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平洋战争为例,日本人的作战特点带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全部
闲来无事,宅家读了日本 历史 学者、战史研究家儿岛襄所著的《太平洋战争》,该书翔实介绍了日本政府、军方、民众对战争的态度,深层次地阐述了战争的时代背景,更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战争的 历史 细节,又重点突出的介绍了万众瞩目的空袭珍珠港,到山本五十六之死,再到战舰“大和”和“武藏”的沉没。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与美国所发生的争夺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次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日本在地理上距离中国很近, 历史 上也受到中国文化的较大影响。研究日本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对于理解中国人的思想特点及未来如何应对其他大国对中国的竞争与对抗,很有启发意义!
日本人在战争中有以下特点:
其一,日本人过分迷信硬件的力量。在战争中,日本对他们的飞机的产量非常重视。认为有足够多的飞机就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优势,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省材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说,他们把飞机的一些重要的攻击装备做的非常好,却在其他的一些辅助设备譬如驾驶员的保护设备,却做的非常简陋,甚至于不能使用金属材料,这致使日本大量优秀的飞行员战死,其优秀的空战人才不能保存,以至于军队作战能力,作战水平,在战争的消耗中不断下降,尽管有了足够多的飞机,却因为不够优秀的驾驶员使日本逐渐落入劣势,这种过分看重“硬件”,忽视“软件”的思想,值得与他们文化接近的我们所思考,也就是考虑问题时,我们必须从全面的、系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其二,日本人对面子和荣誉的过分看重。在战争中,日本军队为了其荣誉感做出了相当多不理智的事情。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海陆两军好大喜功,制定出宏伟的目标以此来讨好天皇和民众。在战斗过程中,也时常为了军队荣誉而不为战略利益考虑,常常选择一些不切实际的进攻,当有军队陷入困境时,他们很少会选择撤退,而是一味的思索着复仇与反击。如果不考虑政治层面的“政治正确”,可以说,日本军队是一支值得敬重的军队,也是很多将军所梦寐以求的优秀军队,他们作战勇敢,不畏牺牲,有高度的军人荣誉感,但可惜的是,正是这份荣誉感绑住了他们,使得他们耻于失败,耻于撤退,一味地选择不切实际的进攻,只能招致无意义的流血,最终,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失败。中国人同样好面子,重荣誉。日本人的这种心理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这使我想起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准备进攻延安,毛爷爷提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英想是多么的英明!
其三,日本人具备高度的服从精神,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造力。在大战中。美国人有一些非常巧妙的战术构思,比如对日本军事情报的破解, 再比如对山本五十六的狙杀,在中途岛的巧妙袭击等,令人感受到这是一支非常富有创造力,富有活力的军队。相比之下,日本军队具备高度的服从精神。不过,一切作战命令与构想都是由上级提出,下级所起到的职责似乎只是去执行,而并非对上级有着反馈与帮助,这使得日军的作战表现不如美军。在1942年甚至在多次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招致失败,这与日军的这些精神可以说是有一定联系的。我们中国人可以说也有与日本人所类似的服从精神,也有人批评中国人说我们缺乏创造力,这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的。
其四,日本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开战之初,日本人就希望凭借着对珍珠港的偷袭以及接下来一连串的迅速打击,以快速摧毁美国的实力与抵抗意志,从而获取胜利。这一思想遭到失败以后,双方陷入漫长的持久战,而日本人在陷入劣势之后,他们又在幻想着新的决战,他们始终把胜利寄托在一次非常漂亮的会战、决战上,想一举歼灭美国的舰队,挽回战局,感觉有点像赌徒心理,于是在1944年他们不断提出决战的构想与计划,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原因,一直无法实施,却又总幻想的决战的胜利,从塞班岛战役到菲律宾战役,都是这种不切实际的思路引导作战,结果自然是从没有获得过真正的胜利。退一步说,即使他们真的打赢了他们所幻想的决战,他们也很有可能在消耗战中再次失去他们曾经具有的优势。可以说,日本人就是一种短期的战术思维,而不是一种总体战的思维,这种浮躁功利的心态,也是与他们文化相近的我们所值得警惕的。
如今,中国和美国进入到了相当紧张的竞争与对抗中,研究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的表现特点,借鉴他们的失败教训,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战争中碰撞所展现出两种文明的不同特点,对我们在与他国较量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与美国所发生的争夺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次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日本在地理上距离中国很近, 历史 上也受到中国文化的较大影响。研究日本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对于理解中国人的思想特点及未来如何应对其他大国对中国的竞争与对抗,很有启发意义!
