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吃鱼为什么忌翻?
在很多国家(地区)的餐饮礼仪当中,都讲究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过来,而是在吃完鱼的上面一面后,把鱼大骨拿掉,再继续吃下面的鱼肉,忌讳“翻”。
吃鱼时忌讳“翻”,这种忌讳始于渔家,翻鱼让人联想到翻船,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有时客人不知道这种忌讳,在吃鱼的时候把鱼翻了一面,主人会很生气,还要把鱼拿去重煮一遍。
有的地方忌讳“翻鱼”的动作,有的地方忌讳说出“翻”字,当人们用筷子将鱼翻过来时,会说“顺鱼”(把鱼顺过来),还有的地方会说“正鱼”。有的地方,动作和语言都忌讳“翻”。
内陆少水少鱼地区,从前多半并不讲究,可是后来开汽车的人多了,也渐渐开始忌讳翻鱼了。和翻船无关,和翻车有关
在某些地方,人们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是出海安全回来的意思。
有的地方吃鱼,还有鱼头朝屋里的讲究。因为鱼头朝外,“余”就从门口溜出去了。
但是听说有的做股票投资的人喜欢“翻鱼”,果真如此的话,那是不是请他们吃饭的时候,不要点“跳水鱼”这道菜呢
张某是江南人。确切地说,是富春江上游一户渔民的儿子。他从小吃江鲜,包头鱼、鲤鱼、鳊鱼、鲫鱼……凡是这富春江里的鱼,他几乎都吃过。
但从德国回来后,他就不会吃鱼了。吃一次,喉咙卡一次,痛苦得不得了。一个渔民的儿子,因为吃鱼被鱼刺卡牢,这就像一个游泳高手在浴池溺水那样可笑。但他确确实实不会吃鱼了。张某的母亲慈眉善目,做鱼的手艺一流。现在她老人家迷惑了,她从小为儿子烹鱼,儿子还抱在手上的时候,就会吃鱼了,从来没有发生过鱼刺卡喉的事情。她一直相信渔民的儿子的口腔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抗鱼刺基因”,是不是儿子在德国呆了几年,把这“抗鱼刺基因”给弄丢了。
结果还真被张某的母亲给猜对了,在江边长大的张某不会吃鱼,就是因为在德国的几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在德国,市民以肉食为主,那里也有鱼,烹食鱼肉也很多。张某在德国求学过程中出过一次“大丑”,还差点和教授交恶
一次,张某参加一个宴会,自助餐上就有鱼块,张某就取了不少鱼块,美美地享用起来。但吃着吃着,旁边的人全部端着盘子走开了,他们还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张某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但他还是顾自吃着鱼,终于将盘中鱼块吃完,桌上留下了一小堆鱼骨和鱼刺。这次宴会后,张某觉得一些德国朋友似乎对他冷淡了不少,但没有发现其中的原因。第一学年结束,他去拜访教授,教授请他在家中用餐,餐桌上又有鱼,鱼炸得又香又脆,让他想起在中国老家母亲也是这样炸鱼给他吃,他很感动。他和教授一家一边喝着红酒,一边吃着鱼,相谈甚欢。但吃着吃着,教授和家人全都看着他,最后,教授的妻子站起身来,脸上有些不快地走开了。
张某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还是把自己盘中鱼吃完了。用完餐,教授看着他,用十分生气的语气对他说:“张某,你太不文雅了,希望你在德国多学一点礼仪。”
张某当时就懵了,不知教授何出此言。张某追问自己哪里做错了,教授说,你吃鱼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吐骨头,这非常不礼貌。张某说他在中国,就是这样吃鱼的,难道还有吃鱼连骨头和鱼刺一起吞下去的?教授更加生气了。教授说,在德国用餐时,你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让人觉得非常不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礼貌。张某这才恍然大悟。后来,张某了解到德国人用餐时,如果是肉食,很少吐骨头、鱼刺。因为他们烹饪时,一般都会先行剔除骨头、鱼刺。如果用餐时吃到骨头和刺,他们也不会吐出来,而是嚼碎了吞下去。他们认为在餐桌上不从口腔中吐东西,是一种礼仪。而张某这样的吃鱼方法,把细如发丝的鱼刺不断地从口腔中吐出来,这对德国人来说,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张某回国后也像在德国一样吃鱼,而他母亲做鱼,从来不会剔除鱼刺,他的喉咙因此被鱼刺不断卡住。
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想一想,你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吃鱼为什么忌翻?
