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学生观后感四篇
央视纪录片 《大国崛起》中学生观后感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以探究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与大国兴衰的原因。此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反对意见集中在其政治意图和对各大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只字不提。该剧总编在看待这些议论时说道:“我们的意图只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思考,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
的确,我们看待历史,不仅看到自己经受过的屈辱,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学习他人如何强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么屈辱。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空虚,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手段,并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与吸收。
纵观《崛起》,其重点介绍了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18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片中有几处出现了中国的身影,而正是穿插在各国崛起时段中的中国的情形,更发人深省。第一处是在开篇,“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当时,世界处于航海时代的顶峰。西班牙,葡萄牙为了争夺世界的霸权而竞争,而引领霸权的正是航海技术和经济实力。中国在宣扬国威,而别国在开创贸易之窗,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第二处是在介绍日本时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中国。“在鸦*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由此,日本决定打开国门,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跻身列强做了铺垫。第三处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从1890年以后,日本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这是中国近邻日本的崛起实录,当时的中国依然没有意识到闭守国门的劣根。
需要借鉴之处还远不止这些。西班牙,葡萄牙让我们看到了对外贸易对国家崛起的支柱作用。荷兰的商人让我们明白商业中诚信的重要性,以及集资的手段。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许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其革命产生的人权与自由的思想却影响了全世界。
日本和苏联都是后来才崛起的国家,和中国的处境及其相似。同样认同自己的民族优越性,然而当苏联吸收欧洲先进工业技术的时候,中国还在享受康乾盛世带来的表面的繁荣。当然,地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外。苏联和欧洲毕竟毗邻,思想交流方便,突出体现在彼得大帝时期攻夺地中海、黑海港口和建都圣彼得堡后。然而,彼得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几乎是谦卑学习并顶着叛乱亲自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这是当时的康熙所不能及的。而被西方工业化影响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来国家的命运。日本在看到中国不敌西方列强入侵时也自动打开国门,往来通商,并积极和西方先进国家沟通,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和使团,其中大量出国人员为自愿,这与随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中被迫入洋学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地理的隔阂是中国当时闭塞的原因,那比中国更东的日本的崛起将给予这种借口一些打击。当然,西化过程的代价也是不可估量的,苏联的西化导致了彼得大帝时期普通百姓,射击军军团,乃至彼得儿子的造反;日本的西化也使名相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削弱其对先进,强盛等状态的无限渴望。
中国历史上走过弯路,受过屈辱,但是有的时候走些弯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走过弯路能够使中国在更大的决策上不走弯路,屈辱能够使中国在今后的交锋中不受屈辱。
央视纪录片 《大国崛起》中学生观后感
就要离开学校了,才突然发现,校园网那个好啊,啥都有。于是,打算利用接下来仅有的在校的宝贵的一个多月时间,把该看的,该学的都给整完。
研一的时候,就听说了中央台的系列片〈大国崛起〉很好看,我忙不迭地下载下来。
今天看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部分,觉得拍得确实不错。主要是很有逻辑感,把他们为什么兴盛,而后为什么又衰退的原因分析得比较透彻。
如果高中的历史老师能把历史的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讲清楚的话,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读文科。虽然,我是那么那么地爱我的理科班同学。呵呵。
惧怕历史和政治,是因为我的记性实在是差,看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就是一点概念都没。倒是对小说情有独钟。我97年接触的池莉,在06年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文集时,还是那么地熟悉。我竟然能和刘老师因为谈池莉而一见如故。我几乎能把她的每篇小说的故事梗概给讲出来。我真要感谢池莉在我高二那年,思想如此动荡的那年,默默伴着我走过了青葱岁月。
如果我是心理学研究生的话,我估计这次我的毕业论文将会做个实证研究,要得出的结论是,每个人记忆的每部分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历史,比如小说。
说着说着话题就扯远了。
〈大国崛起〉的系列里,我比较欣赏荷兰,一个以商业目的为重的感觉。也许跟我的专业有关,我还是喜欢这种惟利是图的国家,比搞政治阴谋来着更加坦荡。呵呵。
此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国外真是漂亮,这辈子一定要出一次国!
晚上,开始练习口语,期望哪天出国不需要翻译,跟老外直接对话。呵呵!
央视纪录片 《大国崛起》中学生观后感《大国崛起》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
九个国家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大国崛起》的播出符合时代的要求,哪个国家都想发展壮大,哪个国家都想奋发图强。特别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更大。13亿人口的中国,要想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崛起,世界的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在回顾与深思其他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希望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自己!曾经的我们,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崛起这个词语并不恰当,更适合的应该是复兴!而这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是我们成天在说,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的!
只有不断努力去迎接未来的创新,才能铸就明天的辉煌!
央视纪录片 《大国崛起》中学生观后感前几日听了先生《中国社经大势与商业大未来》的课程,并进行了课后梳理、总结、反思。然后这两日又回头去看了央视曾经热播的纪录大片《大国崛起》,本片也是和君知识结构中推荐的影视剧。整个影视剧看完之后,颇受启发!
本片对15世纪以来,人类开始全球化贸易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人类从封闭的区域、蒙昧的中世纪、专制的封建时代,走向新生的文明、相互依赖的商业贸易、整体的联结以来,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九个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的兴盛衰落进行了展示,从历史地理的、商业贸易的、经济文明的、制度变迁的、思想文化的、战争和平思考的等多个层次给予观众一个脉络清晰的认知,使观众对于世界整体形势的认知与格局变迁有很好的帮助,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本片基于历史事实进行展示,片中采访了诸多名人,有《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甘乃迪,还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学家、世界知名大学教授、国家政要,不仅清晰展示历史事实,而且以一种历史、民族、国家、文化、思想的深度,肩负人类发展使命的高度、关注并思考未来的眼光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