终碛.终碛象高大的城堡,拱卫着冰川,攀登冰川的人,必须首先登临终碛,才能接近冰川.我国西部不少终碛高达二百余米.并不是所有冰川都有终碛的,前进迅速和后退迅速的冰川都没有终碛,只有冰川在一个地方长期停顿时,才能造成高大的终碛.两条冰川汇合时,相邻的两条侧碛合为一条中碛.树枝状山谷冰川表面中碛很多,整个冰川呈现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冰碛是冰川搬运和堆积的主要物质,也是冰川改变地球面貌的证据之一.
冰川年轮:粒雪盆中的粒雪和冰层大致保持平整,层层迭置.每一年积累下来的冰层,在冰川学上叫做年层.冬季积雪经夏季消融后,形成一个消融面,消融面上污化物较多,所以也叫做污化面.污化面是划分年层的天然标志.有了年层,冰层就能像树轮一样被测出年龄来.由于冰川在形成的时候封存了一些空气和尘埃,冰川学家能够从中提取气泡和尘埃分析当时的气候.
冰面湖:冰面湖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冰川上的冰下河道融蚀冰川,产生巨大的洞穴或隧道,洞穴顶部塌陷,便形成较深较大的长条形湖泊.一种是冰川低陷处积水,在夏季产生强烈的融蚀作用而形成的.另外,冰川周围嶙峋的角峰,经常不断地崩落下岩屑碎块.如果较大体积的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就能生长成大小不等的冰蘑菇.如果崩落的岩块较小,在阳光下受热增温就会促进融化,结果岩块陷人冰中,形成圆筒状的冰杯.冰杯形成速度很快,在冰面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积水潭,在夏天消融期间,冰面积水温度较高,有时竟达到5℃.因此积水的融蚀作用强烈,能把蜂窝状的冰杯逐渐融合一起,形成宽浅的冰面湖泊.冰面湖给冰川景色增添了更为绚丽多彩的风光.夏天,每当朝日初升或夕阳西下的时候,碧瓤瓤的湖面上霞光万道,灿烂夺目.
冰洞:夏季,冰川经常处于消融状态中.冰川的消融分为冰下消融、冰内消融和冰面消融三种.地壳经常不断向冰川底部输送热量,从而引起冰下消融.不过冰下消融对于巨大的冰川体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当冰面融水沿着冰川裂缝流入冰川内部,就会产生冰内消融.冰内消融的结果,孕育出许多独特的冰川岩溶现象,如冰漏斗、冰井、冰隧道和冰洞等(我们知道云南的石林是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由冰内消融引起的冰川地貌很像喀斯特地貌,冰川学家称这种冰川形态为喀斯特冰川).
冰钟乳:冰川上的融水,在流动过程中,往往形成树枝状的小河网,时而曲折蜿流,时而潜人冰内.在一些融水多面积大的冰川上,冰内河流特别发育.当冰内河流从冰舌末端流出时,往往冲蚀成幽深的冰洞.洞口好像一个或低或高的古城拱门.从冰洞里流出来的水,因为带有悬浮的泥距沙,象乳汁一样浊白,冰川学上叫冰川乳.当冰川断流的时候,走进冰洞,犹如进入一个水晶宫殿.有些冰川,通过冰洞里的隧道,一直可以走到冰川底部去.冰洞有单式的,有树枝状的,洞内有洞.洞中冰柱林立,冰钟乳悬连,洞璧的花纹十分美丽.有的冰洞出口高悬在冰崖上,形成十分壮观的冰水瀑布.
冰塔:冰面差别消融产生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象,如冰桥、冰芽、冰墙和冰塔等.尤其是冰塔林,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很多大冰川上,发育了世界上罕见的冰塔林.一座又一座数十米高的冰塔,仿佛用汉白玉雕塑出来似的,它们朝天耸立在冰川,千姿万态.有的像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的塔尖,有的像埃及尼罗河畔的金字塔,有的像僵卧的骆驼,有的又像伸向苍穹的利剑.
