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得太多的危害

 我来答
Lisa吴小姐
2023-01-27 · TA获得超过1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55.3万
展开全部

  “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我要自己去探索、发现。”


  从“妈妈→孩子”与“孩子→妈妈”的方式对比中我们反思发现,中国父母育儿存在一大问题,那就是干预太多、问询太多、包办代替太多,而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太少。结果导致,我们的孩子很少有对自己比较清晰、成熟、理智的认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在心理上大都像一个无法完全“断乳”的孩子,总想着依赖一下父母。很多的啃老族、月光族、拼爹拼妈族等就是这么养出来的。


  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生理上长成为大人,但他时刻都需要一根可以时刻搀扶依靠的“拐杖”。可笑的是,这根拐杖大都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而是被父母强加的(即使孩子四肢健全,完全不需要拐杖)。这样的过程,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习得性无助”。


  科普: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实验:将狗关入笼子里,先给予一个声音刺激,然后再给狗以难受的电击,通过这个过程观察狗的反应。狗因为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一开始,他还会做一些尝试,但多次实验之后,在给予声音刺激之后先打开笼门,然后给予电击,结果发现:狗不但不逃走,相反还不等电击出现,它就先倒在地上了,并开始呻吟和颤抖。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可以逃避的呀,为何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呢?这是因为,狗在多次的尝试过程中,学习到了这样一种经验:“既然不能控制,为什么要试呢?”事实上,不仅是(狗)动物如此,人也是如此。他们若相信了在某种情境下,自己的行动(如躲避行为)无法导致某种结果(避免被电击),就不会再去做可以使他们免除不愉快或痛苦的行为(即,会坐等电击的到来)。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对孩子干预过多,养成孩子“习得性无助”,其实就等于从精神上把孩子给“杀”掉了。你眼前的乖孩子,再不是真正的他自己,他们的自由和创造力被遏止、被杀死了。


  衣食住行都包办的父母,养出依赖、自私的孩子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游乐场内,孩子开心地玩着玩具或到处探险,大人一会儿跑来问一遍“宝贝,你饿不饿?”“乖乖,你要不要喝水?”一会儿又过来阻止孩子:“玩那么久,肯定累了,到边上休息一会儿再玩。”说着丝毫不顾孩子一脸的意犹未尽与语言上的反抗,就强行将孩子拉到一旁休息,等大人觉得够了才能再次去玩。


  父母所作所为,向孩子表达的是:“我是爱你的,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探究其潜台词,不难发现:“我对你是不放心的,我需要替你安排好一切。”


  这样做剥夺的是:孩子对自身和他人的感知觉察能力;得到的结果是:孩子习得这样的无助观,“我不需要想/做,交给妈妈就好。”“妈妈说的是对的,听她的就好。”


  需要警惕的是:在大人为孩子懂事听话乖巧高兴不已的同时,其实已经将孩子的“自我发展”完全揽了过来。


  长此以往,等于大人一个人背上了两个人的债,孩子呢,不仅没有独立自我,还可能发展为不懂感恩、自私自利。如,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起床要妈妈叫、衣服要妈妈穿、书包要妈妈准备好,作业要妈妈盯着写、专业要妈妈选……若是哪件事妈妈没有考虑到,孩子万万是自己不愿去想的不会去做的,甚至他会觉得:“这是妈妈的责任,不是我的,她需要为我的事负责!”


  强势的、太聪明的父母,和丢失自我的孩子


  一位妈妈经常带着孩子到处旅游,名曰为孩子开阔眼界,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小时候没有条件和机会,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就要为孩子创造一切条件。”孩子不到10岁,妈妈已经带着他去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让孩子不高兴的事,妈妈看到某个地方不错,非得让孩子站在这里摆好pose照张像才罢休,哪怕孩子满脸不情愿,妈妈也会强行将他按在那里,并要求:“笑一笑啊,你看这里多棒呀。”


  事后,妈妈还跟孩子反复强调,“不要总盯着路边的小猫小狗小花小草看,多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观。我告诉你呀,现在我让你看的,都是我小时候看不到的。”还总是要求孩子,说说一路的感想,孩子说得不对,迎接他的将是一番“思想教育”。


  妈妈所做所说,像一个聪明且强势的老师,360度无死角地提醒孩子:“多学一点,多收获一点。”言行背后的潜台词却是:“你要看我所看的、按照我的方式思考。你要替我弥补小时候的遗憾。你不好好看,就是我不好好看。那怎么可以?!”


  带孩子开阔眼界没有错,但用自己的观点绑架孩子的观点,要求孩子“看我所看、想我所想”就不恰当了。父母这样做同样挤压了孩子的自我发展空间,得到的将是两个极端,盲目自卑与盲目自大,孩子的行为表现要么是永远在妈妈面前相形见绌,认为“我是渺小的,我什么也不是。”要么是把妈妈的观点全盘拿来,认为“我是最棒的,谁也没有我厉害。”


  不管是哪种场景,不管是对孩子不放心,把孩子的人生背在自己身上过的父母,还是要求孩子替自己过,把自己的人生强加到孩子身上的父母,都向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父母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搅和在了一起,自己的和孩子的无法很好地区别开来,实质都是将自己的意愿强行施加给孩子、罔顾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按自己指引的方式生活。这样做的害处显而易见,即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让孩子做的自己。


  怎样打破亲子关系中“习得性无助”的“魔咒”呢?父母需要牢记这样几点:


  1.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做一个诚实的父母,不仅是对待孩子要言传身教,更要对自己内心诚实,要做一个不断内观自己的言行、反思亲子关系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的父母,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第一时间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需要明确,我们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极大变数和关键所在——故,在做更好的父母之前,请先做更好的自己。??


  2.父母在做孩子榜样的同时,更要成为孩子的粉丝——即,尊重孩子的成长,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须知,父母对孩子的牵手是为了尽快地放手。牵手不是为目标,只是手段。放手才是我们的目的。


  就拿带着孩子去旅游一样,妈妈眼中所看的,不一定是孩子所喜欢的;当然孩子感兴趣的,父母会觉得很无趣,毫无意义。没有关系,尊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不同或差异(有可能是角度不同所致,有可能是认知水平所致……)不要急着人为地消除你们之间的不同(如强行让孩子看你所看),孩子不喜欢不理解,对他来说更多是煎熬、受罪,反而不如放任他对小猫小狗的兴趣,收获更大呢。


  3.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信任,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虽然不是绝顶聪明,但他绝对没有那么愚笨,他有能力应对生活中可能的情景或知道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忙,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他是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但前提是你不要强行为孩子制造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场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