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少年求学资料

 我来答
wy43xiaoyu
2010-11-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他刚到东北时,奉天府(今辽宁沈阳)一时还没有合适的学校可读,所以先随三堂伯到铁岭进银岗书院(初级小学)读了半年书。这年秋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建成。伯父把他接到奉天府,插入这所学堂的高等丁班学习。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向学生讲述时局的危急和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暑假中,周恩来到他同班同学何履祯家去做客。那里是沈阳南郊沙河南岸的魏家楼子,正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村后的山上留有沙俄立下的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建的塔。当地的老人向他们悲愤地诉说沙俄军队血洗这个村子时的悲惨情景。何履祯的祖父何殿甲带他们到日俄两军曾经激烈争夺过的烟龙山察看,并且写下这样的诗句:“登彼龙山兮山巅,望彼河水兮潺潺。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吾已生于斯兮长于斯,恨不能翱翔兮五湖烟。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兮在尔少年!”〔1〕
  富于感情的周恩来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就在这些年头里,他时刻关心国事,养成了坚持读报的习惯。他自己订了当时奉天出版的《盛京时报》,每天必读。有一天在报上看到殖民主义者贩卖黑奴的消息,他大声地说:“黑奴总有一天要解放!”一次,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周恩来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2〕
  怎样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怎样使中华民族得到振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连串问题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像一团烈火那样燃烧在周恩来的心中,成为经久持续的动力,推动他不断向前求索。
  周恩来在回顾自己青少年时的历程时曾说:我自己和大家一样受过旧教育,后来因为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而觉悟起来,参加了革命。从爱国到革命,这几乎是一切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过的共同道路。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也是从这里起步的。
  那时的革命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六两等小学堂里有两位教员:一个历史教员叫高戈吾,很富于正义感,在宣统年间就剪去辫子,经常向学生鼓吹反清革命,并且把章太炎的文章和同盟会的刊物拿给学生读,还曾把邹容充满激情地鼓吹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借给周恩来看;另一个地理教员姓毛,倾向改良派,介绍学生看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周恩来在高老师的影响下,热烈地同情革命。当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时,他剪去辫子,表示同清朝政府决裂。
  第六两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刚开办不久的比较新式的学堂。课程包括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十门。它的“新”当然有限得很,但比起旧式的私塾和书院来,这些课程毕竟在周恩来眼前打开一个新的天地。他在学校中学习认真,有礼貌,守纪律,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好,国文的成绩尤其突出。课余常爱读《史记》、《汉书》、《离骚》等书籍。他的作文常被教师批上“传观”二字,贴在学校的成绩展览处,让同学们观看。国文教员赵纯在批阅周恩来的作文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学生!”〔3〕
  一九一二年十月,周恩来写了一篇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他当时认为,中国要图富强,应该从根本做起,把教育办好。他写道:
  “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对校长和教师,他也提出恳切的要求:
  “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教育美满,校风纯正,则此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4〕
  这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周恩来最早的一篇文章。
  当时,他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但已表现出高尚的志向和引人注目的才能。他怀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对教育的目的和师生的责任也作了比较好的阐述。国文教师读到这篇作文后十分高兴,在卷末批了几句话:“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4〕第二年,奉天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把这篇文章作为甲等作文展出,并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一九一五年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以后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两书也先后把这篇作文收入了。
  周恩来到东北另一个好处是学会了交朋友。他的性格是温和的,但他对无理的横暴决不低头和退缩。他初去东北时是个比较文弱瘦小的孩子,说话又有着浓重的南方口音。一些大同学骂他是“小蛮子”,经常打他,欺侮他。经过两个月,他就想法子交朋友,出入时同一批和他一样瘦弱的孩子一起走。这样人多势众,大同学再来欺侮,他们就抵抗和对打,那些大同学也就不敢再欺侮他了。
  学校里有一个姓吴的老校工,工作很辛苦。周恩来经常起早来到学校,帮助老校工扫地、烧水。有一次这个老校工病倒了,周恩来去看望他,把身上仅有的八个铜元给他,帮助他治病。
  到东北后,在周恩来身上还带来一个重要的变化:把他的身体练好了。童年时,周恩来的体质是比较弱的。东北气候寒冷,风沙漫天。在这种新的环境里,他一直坚持在凛冽寒风中跑步、踢球、做操。他的生活又比较俭朴。经过几年,把他的体格锻炼得很强健。后来,他对辽宁大学的学生说过:“我身体这样好,感谢你们东北的高粱米饭、大风、黄土,给了我很大的锻炼。”他又说:“吃高粱米,生活习惯改变了,长了骨骼,锻炼了肠胃,使身体能适应以后艰苦的战争年代和繁忙的工作。”
  这时的周恩来,同他在苏北的童年时代相比,已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更大的变化,还是发生在他到天津进入南开学校以后。
海棠盈香
2010-11-25 · TA获得超过10.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10
采纳率:53%
帮助的人:6331万
展开全部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寒风中的“弱小者”

