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春节的由来是一个传说,风俗有祭祖、贴春联等等。
我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奇怪的野兽,每年春冬之交,常常出来伤害人畜和毁坏田园,闹得人心惶惶,人人惧怕。当时,有些比较聪明勇敢的人,想出了一个巧妙之计。在院子架起木材堆,大门外摆着桌子,桌上放猪头、牛头、羊头、狗头和雄黄酒等。
那个叫年的怪兽看见猪头、羊头等之后,立即赶来想饱餐一顿。人们看见怪兽来了,马上点燃柴堆,敲起锣鼓,大放鞭炮,顿时火光冲天,锣鼓、鞭炮响声不绝,把怪兽吓得落荒而逃。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
春节渊源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春回大地的岁首具有重要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