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
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建筑存在着构木为巢的巢穴,和穴而处的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这两种建筑方式,既有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的记载,它反映出不同的地段的高低,干湿和不同的季节的气温气候对原始建筑方式的制约。
原始建筑遗迹显示,中国早期建筑的的确存在着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所指出的巢穴发展序列,和穴居发展序列,前者经历了由单树巢,多数巢向干阑建筑的转变,后者经历了由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向地面建筑的演变。
建筑是中国土木结合的建筑体系发展的技术渊源,穴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土木混合的构筑方式成为跨入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直系延承的建筑文化,自然成了木构建筑生成的主要技术渊源。巢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木构技术经验,也通过文明初始期的文化交流,成为木结构建筑生成的另一个渊源。
建筑特点
1、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气
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
情越浓,艺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带来生气。
3、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