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的成语大全四个字
钟的成语是情有独钟。
钟(拼音:zhō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钟”是由多个繁体字合并简化的字,其繁体有“钟”“锺”两个。“钟”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金、童声,本义为一种打击乐器。古时以钟钟报时,引申指计时器,又引申为钟点、时间。
“锺”始见于春秋金文,古字形从金、重声。“锺”本义指一种酒器,泛指酒杯或茶杯,此义后写作“盅”。“锺”由本义又引申指古代的一种量器,再引申指聚到一起。后来“钟”和“锺”都简化作“钟”。
“钟”和“锺”是不同的姓氏,“锺”姓人数大于“钟”姓。用作姓氏的“锺”可简化为“锺现代汉字简化后“,钟”和“锺”都简化成了“钟”。就使用频率而言,一般第一个“钟”字比较常见,就是运用于平时使用的“时钟”“钟表”中。
而第二个锺相对而言使用频率较低,往往就会被使用者忽略。此二字在古汉语中,读音完全相同,也同属一部,意义比较类似,源流也相近,确实不太容易区分。在随后的汉字发展中,才慢慢分化出相互区别的意义,用法也发生了一定改变。
“钟”,首先根据其本义可知,就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后由这种发声的乐器引申为佛寺悬挂的钟,用以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音,如:晨钟暮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在佛寺之中已有用钟来报时的习惯,由此再次引申为计时器、报时器之义,如:时钟、挂钟、钟表。随后,再由名词“钟”引申为抽象的时间名词,就指时间、钟点,至此,“钟”字全部用法均为名词。
“锺”,根据其本义得知,就是一种盛酒的容器,因此其名词用法多与酒器相关,如:《论衡·语增》:“文王饮酒千锺。”由酒器引申为一种计量单位,量词,六石(或斛)四斗为一锺,如:《庄子·人间世》:“则受三锺与十束薪。”
《孟子·告子章句上》:“万锺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锺于我何加焉?”也指代古代的用槌叩击发声的一种乐器,如:《诗经·小雅·白华》:“鼓锺于宫,声闻于外。”王力先生认为,当作乐器讲时,“钟”和“锺”可互通,《正字通·金部》也解释了这一点:“锺,《汉志》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