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秋兴八首(其五)》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秋兴八首(其五)
杜 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此诗是对献《三大礼赋》及担任朝官左拾遗的回忆。杜甫于玄宗天宝九载(750)再次来到长安,天宝十载(751)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这当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直到天宝十四载(755),才担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潜至凤翔,拜谒肃宗,五月十六日,被任命为左拾遗,因房琯罢相,杜甫上疏救之,触怒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所以他在肃宗身边担任朝官约一年时间。
首联写宫中建筑的雄伟高大。起句写蓬莱宫之雄伟,《唐会要》卷三十称高宗“龙朔二年,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终南山如指掌”。次句写承露盘之高大,以至于高耸云霄。《史记·孝武本纪》称其“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注引《三辅故事》云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香闻十里,中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故张衡赋曰‘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仙露’是也”。唐时宫中并无承露盘,此特借汉朝典故以为形容,还是收到了预期效果的。
颔联利用神话故事继续写皇宫之壮丽。仇兆鳌《杜诗详注》分析道:“宫在龙首岗,前对南山,西眺瑶池,东瞰憨谷,极言气象之巍峨轩敞。而当时崇奉神仙之意,则见于言外。”三句写西王母与汉武帝在汉宫相会的神话。旧题东汉班固撰《汉武故事》称:“王母遣使谓帝曰:‘七月七日,我当暂来。’帝至日,扫宫内,燃九华灯。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至暮王母果然来与汉武帝相会。四句写老子过函谷关的传说。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关尹内传》:“关令尹喜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有圣人经过京邑。’乃斋戒。其日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过。”唐代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认老子为祖先,并将道教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于是附会出老子出现于龙角山、永昌街、大明宫等神话。
颈联写作者担任左拾遗期间参加朝会所见到的盛况。五句写皇帝上朝、坐朝的情景。《唐会要》卷二十四:“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扇合,坐定,乃去扇。”可见作为仪仗用的宫扇是用野鸡尾部的羽毛做的,闭合敞开时像云彩移动一般。六句写作者见到皇帝穿着衮龙袍,并看清了皇帝的龙颜。“日绕龙鳞”指衮龙袍上蟠龙绕日的图案。
尾联写回到现实,感叹往事如梦。七句写自从“我”卧病江边,就惊心地感到已经衰老。“一”,介词,自从的意思,如李端《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一卧漳滨今欲老。”“沧江”,泛称江水。江水呈青苍色,故称。此指长江巫峡段,具体指夔州。“岁晚”,如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说:“本言身老,亦带映‘秋’。”杜甫此时已56岁,且多病,生活也没有着落,所以下一“惊”字,令人心寒,大历五年(770)杜甫59岁时就去世了。末句写自己多次梦见上朝时的情景,如今此情此景一去不复返了。“青琐”,《汉书·元后传》师古注:“青琐者,刻为连环纹,而青涂之也。”这里代称宫门。“点朝班”指朝官依官阶为序传点入朝。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称:“杜公‘蓬莱宫阙对南山’,六句开,两句合;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三句开,一句合,皆是律绝中创调。”这首诗在构思与结构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三联六句来写皇宫之壮丽、早朝之庄严,以反衬杜甫流寓夔州时之潦倒。不仅如此,在最后一联的两句诗中,仍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用末句写早朝之值得怀念,来反衬自己在垂暮之年独卧沧江之悲凉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