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短期经营决策
第一节 产品生产的决策分析
一、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一般是指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即可用于生产甲产品,也可用于生产乙产品,但不宜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在这两种产品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其选择的方法,可通过两种产品的差别收入与差别成本的对比,看哪种能种产品能为企业提供较多的盈利。
二、产品增产的决策
产品增产的决策是指由于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除了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外,还有一定的剩余,为了充分地利用这一部分剩余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在原预定投产的几种产品中适当地扩大某产品的生产量,为此,就要正确选择以增产哪种产品为宜。可根据有关产品每单位生产能力(如一个机器小时)提供的贡献毛益进行分析、评价,根据需要与可能,将剩余的生产能力尽量用来增产每单位生产能力提供的贡献毛益最大的那种产品。
三、停产何种产品的决策
一般是指亏损的产品是停产"亏损"产品是指有的产品按完全成本计算表现为亏损,这类应否停产,可视其能否提供一定的贡献毛益而定。若贡献毛益为正数,说明它们的生产还可为增加企业总的盈利作出一定的贡献,可不考虑停产;否则,应考虑停产。
四、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析
在进行这方面的决策时,只要:1、转产的产品是利用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能力,不需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2、它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大于原产品的贡献毛益,说明转产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了。
五、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这里所说的特定订货,是指其销售价格低于一般的市场价格,甚至低于该种产品按完全成本计算的实际成本,但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进行生产的订货。这类订货应否接受,可视其形成的贡献毛益补偿其专属的成本后是否还有溢余而定。
六、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在进行这类问题决策时,可把自制的差别成本与外购的差别成本进行对比,选择成本较低的作为最优方案。自制的差别成本是指自制与不自制之差,在无需增加专用固定设备的情况下,自制成本史包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外购的差别成本仅指外购与不外购之差,外购成本一般包括买价、运费、保险费、验收费等。
七、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出售或进一步加工的决策,是指有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完成了一定的加工程序后,可以作为半成品出售,但也可以继续加工后再出售,后者的售价高于前者,但也要追加一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比较哪中做法更为合算,以决定方案的取舍,一般可将继续加工后预期可增加的收入与进一步加工需追加的成本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说明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若前者小于后者,说明以马上出售而不作进一步加工为宜。
八、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对这类问题的决策可采用差理分析法。也就是要弄清进一步加工后预期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预期的可分成本,如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反之,若前者小于后者,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的方案较优。
九、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
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现有资源,合理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使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最优组合,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运用"线性规划"可以简捷地确定一定条件下产品的最优组合。
第一节 产品生产的决策分析
一、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一般是指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即可用于生产甲产品,也可用于生产乙产品,但不宜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在这两种产品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其选择的方法,可通过两种产品的差别收入与差别成本的对比,看哪种能种产品能为企业提供较多的盈利。
二、产品增产的决策
产品增产的决策是指由于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除了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外,还有一定的剩余,为了充分地利用这一部分剩余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在原预定投产的几种产品中适当地扩大某产品的生产量,为此,就要正确选择以增产哪种产品为宜。可根据有关产品每单位生产能力(如一个机器小时)提供的贡献毛益进行分析、评价,根据需要与可能,将剩余的生产能力尽量用来增产每单位生产能力提供的贡献毛益最大的那种产品。
三、停产何种产品的决策
一般是指亏损的产品是停产"亏损"产品是指有的产品按完全成本计算表现为亏损,这类应否停产,可视其能否提供一定的贡献毛益而定。若贡献毛益为正数,说明它们的生产还可为增加企业总的盈利作出一定的贡献,可不考虑停产;否则,应考虑停产。
四、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析
在进行这方面的决策时,只要:1、转产的产品是利用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能力,不需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2、它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大于原产品的贡献毛益,说明转产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了。
五、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这里所说的特定订货,是指其销售价格低于一般的市场价格,甚至低于该种产品按完全成本计算的实际成本,但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进行生产的订货。这类订货应否接受,可视其形成的贡献毛益补偿其专属的成本后是否还有溢余而定。
六、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在进行这类问题决策时,可把自制的差别成本与外购的差别成本进行对比,选择成本较低的作为最优方案。自制的差别成本是指自制与不自制之差,在无需增加专用固定设备的情况下,自制成本史包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外购的差别成本仅指外购与不外购之差,外购成本一般包括买价、运费、保险费、验收费等。
七、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出售或进一步加工的决策,是指有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完成了一定的加工程序后,可以作为半成品出售,但也可以继续加工后再出售,后者的售价高于前者,但也要追加一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比较哪中做法更为合算,以决定方案的取舍,一般可将继续加工后预期可增加的收入与进一步加工需追加的成本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说明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若前者小于后者,说明以马上出售而不作进一步加工为宜。
八、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对这类问题的决策可采用差理分析法。也就是要弄清进一步加工后预期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预期的可分成本,如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反之,若前者小于后者,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的方案较优。
九、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
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现有资源,合理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使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最优组合,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运用"线性规划"可以简捷地确定一定条件下产品的最优组合。
展开全部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经理人常常会面临很多具体问题,如某份特殊订单该不该接?某种产品是自制还是外购?联合产品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亏损产品/部门该不该停产?既定产能下怎样组合产品更有利?这些问题中有的是生产问题,有的是销售问题,但一般只涉及企业一年以内的有关经济活动,因此被称为短期经营决策问题。
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经理人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关概念、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决策。其中,有些基本概念使用频率很高,例如,成本习性(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贡献毛利/边际贡献,保本点、决策相关成本等。事实上,这些概念在短期经营决策中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用几个案例来讲一下这些概念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某些特殊订单该不该接?
