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败英雄丘吉尔一生只为了准备这场战争

 我来答
烽火狼烟s
2023-06-03 · 超过10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8万
展开全部

常败英雄丘吉尔一生只为了准备这场战争

学生时期的丘吉尔的成绩并不好,体罚更是家常便饭,成绩更是因此差到不得不转学的地步,最后被父亲送进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丘吉尔的才华才正式得到了发挥,他开始找到了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尤其在骑马和射箭方面。

1895年,丘吉尔以第八名的成绩从军事学院毕业,离开学校之后丘吉尔积极投身到战争的前线,加入了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支骑兵部队。 在战场上,丘吉尔不仅仅是军人同时扮演着战地记者的角色,很多来自前线的文章,都有着丘吉尔的署名,因此他的声望不断地提高。

1900年,26岁的丘吉尔代表着保守党,在竞选时讲述了他的战争经历和三本书,丰富的经历快速地奠定了他的支持率,最终使得它成功的当选为了议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丘吉尔经常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和议题,同事对保守党的很多政策都感到不满,他强烈地反对政府的扩军计划,并且坚持维护自由贸易原则。这些都使得丘吉尔与保守党政府之间感到格格不入,最终他离开了执政的保守党,转而加入了自由党。

丘吉尔加入自由党的第18个月,自由党获得了英国的政权,32岁的丘吉尔成为了当时英国政府中最为年轻的成员,步入政坛的丘吉尔看似是一名政客,但是骨子里却是一名军人,定期参加各国军事演习。

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组织的一场军事演习上,丘吉尔敏锐地嗅到了德皇的狼子野心。这个发现为丘吉尔赢得了英国首相的信任,随后被任命为海军大臣。

丘吉尔掌握了军政大权后,立刻开始加强英国海军以及空军现代化的建设,他在这个职位上发挥出了自己在海空领域强大的军事潜能,也最终成就了英国皇家海军空军。

但是命运却没让丘吉尔一帆风顺地走下去,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参战的所有军队都没绝对的实力和把握打赢战争。

所以此时的丘吉尔希望可以通过切断德国的盟友奥斯曼帝国的援助,以此来打德国一个措手不及。他批准了工区达达尼尔海峡计划,但可惜的是藏匿于海峡对岸的土耳其堡垒德军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

德军强大的防御和土耳其及时增援是的英国失去了战争之初的优势地位,也成为了英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保守党借此机会把新仇旧恨一起报了,自由党没有给予丘吉尔一丝同情和机会,丘吉尔因此被迫辞职。

此时丘吉尔处于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政治的失利甚至使得他五岁的儿子在学校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同学拒绝和他交流,直言:你的父亲丘吉尔在达达尼尔海峡杀害了我的父亲!

此时丘吉尔坚持了15年的政治生涯以及岌岌可危,这位军人、作家、演说家只能够将他的情绪隐藏在烟和酒里面,以及绘画中。

除了生活必需品丘吉尔只带上了调色板和画架只身前往了法国,他要在法国再一次展现他的军事才能。

40岁的丘吉尔进入了苏格兰军营,在枪声中,丘吉尔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沮丧的心情逐渐被丘吉尔消化完毕。

半年过后丘吉尔重新恢复斗志,他重新回到伦敦,出版了《达达尼尔战役报告》,并重新设计了海上作战计划,但是还是被当权者认为已经失去了战机,最终丘吉尔被任命为内阁最低阶的军需品大臣,管理均需后勤。

为了洗刷达达尼尔战役中留下的屈辱,丘吉尔一上任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领导建造了大量的坦克。

1918年,当军需品工人开始罢工的时候,丘吉尔立刻宣布:“所有不尽快恢复工作的员工,都有到法国前线服务于国家的义务。” 这一政策直接戳中要害,武器和弹药的生产很快恢复了正常。

1918年11月英国举行一战后的首次大选,丘吉尔成功的升任为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但是他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却没有就此终结。

1922年的大选中,自由党失利,丘吉尔也在选举中失败了。失去席位的丘吉尔又对写作重新点燃了热情。他买下了查特维尔庄园开始朝着一名乡绅发展,并在此时发现了自己对于砌墙和砌砖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加入了砖瓦工协会。

