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别人实际是一个沟通引导的过程,可以通过: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从被说服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来说服、给予温暖、营造舒适的氛围等技巧来进行。
1、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高超的说服或者指导一定是一个良性的互动,绝不是单方面的发号施令。对被说服者的感觉和动机要充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引导和说服。而这些,只有主动倾听,才有可能做到。
2、从被说服者的角度出发
一厢情愿的说教,及时暂时对方是屈服式的接受,效果往往不会持久。而更可怕的是,如果长此以往采取这样喋喋不休的劝说,甚至导致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只有被说服者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接受指导所带来的益处,那么后续的具体实施就会变得主动和自发,而容易实施。
3、给予温暖
人天生会趋向于温暖而厌恶冰冷的事物,温暖可以降低他人的戒备心理。当你和他人握手时,如果你的手足够温暖,可以显著的推动友好的气氛,而如果你的手是冰冷的,则会引发相反的效果。同样,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下与他人交流,更容易取得共识。
4、营造舒适的氛围
愉悦的环境,问题、气氛、音乐、茶点,这些小小的技巧,让我们放下内心的防备和抵触,潜意识处于容易打开的状态。这方面的小心机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的沟通意向时,要注意眼神的交流,注意坐姿、胳膊的形体等肢体语言。让对方充分的体验尊重。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提出正确的问题是有效引导的前提。对于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开放式的提问是个好主意。因为他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积极。而触及到原则行的问题,封闭式的提问让我们更好地达成一致。还有一些选择性的提问,引导对方走到正确的思路上来。
2、要给对方充分的表达时间,等对方说完了再做出反馈。要挖掘对方话语中的积极的因素,并鼓励再深入进一步的提问。时常给予正面的反馈,可以采用重复对方话语的方式,增加对方的信心。
三个大招,教你更有技巧地说服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这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微妙的交往技术。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有六种。
1.利用“居家优势”
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遮住了你家后园菜地的阳光,你想与他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是应该到他家去呢,还是请他到你家来?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支配能力(即影响别人的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十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居家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中进行,这样对方也没有居家优势。
2.修饰仪表
你想上级在申请书上签字,你是不顾麻烦,精心修饰一下仪表呢,还是相信别人会听其言而不观其貌?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
3.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你试图鼓动一伙青年去清扫某块地方,而他们却情愿到别的地方去,你怎样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4.反映对方的感受
你准备拜访隔壁新搬来的一对夫妇,请他们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用哪种方法最好呢?
平庸的劝说者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当然,优秀劝说者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会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时老练的劝说者往往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它具有优点,然后才指出自己的意见更好,更全面。研究证明,在下结论前,呈示双方的观点,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5.提出有力的证据
你准备参加某次决策会议,为一项不为大家重视的事业争取更大的一笔钱款,什么样的证据最有说服力呢?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但要记住,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让两组被试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然后告诉一组被试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来自一家流行画报。结果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因此,引用权威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6.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
你刊登广告,推销某种药品,是把药品的成分、功能、用法详细介绍一番好呢?还是介绍某个患者使用后如何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
优秀的劝说者都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点: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因此,你要多卖掉药品,你就应酌情使用后面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旁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一味空洞说教。
总之,说服别人,赢得赞同的能力并不是神秘的天赋,通过学习一些社会交往技能(当然首先要观点正确),我们就可以增强自己言谈的说服力。为了坚信这一点,你不妨试一试。
参考资料: 网络
如何委婉劝说别人?
没有感情的劝说还不是嘴在发贫。劝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语言方式,因为在我们的身边,需要劝说的事情几乎比比皆是。那么,如何委婉劝说别人呢?
由于劝说对象及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劝说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共性的规律却是不能违背的。
要说服别人,最大的障碍就是对方的“心理防线”。因此,设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是说服对方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呢?除了要晓之以理,具有充实的内容外,更要动之以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先让对方知道“我同意你的观点”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学生、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而一个人在受到别人尊敬时,心情会特别的轻松愉快,在这种情况下劝说对方,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我”在某些方面与你们相似,同是自己人
找出与对方彼此一致的共同点,便可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不仅导致彼此喜欢,还可导致互相信任。在一些著名的演说家的演说词中,常常出现这类词句:“我们所想的”、“我们这种表现”等等。他们常以“我们”替代“我”这个词,这样在听众中就会达成一种共识:这是我们大家的,从而产生了一种共鸣。演说家的高明在于把自己融于听众之中,让听众接纳他,从而令听众成为被说服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劝说成功,不妨也使用演说家这种惯用的说服技巧,挖掘自己与对方的相似因素,譬如文化背景方面、年龄方面、社会经历方面、工作专业方面、思想感情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等。
(3)站在对方的立场,表示对对方的关心
考虑对方的立场,发掘对方的欲求、情感是说服的基本方法之一。想要说服别人,不妨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找到对方的利害之所在,使被说服者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做法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对方的心,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