一九一○年夏,周恩来到了东北。他先在铁岭的银岗书院哲读。当年秋天,他进入奉天府(今沈阳)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这是一所设备很好的学校,在县城大东门外万泉河畔,校舍是两栋红柱青砖的两层楼房。

淮安是南国水乡,风光秀丽,有生满香蒲和莲花的勺湖,有滚滚滔滔的淮水、运河;沈阳呢,干燥寒冷,风霜袭人,有飞舞的白雪,还有冰封的流水。恩来从南方乍到北国,人地两生,吃的是不习惯的高粱米、玉米面,又加上身体历来“文弱”,一个孤零零的少年,难免会觉得处处困难。还有一些好欺负小孩子的大同学,瞧不起他,经常打他。

这些困难摆在他面前,怎么办?恩来是个顽强的人。冬季,每天清晨,天边上还留着几颗残星,恩来就在学校附近的万泉河边跑步了。寒风吹在他脸上像刀割一样,呼出的热气在他胸前凝成冰花。他全不顾,只是一步步地跑哇,跑。三年过去了,他终于改变了生活习惯,适应了艰苦的环境,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肠胃,他变成一个健壮英俊的少年。

为了对付那些好欺负小同学的大孩子,恩来就和许多受欺负的小同学交朋友,形成了一个坚强的被欺负者“同盟”。大同学无论欺负哪一个同学,大家就一起上前评理,保护弱小同学。那些大同学在这“联合战线”面前失败了,再也不敢欺侮人了。现在他们知道,这个“弱小者”原来是个聪明坚强又坚持正义的少年。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

现在的男人是不留辫子的。但是,在清朝政府统治的封建时代,全中国的男子必须在脑后梳上一根“猪尾巴”一样的辫子。男子梳辫,本来是满族人的装束,满族的统治阶级占领了全中国以后,就强迫全国男子留辫,作为臣服的标志。要不然,就被当作“反叛”,抓去砍头。梳辫子,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引起过很大的风波。到了清朝末年,革命派人物首先剪掉自己的辫子。

因此,剪不剪掉这么一根小小的辫子,就成了那时候革命不革命的问题。

那时候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学堂里有位从山东来的史地教员高亦吾,是位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他在宣统(清代最末一个皇帝溥仪的年号)

年间,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剪去了辫子,表示他痛恨列强和腐朽的清朝政府的决心。

一九一一年,恩来进入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学堂读书,直接受到高亦吾老师的教育。高老师常在课堂上激昂慷慨地宣讲革命志士的爱国英雄事迹,宣传爱国思想,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有一次他向恩来和同学们讲述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失败壮烈牺牲的七十二烈士的事迹。他讲得悲壮激越,恩来听得心潮翻滚,热泪满腮。高老师还常常把当时的革命书籍介绍给同学们。恩来读了高老师推荐的《革命军》,深深地被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十九岁时写的这本书所感动。年轻的恩来,壮怀激烈,决心为了救国救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

这年十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推翻了清廷,建立了中华民国。消息传到沈阳,学校立刻沸腾起来,在欢呼声中,年轻的周恩来赶忙找来剪刀,剪掉了象征奴役、屈辱的辫子。他是学校中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这在当时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

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两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纷纷回答。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

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四十年。一九五七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只有一件蓝布长衫

一九一三年春天,恩来完成了小学各门课程的学习,准备报考天津南开学校。

恩来就要离开沈阳,离开亲爱的老师、同学了,师友们纷纷同他话别。

恩来提起毛笔,给母校同学留下了一幅题词,“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

然后登上南下的火车,奔赴天津。

一九一三年八月,恩来考人天津南开学校,编入一年级己三班学习,同住在天津市河北区元纬路元吉里的伯母周杨氏一起生活。

他的这位伯母,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懂得一点医术,还能编织一些日常什物。她主要靠丈夫周贻赓从沈阳等地寄来的钱维持生活。恩来平时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天才回家看看。

他在天津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伯父的收入本来就不多。还常常失业。因此,并不是每月都能有钱寄到家里。这时候,伯母就靠编织挣些钱,尽量安排好恩来的生活。恩来呢,就尽量在假日和休息时间,给学校抄写教材或刻蜡版,挣一点钱来贴补家用。他从小就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工作起来又认真负责,所以他抄写的材料和刻的蜡版,字迹工整、清晰、美观。老师们对他也很关心,经常给他找一些这样的工作,来减轻他经济上的窘迫。那时候,恩来只有一件蓝布长衫。南开学校又是有名的学校,校规很严,要求学生的穿着必须整洁。而恩来又是从小就爱整洁的孩子,他的衣服不论怎样破旧,都要补好、洗净,整整齐齐地穿在身上。他非常爱惜这唯一的一件蓝布长衫。每到星期日他都自己动手洗净,当夜烘干,星期一又穿着它去上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贫穷的生活,更激发了恩来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他吃饭极其简单,常常从家里带一小罐酱当菜吃,有时候就到南开校门外不远的一个豆腐房买些最便宜的豆腐充饥。可是他学习的欲望却特别强烈。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名。一九一五年上半年,全校举行作文会考,他又得到第一名。

