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淬火和整体淬火有什么不同?
1、定义
整体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是仅使钢铁工件的表面得到淬火的一种表面热处理工艺。
2、目的
整体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表面淬火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心部仍具有较高的韧性。常用于轴类、齿轮类等零件。 操作时利用快速加热的方法使工件表层奥氏体化, 然后立即淬火使表层组织转变为马氏体,心部组织基本不变。
3、工艺
整体淬火包括加热、保温、冷却3个阶段。
加热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亚共析钢中碳含量为下限,当装炉量较多,欲增加零件淬硬层深度等时可选用温度上限;若工件形状复杂,变形要求严格等要采用温度下限。
对整体淬火而言,保温的目的是使工件内部温度均匀趋于一致。加热与保温是影响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奥氏体化获得的组织状态直接影响淬火后的性能。
冷却阶段不仅零件获得合理的组织,达到所需要的性能,而且要保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是淬火工艺过程的关键环节。
表面淬火分为电磁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
加热用的能源通常有电磁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电接触加热及在电解液中加热;并可采用更高密度的能源,如电子束、激光、电弧等。能源提供的能量密度越高,则表面加热和淬硬层越薄。
4、应用范围
整体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
表面淬火工艺应用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淬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面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