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孩子不上学
抑郁症孩子不上学
抑郁症孩子不上学,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抑郁症是目前社会最常出现的问题,而且愈发低龄化。很多家长都不愿了解也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抑郁症孩子不上学该怎么解决吧。
抑郁症孩子不上学1
我们要知道孩子不上学的深层原因。
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也有可能是非常简单的。他不告诉你,有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告诉你也没用,要么是你不同意他的想法会批评他,要么是你同意他的想法,却帮不到他。另外有可能在此之前你跟他的关系有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所以他目前不决定相信你。在你想搞清楚怎么办之前,你先来了解一下孩子拒绝上学可能的原因吧。
著名的心理学家,“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在“依恋三部曲”《分离》那本书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学校恐怖症与家庭互动模式有关。并列出了四种与孩子因恐惧拒绝上学直接相关的家庭互动模式。
第一种:母亲或者主要父母,在依恋方面遭受长期的慢性焦虑,因此将孩子“留在”身边作为陪伴。
听起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父母居然会为了满足自己的依恋需求,把孩子留在身边陪伴自己吗?会的。
这里我给留在一词加了引号,意思是说,这种对孩子的依恋并不是大人自身能够意识到的,更不是故意要把孩子留在身边不让他去学校的,而是一种潜意识在作怪。
什么是潜意识呢?就如同望梅止渴,想到酸梅就流口水。张三欺负过你,你想到张三就生气。看到张三走过来,你就自然会警觉,内心会有所防范。
父母的很多潜意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比如:父母自身遭遇过依恋方面的挫折,长期感受不到被爱,也无法去爱别人,他们的情感世界是空洞贫乏的,当有了一个孩子后,就会把情感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非常需要通过爱孩子或者得到孩子的爱来填补自己的情感世界。这就颠倒了亲子关系——大人需要小孩来爱护。重要的是,这种倒置的`关系是隐蔽的,表面上,我们只能听到了很多“留住”孩子的理由:
有些父母会把孩子的小病看得很严重,将孩子“留在”家中静养;有些爷爷奶奶会把孩子看做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寸步不离,依依不舍;有些父母会感觉孩子很无能,什么都做不了,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等等等。
假如这种模式下的父母觉察到了这个问题,实现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分离,建立起合适的依恋关系和亲子界限,那孩子的成长也指日可待了。
遗憾的是,当局者迷啊!很多父母替孩子请假,因为孩子不去学校,一家人围着孩子团团转。让孩子感受到在家要比在学校优越很多。她在学校里受到的同学、老师的冷落或者打击,自尊心完全可以通过在家不去学校而能够很好地挽回,这种潜意识更加让她无法面对学校老师和同学。
第二种:孩子害怕他在学校的时候,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在父母身上,所以他留在家里阻止那些事情发生。
这个听起来很心疼孩子。那家里有什么事孩子放不下呢?这些事情可以是真实的经历,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事件。
在我指导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经历或想象暴力侵害,担心自己不在家父母也会有此遭遇;有的父母之间存在巨大冲突,孩子担心自己不在家父母会离婚;有的孩子目睹死亡事件或者想象死亡事件,担心自己不在父母会死;有的有家庭暴力,孩子担心自己不在家妈妈会被爸爸打;父母曾经威胁孩子如果他不听话,父母就会生病或者死掉,孩子担心自己不在父母真的会病会死;等等等。
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个模式,及时调整大人之间的关系,跟孩子建立深入的情感连接,给孩子以确实的承诺和保证,相信能够逐渐安抚孩子担忧的心。
但是,不得不说,很遗憾,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吵得热火朝天,或者依旧冷战到底,或者一走了之。我指导的很多单亲家庭,大多数是爸爸的问题非常严重,而且顽固不化。当然,也有是爸爸已经不在了,妈妈一个人面对孩子。总之,是家庭的各种原因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孩子害怕自己离开家的时候,会有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呆在家里避免坏事发生。
这真是无奈之举啊。你可能不理解,现在的孩子备受呵护怎么会有坏事发生在他身上呢?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很多恐惧大人不理解。
孩子曾经被父母威胁要抛弃他,或者经历过一不留神父母就消失的局面,那他就会担心自己不在家父母会借机抛弃他;过度焦虑的父母曾经用很严肃的方式告诉孩子,他的某些做法非常不合适,会被人唾弃,那孩子就对学校的社交环境非常恐惧,生怕自己不合适被人唾弃;过度焦虑的父母曾经夸张的强调安全问题,令孩子感觉这个世界很不安全,那他就会不敢离开家去学校;孩子在学校遭受过人际挫折,包括人际冲突和校园霸凌,他会不敢再去面对那样的环境;等等等。
针对孩子害怕的内容,我们一定要做一些澄清和补救,帮助孩子去面对学校。
