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母亲的称呼?

 我来答
阿军学长啊

2023-01-24 · TA获得超过13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29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86.3万
展开全部

古代对于母亲的称呼有第一种母、母亲、阿母,第二种姐姐,第三种娘、娘,第四种妈妈 。

第一种母、母亲、阿母

“母”字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但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指的是已怀孕或已生育的女性,直到家庭关系建立后,才指母亲。春秋《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母亲”与“阿母”之称均见于汉代,《后汉书》中说:“(袁)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说:“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第二种姐姐

东汉《说文解字》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即汉朝的四川人称母亲为“姐”。

而在宋朝的宫廷内,也称母亲为“姐姐”。南宋《四朝闻见录》中说,宋高宗想封妃子吴氏为皇后,便对她说:“俟姐姐归,当举行。”意思是说,等母亲从北方归来时,就举行册封皇后的典礼。这里的“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曾为徽宗嫔妃,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所虏。

第三种娘、娘

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娘”与“娘”互为通假字,但在古代,这两个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娘”从南北朝时作为母称,《木兰诗》中说:“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而“娘”最初指少女,杜丽娘、杜十娘、辛十四娘等以“娘”命名的年轻女子一直存在于直到清朝的文学作品中。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娘”开始成为与“娘”并存的母亲称谓,宋元之后,随着字形简省,“娘”逐步取代“娘”。

第四种妈妈

妈”这一称呼并非外来词,三国《广雅》中说:“妈,母也”,也就是说至少从三国时期,“妈”就有母亲的意思了。

宋代《鸡肋编》中说:“今人呼父为爹,母为妈,兄为哥”,即到了宋朝,将母亲称为“妈”的频率有所增加,但还远不及“娘”与“娘”普及。

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尤其《红楼梦》中,“妈妈”(也通“嬷嬷māmā”)出现频次很高,但主要指乳母或老年女仆。

在现代汉语中,“妈”才逐步取代“娘”,成为主要的母亲称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