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南洋水师为何两次拒绝参战

 我来答
军话666
2023-06-06 · 超过4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甲午战争中南洋水师为何两次拒绝参战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甲午战争对于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其不但令清政府失去了对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的控制权,更将洋务运动以来,被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全部葬送,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在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曾先后两次征调南洋舰队北上助战,但却都被南洋水师拒绝了。

孱弱的南洋水师

虽然南洋水师听起来是和北洋水师相似的军队,但两者在当时的地位,可谓天壤之别。

北洋舰队作为清政府洋务运动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一直都是清廷重点经营的对象。

其不但购买了定远镇远这样的铁甲巨舰,还为将士们请来了外国教官,这让北洋舰队一度被认为是全亚洲最强的海军。

南洋水师的境遇,则完全不同了。

相较于北洋水师,南洋水师虽然在富庶的两江一带,但其并没有得到财政的支持,因此南洋水师的船只数量远少于北洋水师。

在1891年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前往视察时,他发现当时南洋水师中能够参加战斗的舰艇只有六艘,其中还有两艘状况极差,几乎无法形成战斗力,而且当时南洋水师从清廷得到的拨款,也十分有限,而且由于管理不善,大量资金都被贪污浪费掉了,这让水师的武器装备常年处于短缺状态。

南洋水师第一次拒绝征调

1894年6月23日,日军在牙山附近击沉了高升号商轮,正式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在战争伊始,曾经有人向李鸿章提议征调南方各省的军舰前往日本近海游弋,来起到威吓日军的作用, 但一直瞧不上南洋水师的李鸿章却说:“南省兵轮不中用,岂能吓日!”直接拒绝了这一提议。

当时他认为北洋水师的战斗力远在日本海军之上,因此并没有调用南洋水师的必要,可之后的黄海海战结果令他大跌眼镜,北洋舰队在大败后元气大伤,只能退回威海和旅顺基地休整。

日方则乘胜追击,多次派出军舰在威海基地外巡视,这让李鸿章压力陡增。

此时的他已经知道,北洋水师无力和日军抗衡了。

为了稳定形势,他决定孤注一掷使用“空城计”,即每日派出威海海军基地中的鱼雷艇外出巡视,显示清军尚有一战之力。

为了增加威吓效果,他甚至还让北洋舰队的主力舰艇带伤出航。

为了助长舰队“声势”,李鸿章向清廷请求调派南洋水师的几艘船只,前往威海助战,清廷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不过后续清廷给南洋水师下达的命令,却颇值得玩味。朝廷要求刘坤一派三艘舰艇北上助战,但这三艘舰艇务必要:

“连樯前进,不可远离,免被敌人截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清政府对于南洋水师战舰的不信任,他们也知道这些舰艇没有出海作战的能力,因此希望他们能够小心前往,避免在到达威海之前,就被日军发现击沉了。

刘坤一也看出了当时的局势和李鸿章的心思,他知道这三艘战舰的北上无法起到任何作用,于是他便上书朝廷,表示现在南洋水师能够使用的军舰只有五艘,如果调走三艘则东南门户大开,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于是,其便大胆拒绝了清政府的调令,与此同时,日军也看出了李鸿章和北洋舰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日本海军增加了在北洋水师基地外巡视的次数,有一次一名清军守将因为过度紧张,朝着日军舰艇连开四炮。

这让李鸿章的空城计破了功,日本人和西方媒体都看出了清廷的虚弱,日军随即开始策划登陆作战等相关事宜。知道此事的李鸿章,当即罢免了那位开炮的官员。

心知无法在海战中取胜的李鸿章,便将防御重心放到了陆战上,他征调了大量军队驻扎在山海关至大沽一线,北洋舰队的舰艇也不再出巡。

张之洞二次拒征

在日军确定了登陆作战的大体方向之后,他们便迅速从国内派出了多艘运兵船并在旅顺等地完成了登陆,虽然清朝在这些地方安置了守军,但这些人并不是日军的对手,日军的兵锋很快就抵达了旅顺基地的外围,这让北洋舰队的形势岌岌可危。

李鸿章及其亲信盛宣怀明白,一旦旅顺失守,那么想要再夺回来可谓难于登天了,到那时京畿地区也将受到日本人的威胁。

为此他们征调了附近地区的大量陆军,驰援金州城和旅顺基地一带,意欲保住旅顺基地周边的炮台。

在这种作战计划下,海军舰艇只能扮演陆军的辅助,李鸿章也强调舰船不得离开港口炮台太远。

在日军逐渐逼近旅顺基地的过程中,李鸿章又想到了邀请南洋水师的战舰前来助战,不过此时南洋水师的负责人已经变成了张之洞。

在接到清廷的命令之后,他并没有直接拒绝,但他认为南洋水师的将士们缺乏训练,直接北上恐怕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此他希望北洋方面能够派林国祥以及其他优秀军官南下,然后带领南洋水师舰队北上。

可北洋舰队的前线战场,也需要这样的优秀人才,因此李鸿章拒绝了张之洞的请求,还多次催促他尽快派船北上。张之洞作为南洋水师的统帅,其深知此时南洋水师的士兵中,有人甚至连舰炮都不会使用,这样的状态是不可能北上参战的。

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广东海军求援,希望他们能够派出有实战经验的将官,前来统领南洋水师,到后来要求甚至放宽到了广东水师学堂的学生,这足以看出张之洞对南洋水师将官的不信任。

有人认为,张之洞所谓的求贤,只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其心中根本不想派舰队北上支援李鸿章。

但事实上,李鸿章在旅顺之战早期,便笃定将战略重心放在了陆军上,而张之洞反而是海战的支持者,他还曾经修书李鸿章劝他派舰艇出港决战,这样即使最终战败,也可以“庶几无憾”,由此可见张之洞是有参战的决心的。

但没等张之洞找到合适的人才,旅顺海军基地便陷落了,北洋舰队仅存的船只,只能退回威海继续死守,可此时的他们已如瓮中之鳖,再无逆转战局的可能了。

此时纵使张之洞觅得良将,仅凭南洋水师的几艘老式战舰,也是于事无补了。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甲午战争期间,南洋水师虽然两次拒绝了清政府的征调命令,但是这对于甲午战争的大局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真正让清政府输掉甲午战争的,还是落后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糟糕的经济基础。

倘若在战前,南洋舰队能够按照刘坤一的方针进行补强,或许南洋水师还能成为北洋舰队的强援,战争的结果也会大不一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