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阅读(6分)孟子曰:“易 ① 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孟子》阅读(6分)孟子曰:“易①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
《孟子》阅读(6分)孟子曰:“易 ① 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 ② 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注】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小题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1分)才能让老百姓 。(1分)(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小题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具体措施。(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题1:富(足); 仁。(2分) 小题2:示例:孟子说到了发展生产和节用减赋两个方面。一方面帮助人们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2分)另一方面要节约用度,减轻赋税,才能使人们的收入增加,最终达到富民和教化的目的。(2分) |
试题分析: 小题1:“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 ② 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从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富足,解决了经济问题,才能让老百姓懂得仁。 小题2:孟子所谈的“礼义兴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述文段中孟子谈到通过发展生产和减轻赋税可以是老百姓富足起来,在此基础之上,“民焉有不仁者乎?”老百姓自然会懂得礼义。 分析并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评: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 【参考译文】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使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孟子·尽心上》)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