在很多国家(地区)的餐饮礼仪当中,都讲究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过来,而是在吃完鱼的上面一面后,把鱼大骨拿掉,再继续吃下面的鱼肉,忌讳“翻”。
吃鱼时忌讳“翻”,这种忌讳始于渔家,翻鱼让人联想到翻船,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有时客人不知道这种忌讳,在吃鱼的时候把鱼翻了一面,主人会很生气,还要把鱼拿去重煮一遍。
有的地方忌讳“翻鱼”的动作,有的地方忌讳说出“翻”字,当人们用筷子将鱼翻过来时,会说“顺鱼”(把鱼顺过来),还有的地方会说“正鱼”。有的地方,动作和语言都忌讳“翻”。
内陆少水少鱼地区,从前多半并不讲究,可是后来开汽车的人多了,也渐渐开始忌讳翻鱼了。和翻船无关,和翻车有关
在某些地方,人们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是出海安全回来的意思。
有的地方吃鱼,还有鱼头朝屋里的讲究。因为鱼头朝外,“余”就从门口溜出去了。
但是听说有的做股票投资的人喜欢“翻鱼”,果真如此的话,那是不是请他们吃饭的时候,不要点“跳水鱼”这道菜呢
张某是江南人。确切地说,是富春江上游一户渔民的儿子。他从小吃江鲜,包头鱼、鲤鱼、鳊鱼、鲫鱼……凡是这富春江里的鱼,他几乎都吃过。
但从德国回来后,他就不会吃鱼了。吃一次,喉咙卡一次,痛苦得不得了。一个渔民的儿子,因为吃鱼被鱼刺卡牢,这就像一个游泳高手在浴池溺水那样可笑。但他确确实实不会吃鱼了。张某的母亲慈眉善目,做鱼的手艺一流。现在她老人家迷惑了,她从小为儿子烹鱼,儿子还抱在手上的时候,就会吃鱼了,从来没有发生过鱼刺卡喉的事情。她一直相信渔民的儿子的口腔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抗鱼刺基因”,是不是儿子在德国呆了几年,把这“抗鱼刺基因”给弄丢了。
结果还真被张某的母亲给猜对了,在江边长大的张某不会吃鱼,就是因为在德国的几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在德国,市民以肉食为主,那里也有鱼,烹食鱼肉也很多。张某在德国求学过程中出过一次“大丑”,还差点和教授交恶
一次,张某参加一个宴会,自助餐上就有鱼块,张某就取了不少鱼块,美美地享用起来。但吃着吃着,旁边的人全部端着盘子走开了,他们还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张某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但他还是顾自吃着鱼,终于将盘中鱼块吃完,桌上留下了一小堆鱼骨和鱼刺。这次宴会后,张某觉得一些德国朋友似乎对他冷淡了不少,但没有发现其中的原因。第一学年结束,他去拜访教授,教授请他在家中用餐,餐桌上又有鱼,鱼炸得又香又脆,让他想起在中国老家母亲也是这样炸鱼给他吃,他很感动。他和教授一家一边喝着红酒,一边吃着鱼,相谈甚欢。但吃着吃着,教授和家人全都看着他,最后,教授的妻子站起身来,脸上有些不快地走开了。
张某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还是把自己盘中鱼吃完了。用完餐,教授看着他,用十分生气的语气对他说:“张某,你太不文雅了,希望你在德国多学一点礼仪。”
张某当时就懵了,不知教授何出此言。张某追问自己哪里做错了,教授说,你吃鱼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吐骨头,这非常不礼貌。张某说他在中国,就是这样吃鱼的,难道还有吃鱼连骨头和鱼刺一起吞下去的?教授更加生气了。教授说,在德国用餐时,你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让人觉得非常不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礼貌。张某这才恍然大悟。后来,张某了解到德国人用餐时,如果是肉食,很少吐骨头、鱼刺。因为他们烹饪时,一般都会先行剔除骨头、鱼刺。如果用餐时吃到骨头和刺,他们也不会吐出来,而是嚼碎了吞下去。他们认为在餐桌上不从口腔中吐东西,是一种礼仪。而张某这样的吃鱼方法,把细如发丝的鱼刺不断地从口腔中吐出来,这对德国人来说,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张某回国后也像在德国一样吃鱼,而他母亲做鱼,从来不会剔除鱼刺,他的喉咙因此被鱼刺不断卡住。
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想一想,你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