但是这些兴趣爱好并没有让丘吉尔失去对政治的热情,在此期间仍旧不停地发表了批评政府的文章,这也因此没有让英国议会忘记他。

远离政坛两年后,保守党再次聘请他做财政大臣,兜兜转转的丘吉尔再次成为了保守党派的成员,但可惜的是丘吉尔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于财政等于是一窍不通。

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让英镑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制度,全国因此陷入了经济危机。保守党的政权也因此再一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保守党顺势将责任全部推给了丘吉尔,丘吉尔再一次陷入人生低谷,这一陷就是十年。

此时的丘吉尔已经年近六旬,连他的爱人都觉得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到头了,但是这些对于丘吉尔的主角光环而言,才仅仅是个开始。

随着希特勒的上台,丘吉尔赢得了他人生的最大的一次机遇,丘吉尔早就对英国沉迷于和平的假象感到不满。

他对议会发出警告,但是首相张伯伦却不这么认为,丘吉尔坚定地反驳:“历史将证明你在这件事情上是错误的,我非常肯定,而且因此我将会为自己写下这段历史!”

1938年3月,希特勒入侵奥地利,历史正在按照丘吉尔的预言上演,但这却没有让英国政府对纳粹政权的行为感到重视。 紧接着希特勒打着为日耳曼民族伸张正义的旗号,指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实际上是要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

此时最头疼的莫过于英法两国的领导人,因为一战后捷克和英法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如果的锅进攻捷克,按照条约英法就必须加入对德战争中去。

但是就自身利益而言,英法明显不想开战,张伯伦主动和希特勒求和,但是却给了希特勒敲诈的机会。

英法两国为了不开战,参与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拱手想让给了德国,他们以为这就能满足了德国的胃口,却不知道这一点对于德国而言才仅仅是个开始。

从慕尼黑归来的张伯伦,自认为凯旋归来,英国人民也认为张伯伦是维护和平的英雄,此时的丘吉尔却看到了英国实际上已经走到了战争和退缩的岔路口。

在《慕尼黑协定》签署的前两个星期,丘吉尔感觉到了英国会选择退缩,最后还得选择战争。

1939年3月,德国军队进军捷克首都布拉格,几岁了英国残余和平主义者的幻想,这证实了《慕尼黑协定》是无效的,也证实了丘吉尔对这一切的预言。逐渐的舆论开始发生了变化,报纸上出现了:我们仍然需要丘吉尔! 英国和发过在德国入侵波兰后,别无选择的参加了战争,首相张伯伦只能向公众压力屈服,再次任命丘吉尔为海军大臣。

不久后,张伯伦辞职,丘吉尔成为了英国新的首相。1940年希特勒的军队开始大肆进攻欧洲,在整个欧洲大陆形成了不可阻挡之势,丘吉尔终于迎来了证明自己人生意义的时刻。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发动对比利时以及荷兰的攻击,丘吉尔宣布加入战争。 英国皇家空军浸入了丘吉尔所有的希望,坦克、舰船、雷达全部就位,他从1912年就开始作出了巨额投资,现在正在做出物超所值的收益。

也因此佐证了丘吉尔这个杰出的军事家超前的预见能力,可以说丘吉尔的一生都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但坦克、舰船都不是这位丘吉尔心手相最厉害的武器,最有力的武器还是丘吉尔的精神,他的预言和文字。

丘吉尔原本就有着了不起的口才,在过去的40年中被磨砺的更加的睿智,他用演讲唤醒了英国人民,给了他们战斗的勇气,让他们有信心面对任何敌人。

在丘吉尔的计划中,就是要集结海陆空所有力量,来达成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惜一切代价。

丘吉尔的演说大为成功,甚至感动了昔日曾经和他对立的人,所有的英国人都在响应来自首相的号召,丘吉尔用他的意志激发起英国人民生存下去的勇气,抗住了欧洲沦陷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一己之力给了一个国家的希望。

但是战事的发展比丘吉尔现象的要块,被丘吉尔给予厚望的发过军队仅仅用了6周时间就被打败了,英格兰瞬间成为了鼓励的岛屿,只能独自面对德国的炮火。

因此英国内部也开始松动,有些人又生起了与希特勒谈判的想法,全被丘吉尔一一否定了:“宁愿战死,我也绝不屈服!”

