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1.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土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牧童与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一日曝(pù晒)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拍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收缩)入两股间,今乃掉(摇摆)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 文言文寓言故事带启示
狐假虎威 文言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亿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拥有五千里江山,百万雄师,都归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百兽畏惧老虎一样。”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人。含贬义。狐:狐狸。假:借助。虎威:老虎的威势。
3. 初一语文基础训练古代寓言二则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①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先自度其足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下列各句.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宁信度,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通 (2) 通 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延读】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外延读二】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3、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是要题目么? 还是课文翻译?。
4. 求寓言故事的文言文如题,要5个
黔之驴 柳宗元逍遥游,秋水 庄子世说新语 刘义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
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
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92;?#92;然(9),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0),远遁(11),以为且噬己也(12),甚恐。然往来视之(13),觉无异能者。
益(14)习(15)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6)。 稍近(17),益(18)狎(19),荡倚冲冒(20),驴不胜(21)怒,蹄(22)之。
虎因喜,计之(23)曰:“技止此耳(24)!”因跳踉(25)大?#92;(26),断其喉,尽其肉,乃(27)去(28)。[编辑本段]词句注释 2,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把它当做神。 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蔽,隐蔽,躲藏。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他。稍:渐渐 9,?#92;?#92;(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大骇:非常害怕。 11,远遁:逃到远处。
12,以为且噬己也。 且:要,将要。
噬:咬。 13,然往来视之。
然:然而,但是,却。 往来:来来回回。
视;观察。 14,益:更加。
15,习:熟悉。 16,终不敢搏。
搏:搏斗,搏击。 17,近:(1)稍出近之。
近: 走进,靠近。 (2)稍近,益狎。
近:走进,靠近。 18,益:渐渐,更。
19,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0,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倚,靠近。
冲,冲击。冒,冒犯。
21,驴不胜怒。 胜:禁得起,受得住。
22,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3,计之:代驴子生气只能踢的情况。
24,计止此耳:止:通“只”, 此:这(些) 25,跳踉(liáng):跳跃。 26,?#92;(hǎn):怒吼。
27,乃:才。 28,去:离开。
秋水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庄子的50则寓言 1。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列子御风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朝三暮四 狙公赋予,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4。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5。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阝,导大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
5. 从关尹子教射中懂得的道理
关尹子教射 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子,去请教关尹子。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子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那还不行。”
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是怎样射中靶子的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可以了。
你要牢牢记住,千万别忘记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列子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道家著作。
相传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关尹子教射选自《列子•说符》,原文结尾处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
(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人教版教参- 关尹子教射 一、教材说明 本课讲的是关尹子教列子学射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一种本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弄懂并遵循其中的道理。 课文内容按时间先后,可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讲,列子学射箭,偶然射中了靶子,就去请教老师关尹子,问是否学得差不多了。关尹子问他,是否知道为什么射中的道理,列子不能回答,关尹子告诉他,不知道为什么射中,还不算学会射箭。
列子就回家继续学习。后一部分讲,列子刻苦练习了三年,再去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又问他,是否知道了为什么射中靶子的,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告诉他,知道了为什么射中的,才算学好了射箭,要记住射中的道理,不能违背它。
本课也是文言文。作为略读课文,目的是在学习两则文言寓言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阅读文言文,提高学生自读自悟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道理。学习难点是借助课后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学习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凭借自己已有的基础读通课文,不要过早翻看译文。教学过程可参考“阅读提示”的安排。
第一步,学生独立对照注释,一句一句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再对照译文看看自己哪些地方的理解是正确的,哪些地方不正确。第二步,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第三步,参照译文,练习讲一讲课文内容。第四步,交流从关尹子教射这件事中悟出的道理。
2.独立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导入新课后,就应放手让学生尝试去读,教师要提示具体方法:读一句,看一看这一句中有关字、词的注释,并把字词的意思放在句子里,想一想这句话讲了什么,试着说一说。
3.学生在与译文对照句子意思时,一定会发现译文比自己理解的意思多了一些词语或句子,因而可能会产生疑惑。这一点教师得向学生作些解释。
课文后给出的译文是意译,即根据文言文整体意思,用现代汉语对文章内容进行的表述。它不是课文一词一句的古今对译。
如课文前一部分,如果一词一句地对译,会是这样的:列子学习浼。
6. 求两个寓言故事,要文言文的,并加以解释
南辕北辙文言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译文: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没换,头上的灰也没去掉,就去见魏王, 季梁对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告诉臣说‘我想要去楚国。
’臣说‘楚国在南方,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那人说:‘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跟他说:'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
'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
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
(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所说的向南行车却向北走的故事 守株待兔文言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