日本人在战争中有以下特点:
其一,日本人过分迷信硬件的力量。在战争中,日本对他们的飞机的产量非常重视。认为有足够多的飞机就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优势,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省材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说,他们把飞机的一些重要的攻击装备做的非常好,却在其他的一些辅助设备譬如驾驶员的保护设备,却做的非常简陋,甚至于不能使用金属材料,这致使日本大量优秀的飞行员战死,其优秀的空战人才不能保存,以至于军队作战能力,作战水平,在战争的消耗中不断下降,尽管有了足够多的飞机,却因为不够优秀的驾驶员使日本逐渐落入劣势,这种过分看重“硬件”,忽视“软件”的思想,值得与他们文化接近的我们所思考,也就是考虑问题时,我们必须从全面的、系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其二,日本人对面子和荣誉的过分看重。在战争中,日本军队为了其荣誉感做出了相当多不理智的事情。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海陆两军好大喜功,制定出宏伟的目标以此来讨好天皇和民众。在战斗过程中,也时常为了军队荣誉而不为战略利益考虑,常常选择一些不切实际的进攻,当有军队陷入困境时,他们很少会选择撤退,而是一味的思索着复仇与反击。如果不考虑政治层面的“政治正确”,可以说,日本军队是一支值得敬重的军队,也是很多将军所梦寐以求的优秀军队,他们作战勇敢,不畏牺牲,有高度的军人荣誉感,但可惜的是,正是这份荣誉感绑住了他们,使得他们耻于失败,耻于撤退,一味地选择不切实际的进攻,只能招致无意义的流血,最终,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失败。中国人同样好面子,重荣誉。日本人的这种心理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这使我想起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准备进攻延安,毛爷爷提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英想是多么的英明!
其三,日本人具备高度的服从精神,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造力。在大战中。美国人有一些非常巧妙的战术构思,比如对日本军事情报的破解, 再比如对山本五十六的狙杀,在中途岛的巧妙袭击等,令人感受到这是一支非常富有创造力,富有活力的军队。相比之下,日本军队具备高度的服从精神。不过,一切作战命令与构想都是由上级提出,下级所起到的职责似乎只是去执行,而并非对上级有着反馈与帮助,这使得日军的作战表现不如美军。在1942年甚至在多次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招致失败,这与日军的这些精神可以说是有一定联系的。我们中国人可以说也有与日本人所类似的服从精神,也有人批评中国人说我们缺乏创造力,这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的。
其四,日本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开战之初,日本人就希望凭借着对珍珠港的偷袭以及接下来一连串的迅速打击,以快速摧毁美国的实力与抵抗意志,从而获取胜利。这一思想遭到失败以后,双方陷入漫长的持久战,而日本人在陷入劣势之后,他们又在幻想着新的决战,他们始终把胜利寄托在一次非常漂亮的会战、决战上,想一举歼灭美国的舰队,挽回战局,感觉有点像赌徒心理,于是在1944年他们不断提出决战的构想与计划,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原因,一直无法实施,却又总幻想的决战的胜利,从塞班岛战役到菲律宾战役,都是这种不切实际的思路引导作战,结果自然是从没有获得过真正的胜利。退一步说,即使他们真的打赢了他们所幻想的决战,他们也很有可能在消耗战中再次失去他们曾经具有的优势。可以说,日本人就是一种短期的战术思维,而不是一种总体战的思维,这种浮躁功利的心态,也是与他们文化相近的我们所值得警惕的。
如今,中国和美国进入到了相当紧张的竞争与对抗中,研究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的表现特点,借鉴他们的失败教训,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战争中碰撞所展现出两种文明的不同特点,对我们在与他国较量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