冰蘑菇:冰川周围嶙峋的角峰,经常不断地崩落下岩屑碎块.如果崩落的岩块较小,在阳光下受热增温就会促进融化,结果岩块陷人冰中,形成圆筒状的冰杯,进而形成冰面湖.如果较大体积的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当周围的冰全部融化了,而大石块因为遮住了太阳辐射,其下的冰没有融化,就能生长成大小不等的冰蘑菇.
[编辑本段]冰川的地貌
雪线: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天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测定雪线高度都在夏天最热月进行.就世界范围来说,雪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在6000米左右,而在南北极,雪线就降低在海平面上.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粒雪盆:雪线以上的区域,从天空降落的雪和从山坡上滑下的雪,容易在地形低洼的地方聚集起来.由于低洼的地形一般都是状如盆地,所以在冰川学上称其为粒雪盆.粒雪盆是冰川的摇篮.聚积在粒雪盆里的雪,究竟是怎样变成冰川冰的呢?雪花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逐渐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粒雪之间有很多气道,这些气道彼此相通,因此粒雪层仿佛海绵似的疏松.有些地方的冰川粒雪盆里的粒雪很厚,底部的粒雪在上层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粒雪相互联结合并,减少空隙.同时表面的融水下渗,部份冻结起来,使粒雪的气道逐渐封闭.被包围在冰中的空气就此成为气泡.这种冰由于含气泡较多,颜色发白,容重约为0.82~0.84克/立方厘米,也有人把它专门叫做粒雪冰.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巨厚的冰川冰在本身压力和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越过粒雪盆出口,蜿蜒而下,形成长短不一的冰舌.长大的冰舌可以延伸到山谷低处以至谷口外.发育成熟的冰川一般都有粒雪盆和冰舌,雪线以上的粒雪盆是冰川的积累区,雪线以下的冰舌是冰川的消融区.二者好像天平的二端,共同控制着冰川的物质平衡,决定着冰川的活动.雪线正好相当于天平的支点.
冰斗:在河谷上源接近山顶和分水岭的地方,总是形成一个集水漏斗的地形.当气候变冷开始发育冰川的时候,这种靠近山顶的集水漏斗,首先为冰雪所占据.冰雪在集水漏斗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流动而成冰川.冰川对谷底及其边缘有巨大的刨蚀作用,它象木匠的刨子和锉刀那样不断地工作,原来的集水漏斗逐渐被刨蚀成三面环山、宛如一张藤椅似的盆地形伏.这种地形叫做冰斗.冰斗大多发育在雪线附近的高程上.
一般山谷冰川,往往爬上冰坎,才能看到白雪茫茫的粒雪盆.当冰川消失之后,这样的盆底就是一个冰斗湖泊.高山上常常可以见到冰斗湖,它们有规则地分布在某个高度上,代表着古冰川时代的雪线高度.
冰碛:水冻结成冰,体积要增加9%左右.当融化的冰雪水在晚上重新在岩石裂缝里冻结时,对周围岩体施展着强大的侧压力,压力最大可达2吨/平方厘米.在这样强大的冻胀力面前不少岩石都破裂了.寒冻风化作用不仅在山坡裸露的地方进行,在冰川底床也能进行.这是因为冰川底床有暂时的压力融水,融水渗入谷底岩石裂缝里,冻结时也产生强大的冻胀力.寒冻风化作用不停地在山坡上和冰川底床制造松散的岩块碎屑,山坡上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冰川上,底床里的碎屑更容易被冰川挟带着一起流动.冰川挟带的碎石岩块通称为冰碛.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块称为表碛,冰川内部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两侧的是侧碛.侧碛靠近山坡,碎石岩块的来源丰富,因而侧碛又高又大,象左右二道夹峙着冰川的巍巍城墙.到冰舌前端,二条侧碛大多交汇在一起,连成环形的终碛.终碛象高大的城堡,拱卫着冰川,攀登冰川的人,必须首先登临终碛,才能接近冰川.我国西部不少终碛高达二百余米.并不是所有冰川都有终碛的,前进迅速和后退迅速的冰川都没有终碛,只有冰川在一个地方长期停顿时,才能造成高大的终碛.两条冰川汇合时,相邻的两条侧碛合为一条中碛.树枝状山谷冰川表面中碛很多,整个冰川呈现黑白相间的条带状.冰碛是冰川搬运和堆积的主要物质,也是冰川改变地球面貌的证据之一.