他才思敏捷,作文不打稿,挥笔成篇,受到老师同学们的称赞。

他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搜罗能得到的一切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书刊。

有一次,他看到一部《史记》精印本,爱不释手,就把伙食费全掏出来买回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他的英文基础原来并不太好。报考南开学校之前,特地到补习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刻苦攻读,很快掌握了英文。在中学读书期间他读了不少英文著作,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南开的校史上是少见的,使得全校师生都很敬重他。南开学校是著名的学校,学术空气比较自由,教学作风比较民主。

但是课业重,考试难,学费贵,学校里还从来没有收过一个免费生。周恩来贫困的生活和他优秀的学习成绩,强烈地触动了老师们的心。老师们经过议论,极力向学校领导推荐,终于感动了学校当局。从恩来入校的第二年起,学校宣布免去恩来的学杂费。他戌了南开学校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337557434
2010-11-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曾在铁岭县城里寄居过半年,并入银冈学堂就读。这段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爱铁岭,怀念铁岭,1962年,他视察铁岭时,曾亲切地称呼铁岭是第二故乡。

周恩来的第一故乡是江苏省淮安县城,他的童年是在这里过的。当时正是我国处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动荡不安的悲惨年代。他六岁开始读私塾。童年时看了许多古今小说和史书。由于他勤奋肯学,曾得到亲友们的赞扬。后因家庭没落,他十岁开始就不得不去富人家叩门借贷,或上当铺去典押衣物,那富人们唯富不仁的嘴脸,和社会上黑暗恐怖的情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愤愤不平的种子。"到他12岁那年,伯父周贻赓(字曼青)在奉天(今辽宁省)度支司(相当于财政局)俸饷科已升任科员,生活稍稍安定一点。周恩来平时常同他通信,家里有什么难处理的事总是写信同伯父商量。伯父自己没有子女,十分喜爱这个侄儿的才学,也很同情他的处境,就在这时写信要他到东北去,跟随自己生活。"(《周恩来传》)。

图中 周恩来母亲

恰好在铁岭工作的另一伯父(堂伯父)周贻谦于"宣统元年(1909)……十月在湖北帐捐""路经老家(淮安)"(周保昌回忆录),于是周恩来,便利用这个机会,过完年就"从伯父召,趋辽东"。此时正是1910年春。他们取道天津、山东,走水路北上,周总理回忆说:"我到东北是坐船,在牛庄上岸,第一站到铁岭"。(引自张铁军回忆录)

少年周恩来曾经读书的地方

在铁岭,周恩来寄居在堂伯父周贻谦家里(《周恩来年谱》),周贻谦是一位分省试用的四品地方官,"程办铁岭税捐局……奉扎兼办铁岭矿物"('周贻谦档案'),周家住铁岭老税捐局后圆,距银冈书院旧址不远,所以他堂伯父便把他送进了银冈书院内的小学读书--银冈学堂。

1910年,铁岭原"银冈书院"院内的小学堂称银冈学堂,是辽北第一所小学,其教学质量当时是全县最高的。学校注意爱国主义教育、唱新歌、编乡土材料。幸亥革命前夜,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在这里影响很大。铁岭一些有学问的知名人士,孙中山的拥护者都曾给银冈学生上过课。在原书院正厅,还接待改良派人物铁岭同学会代表。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这里进行激烈的辩论,学生们扒着窗户围听,影响很大。

"因时而学"的周恩来,并不满足于课堂本本上的学习,他还到郊外去接触实际,或纵览名胜古迹,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他最喜欢攀登城郊的龙首山。龙首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不仅树木葱茏,野花弥漫,而且还有不少古建筑。周总理说在以前没登过山,龙首山是他有生登的第一座山。在他首次登上龙首山时,恰是满山鲜花盛开,他特别高兴。于是便采集一束鲜花带回自己的住处。少年周恩来还非常喜欢西绕城郭的辽河水。他有时早晨长跑到辽河岸边,放眼碧波,欣赏着来往飞渡的风帆,山川壮丽,草木情深,这里包含了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

铁岭是帝国主义侵华的重灾区。日饿战争后,日帝在铁岭设兵营、修铁路、建工厂,收刮铁岭民脂民膏。满目疮痍的黑暗现实,民主思潮滚滚而来的学校环境,无限美好的祖国锦绣山河,如蒙蒙细雨,在浇灌着少年周恩来的心田,应该说,他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种子,在铁岭萌发了。

为了学习,为了适应东北多风沙的气候,周恩来十分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他除了经常登山以外,还总和同学们在一起拔河、跳绳、踢毽子。后来,他同亲属的一次谈话中曾回忆说:"到东北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把身体锻炼好了。在上小学时,无论夏天、冬天,都要做室外体育锻炼,把文弱的身体锻炼强健了;另一个好处就是吃高粱米,生活习惯改变了,长了骨骼,锻炼了肠胃,使身体适应战争年代繁忙的工作"(转引自《周恩来传》)。铁岭大地用它粗糙的乳汁哺育过她最优秀的儿子--周恩来,这是铁岭大地的骄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裴铭杰
2010-12-01 · TA获得超过29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8万
展开全部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