此时法国舰队的成为已经成为了战争最重要的变数,只要这支部队被轴心国夺取,将直接影响大西洋的战力平衡,成为入侵英国的重要工具,丘吉尔不得不下令轰炸发过舰队。这场弩炮行动,最终导致很多的发过舰船遭受重创,1297名发过船员被炸死,丘吉尔自己也说:“这是一个让我自己无比痛苦的决定!”

但是这场轰炸也向世界证明了丘吉尔的坚决态度:绝不退缩!

1940年8月开始,德国的轰炸机开始在英格兰南部猛烈的轰击英国的所有军事目标,尽管英国权利对抗,但还是在2周内失去了对英格兰南部领空的控制权。

接下来的一个意外完全改变了战事的发展,一架德机因航行错误,将炸弹偷到了伦敦郊区,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丘吉尔当即下令轰炸柏林,希特勒也被激怒了,开始对英国所有城市狂轰滥炸,伦敦成千上万的平民因此丧命,整晚持续的轰炸并没有打垮伦敦人民,他们反而更加坚定的投入工作。

丘吉尔鼓舞人民说:“希特勒妄图恐吓和威胁这个强大帝国城市的人民,他一点都不了解大不列颠民族的精神!”

丘吉尔开始重新英国皇家空军,建立完备的雷达情报中心,紧急成立了多个培训学校,专门培养空勤和地勤人员,致力于提高空军的战斗能力。

除了强大的实力之外,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的情报部门一度以为英国的雷达站核心部门在地下,不受空袭影响,于是停止了对英军雷达站的轰炸,最终在德军飞机数量是英军两倍的情况下,英国扔人赢得了这场“不列颠空战”。

此时的丘吉尔考虑的是如何走下一步棋,于是想到了让美国参与战争,因为从战争开始美国一直扮演着军火商的角色,销售武器和弹药给英国,现在的英国资金基本已经耗尽,丘吉尔需要美国直接参战。

1941年8月丘吉尔极力促成了与罗斯福的会面,并且再次利用了他的口才打动了罗斯福,抵抗纳粹阵营中又增加了一个强力的盟友。

不过美国的参战也只是象征性的,直到美军在太平洋的阵地珍珠港遭到了日军的偷袭,日本成功的让美国和英国绑在了同一条船上。

在丘吉尔内心总是还觉得差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那就是德国东面的苏联,因此丘吉尔直接踏上了苏联的土地。

1943年5月,英国在埃及沙漠俘获了德国名将隆美尔装甲师以及3万多名囚犯,同月在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的德国军队被苏军包围。

此时战争胜利在望!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再一次加快了战争的结束,同年年底,纳粹军队开始撤退,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年过七旬的丘吉尔此时终于得到了这一生当中最大的荣耀:打败了纳粹,赢得了二战!

战争胜利后,站在人生制高点的丘吉尔却再一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竞选首相失败?

他带领英国人民赢得了胜利,却被人民无情的抛弃,前后的落差让他备受挫折,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被刺杀来的更为痛快!

1947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这场演讲在当时被媒体猛烈的抨击,很多人都认为丘吉尔是战争贩子,这段演讲也成为了冷战开始的标志,其中丘吉尔还提出把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建立欧洲合众国的想法。

1951年丘吉尔此时已经76岁,他再次被任命为首相。1955年,因身体原因才辞职。在人们的欢送中,丘吉尔打出了“耶”的手势离开。

纵观丘吉尔的一生政治之路,可以毫不夸张的成为“常败英雄”,可谓是跌宕起伏,从保守党到自由党,最后回归保守党,最终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时候,却在竞选首相的时候再度被人民所抛弃。

虽然丘吉尔有着无数的身份叠加,从政治家、演说家、军人、记者、作家、画家,砖瓦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甚至于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之首,但是最让人们铭记的是他是一个拯救自由世界的英雄。

他的一生纵然有很多的不如意,但众多的身份只是让他更熟悉这个民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