冰川年轮:粒雪盆中的粒雪和冰层大致保持平整,层层迭置.每一年积累下来的冰层,在冰川学上叫做年层.冬季积雪经夏季消融后,形成一个消融面,消融面上污化物较多,所以也叫做污化面.污化面是划分年层的天然标志.有了年层,冰层就能像树轮一样被测出年龄来.由于冰川在形成的时候封存了一些空气和尘埃,冰川学家能够从中提取气泡和尘埃分析当时的气候.
冰面湖:冰面湖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冰川上的冰下河道融蚀冰川,产生巨大的洞穴或隧道,洞穴顶部塌陷,便形成较深较大的长条形湖泊.一种是冰川低陷处积水,在夏季产生强烈的融蚀作用而形成的.另外,冰川周围嶙峋的角峰,经常不断地崩落下岩屑碎块.如果较大体积的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就能生长成大小不等的冰蘑菇.如果崩落的岩块较小,在阳光下受热增温就会促进融化,结果岩块陷人冰中,形成圆筒状的冰杯.冰杯形成速度很快,在冰面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积水潭,在夏天消融期间,冰面积水温度较高,有时竟达到5℃.因此积水的融蚀作用强烈,能把蜂窝状的冰杯逐渐融合一起,形成宽浅的冰面湖泊.冰面湖给冰川景色增添了更为绚丽多彩的风光.夏天,每当朝日初升或夕阳西下的时候,碧瓤瓤的湖面上霞光万道,灿烂夺目.
冰洞:夏季,冰川经常处于消融状态中.冰川的消融分为冰下消融、冰内消融和冰面消融三种.地壳经常不断向冰川底部输送热量,从而引起冰下消融.不过冰下消融对于巨大的冰川体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当冰面融水沿着冰川裂缝流入冰川内部,就会产生冰内消融.冰内消融的结果,孕育出许多独特的冰川岩溶现象,如冰漏斗、冰井、冰隧道和冰洞等(我们知道云南的石林是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由冰内消融引起的冰川地貌很像喀斯特地貌,冰川学家称这种冰川形态为喀斯特冰川).
冰钟乳:冰川上的融水,在流动过程中,往往形成树枝状的小河网,时而曲折蜿流,时而潜人冰内.在一些融水多面积大的冰川上,冰内河流特别发育.当冰内河流从冰舌末端流出时,往往冲蚀成幽深的冰洞.洞口好像一个或低或高的古城拱门.从冰洞里流出来的水,因为带有悬浮的泥距沙,象乳汁一样浊白,冰川学上叫冰川乳.当冰川断流的时候,走进冰洞,犹如进入一个水晶宫殿.有些冰川,通过冰洞里的隧道,一直可以走到冰川底部去.冰洞有单式的,有树枝状的,洞内有洞.洞中冰柱林立,冰钟乳悬连,洞璧的花纹十分美丽.有的冰洞出口高悬在冰崖上,形成十分壮观的冰水瀑布.
冰塔:冰面差别消融产生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象,如冰桥、冰芽、冰墙和冰塔等.尤其是冰塔林,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很多大冰川上,发育了世界上罕见的冰塔林.一座又一座数十米高的冰塔,仿佛用汉白玉雕塑出来似的,它们朝天耸立在冰川,千姿万态.有的像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的塔尖,有的像埃及尼罗河畔的金字塔,有的像僵卧的骆驼,有的又像伸向苍穹的利剑.
冰蘑菇:冰川周围嶙峋的角峰,经常不断地崩落下岩屑碎块.如果崩落的岩块较小,在阳光下受热增温就会促进融化,结果岩块陷人冰中,形成圆筒状的冰杯,进而形成冰面湖.如果较大体积的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当周围的冰全部融化了,而大石块因为遮住了太阳辐射,其下的冰没有融化,就能生长成大小不等的冰蘑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