第四种:父母害怕孩子去学校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因此让孩子呆在家里。
这种模式听起来更加不可思议。其实这种模式是潜意识的,家长不能意识到。
家长一方面会下意识地用各种理由和方式给孩子很高的要求,造成孩子永远达不到要求的局面,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什么都做不好,既笨拙又丢人;另一方面又极度担心孩子没法坚持完成学业;最终,孩子不敢再去学校了。家长的潜意识觉得“不出所料”,也就是不断印证自己的推测,而意识层面却又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孩子拒绝上学,还可能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孩子觉得学校对于自己的人生来说已经失去意义,却又要去面对无尽的压力和挫败感,自然选择逃避或者放弃。这到底是“不想去”还是“不敢去”呢?恐怕只有孩子本人说得清楚。
值得庆幸的是:我与很多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上了,尤其是北京的老师,不愧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都能以开放的态度来接受我的指导,而且是通过我的指导,老师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孩子能够正常上学了。当然,也有些地方的老师,并不积极接受我的指导,甚至于断然拒绝与我联系。更有甚者就是直接把孩子推回家,拒绝孩子上学。那么这样的老师是教育孩子吗?你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而置孩子的心理健康于不顾,其实,这孩子有很大原因就是这样的老师害的。
上面提到的四种家庭互动模式,大多数会有一个模式作为主要因素,同时与别的模式交融在一起,评估起来的确挺复杂的。
假如你发现哪个孩子不去上学,请多一层思考,不要急着下结论。如果不知道如何说服孩子再次面对学校,请及时和我联系,也许我能帮助你借助这个契机,看看家庭互动模式,说不定不仅有利于孩子学会面对挑战,对整个家庭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帮助。
生活,总是危机并存的。当它露出狰狞面目的时候,正是我们建设它的机会。
抑郁症孩子不上学2
如何识别抑郁症
“微笑型”抑郁:这类患者虽有抑郁的主观体验,但在旁人面前却总是有说有笑,旁人很难察觉到他是“强颜欢笑”。
“勤勉型”抑郁: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愿动、工作效率低,而有些患者却表现为“工作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终日忙忙碌碌,最怕“闲下来”。
“隐匿型”抑郁症:以躯体不适为主,抑郁情绪却不明显。这类患者多辗转于内、外科求治,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有些被误诊。这类患者在我国较为多见。
上述几种抑郁症由于不典型,故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使病人长期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故早期识别非常重要。有无抑郁症 自查也重要。
抑郁性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有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言语动作迟钝或易激怒;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内疚;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下降;性欲明显减退。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便可断定为抑郁症。
抑郁症孩子不上学3
抑郁症状的心理保健操
心理保健操主要是通过心理的暗示是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列表化解操
写一行大字:我为什么心中乱?然后依次写出:最心烦的事、次要的事、小事。
列好后,自劝自解,要么遗忘,要么想想“知足常乐”、“谦让是人生美德”等话。
2、自寻乐趣操
可以自己养一些小动物,小金鱼,来提高生活的乐趣。
3、回忆美景操
舒服地坐卧在沙发或床上,用那些美好的回忆带来好心情。
4、无损宣泄操
听说过“晴雯撕扇”吧,咱们用废纸就行,同时喊两句“粗”话也行。
5、自嘲操
洋洋得意或神经过敏时,自嘲一下吧,人在自嘲中头脑更清醒。
6、“走向混沌”操
把事情看的淡一些,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别再为小事争个不休。
抑郁症养生保健操
放松养神操
平躺在床上、调节呼吸,不要急促或者过于缓慢,先由脚趾开始放松,逐渐上移,大腿、腰部、腹部。
胸部、四肢、颈部、最后至头部。让身体放松,持续大约15分钟左右。
晨气养心操
晨气养心操必须早上空腹进行,然后把意识放在自己的丹田之处,按顺序吸气,屏气将气留置丹田。
自丹田处上中下循环。保持吸气,屏气的顺畅,大约15分钟左右。
抑郁症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痛苦,使他们食不能入口、寝不得安眠,整日被孤独、郁闷占据心灵。
此时老人最需要的是家庭的关怀和照顾,许多老人因为患了抑郁症,加之缺少家庭关爱而选择了自杀。
子女们常说“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孝敬不是口头表达,真正的关爱、孝敬老人应从心理开始。
抑郁症的症状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
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