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评级

 我来答
涛声海韵
推荐于2016-09-24 ·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涛声海韵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采纳数:13454 获赞数:83423
高级船长 应急专家 安全专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评级,是2014年10月0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的一个规定,其目的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严格限定地方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
  (一)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并报国务院批准。
  (二)严格限定地方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必须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债务。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三)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政府要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性质纳入相应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债务收支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或有债务确需地方政府或其部门、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金要纳入相应预算管理。
jhf6604
推荐于2016-09-25 · TA获得超过5.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万
采纳率:39%
帮助的人:1.1亿
展开全部
十万亿债务黑洞:呼唤地方政府信用评级
上海证券报 2013年09月17日 09:55

在审计署8月开始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大审计”之际,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也在悄然酝酿中。

记者日前获悉,近期监管层正在研究探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未来有望逐步推广。业内人士称,审计署审计仅为摸清“家底”,而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举债约束机制的建立,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则将为未来市政债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逾十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陷资信“黑洞”

尽管目前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还未“出炉”,但业内人士基本判断债务总额不小,较2010年底的10.7万亿大幅增加。中诚信集团执行副总裁闫衍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据其估算,截至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在15万亿-18万亿之间。

这其中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可以根据公开数据测算的显性债务,主要包括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城投债、平台贷、信托等;二是难以公开数据统计的隐性债务,包括垫资施工、BT(建设-移交)、发行理财产品、私募等隐性债务,而后者占了“主角”。

不仅如此庞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尚未摸清,作为发行人,地方政府信用资信情况也尚不明晰。闫衍表示,目前对地方政府评级主要分两部分,但都未明确公开。

“一部分是财政部代发和试点的地方债,这部分监管层未要求评级,也没展开评级;另一部分则是评级机构在进行城投债评级时,根据需要对地方政府评级,但仅作为融资平台公司等政府类发行人评级时的参照,限于评级机构内部,也未公开。”他告诉记者。

这与海外评级市场情况大不相同。地方政府虽然为一类特殊的受评群体,但目前包括标普、惠誉、穆迪在内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不同国家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评级,而我国针对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在评级领域仍为缺失。

但这种缺失有望被逐步填补。今年7月份,财政部就宣布,未来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过程中,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建立信用评级制度。近日记者也获悉,监管机构正在研讨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未来有望逐步推行。

很少有地方政府主动公开财政预算

“我们在评级过程中了解到,很少有地方政府愿意主动公开财政预算。”国内某评级机构公共融资部门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无据可依,也为给地方政府评级带来了难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首要考虑的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否透明,财政透明度是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关键要素。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