某冰淇淋厂产能2000万只,且只生产一种产品,目前只用80%产能,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5元,其中单位产品销售费用为0.05元,正常批发价2元一只。某批发商愿以每只1.48元的价格贴牌生产200万只,并自行承担相关销售费用。如果您是冰淇淋厂的经理人,请问接不接这个单子?
分析:从表面分析,1.48元低于变动成本1.5元,不仅不能弥补固定成本,连变动成本都弥补不了,而且远远低于原来2元的批发价。但是由于工厂的剩余产能还有400万,大于客户订单200万,且如果接受了批发商的订单,工厂不需要负担额外的销售费用,这样就节省了0.05元的销售费用,使该笔订单的单位变动成本变为1.45元,高于订单价格1.48元,进而产生0.03元的单位贡献毛利,显然工厂是可以接受这个订单的:在对工厂的销售、生产、营销策略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接受该笔订单可增加贡献毛利多赚6万元。
自制还是外购?
A电子元器件公司今年要转产,但为了照顾原产品的客户还将要生产10000个旧产品元器件。公司大部分设备是租的,设备可以随时偿还,不需要支付违约金,但有一台为自有专用设备。公司已经购买了足够生产5000个电子原件的材料,这些材料别无其他用途。有一家公司愿意为A公司代加工,要价4.75元,A公司是自制还是外购?
分析: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通过计算设备租金、自有设备折旧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成本等费用,得知A公司自制10000个电子元件的成本为8.2元/个,远高于外购的4.75元/个,公司应该选择外购。
但按管理会计的理念,应该从相关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外购或自制的两种方案中,哪些是相关成本?哪些是不相关成本?由于自有设备折旧费、其他固定成本、已购买的材料不会因为自制或者外购决策而发生变化,因此是沉没成本,与决策不相关;另一半生产所需材料与决策相关,设备租金、人工、变动性制造成本都与决策相关。外购总成本高于自制2500元,所以A公司应该选择自制。
联合产品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
某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一种原材料可以同时生产出几种最终产品(联合产品)。有些联合产品既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因此对于联合产品应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的决策问题,是联合产品生产企业或多步骤生产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
某企业对R原材料进行加工,可同时生产A产品6000公斤(直接销售单价为3元),B产品4000公斤(直接销售单价为3.5元),其联合成本为16000元。若要进一步加工A产品,需追加成本8000元,A产品单位售价4元,继续加工B产品,需追加成本6000元,B产品单位售价涨到6元。
分析:通过计算,如果继续加工A,增量收入为(4-3)×6,000=6,000元,增量成本8,000元,增量利润为-2,000元;继续加工B,增量收入为(6-3.5)×4,000=10,000元,增量成本6,000元,增量利润为4,000元。因此,A产品应该立即出售,B产品应该加工后出售。
这种问题决策的重点在于明确产品分离之前,联合成本已经发生,属于沉没成本。只要进一步加工带来的增量收入超过相应的增量成本,就值得进一步加工。
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产?
企业经理人经常要决定某部门或产品是该保留还是撤销。以变动成本为基础的报告为取舍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但还要借助相关成本计算方法。
某外企生产建材水泥板、砖和瓦片,瓦片业绩一直不好,成本挖潜空间不大,提价也不可能。收益表如下:
水泥板 砖 瓦 合计
销售收入 ¥500 ¥800 ¥150 ¥1450
减:变动成本 250 480 140 870
贡献毛利 250 320 10 580
减:直接固定成本
监管人员工资 37 40 35 112
广告费 10 10 10 30
折旧费 53 40 10 103
合计 100 90 55 335
分部收益 150 230 -45 335
减:共同固定成本 125
净利润 210
分析:因为瓦片的直接固定成本是相关成本,包括监管人员的工资和广告费,所以停止生产瓦片使公司的贡献毛利下降10,但解雇该产品的监管员和广告费的减少使公司节约45。在决定瓦片停产之前,公司老板向生产部和销售部征求意见,而他们的回复是中止瓦片生产将导致水泥板销量下降10%,砖的销量下降8%,因为顾客喜欢一次性将建材买齐,如中止顾客就会到别处购买。同样,折旧费和共同固定费用是不相关成本。
继续生产 中止 差别成本
销售收入 1450 1186 264
减:变动成本 870 666.6 203.4
贡献毛利 580 519.4 60.6
减:广告费 30 20 10
监管人员工资 112 77 35
合计 438 422.4 15.6
所以应该维持亏损产品瓦片的生产。
如何在有限资源下组织生产?——产品组合问题
假设某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单位贡献毛利18,B产品为12,选择哪种产品是最佳方案?
分析:进行决策时我们不要把目光放到产品本身的贡献毛利上,而应该关注企业的资源瓶颈如何利用。该企业每年的总产能为20000机器小时,每小时可以生产A产品1件或B产品2件,所以A产品:单位贡献毛利18×20000=36万,B产品:单位贡献毛利12× 40000=48万,所以应该生产B产品。
旧设备是否需要更新?
在制造型企业经常会遇到设备更新的问题。下面看一个案例:
某公司年销售额为200,000元,除了折旧,年固定成本70,000元。公司考虑用新设备代替旧设备(设备使用期末残值为零),假设新设备购置成本90,000元,年变动成本80,000元,预期使用年限5年;旧设备原始成本72,000元,剩余账面价值60,000元,目前变卖价值15,000元,年变动成本100,000元,剩余使用年限5年。
请分析是否购买新设备?
分析:用传统会计分析方法,通过对销售额、变动成本、其他固定成本、折旧、旧设备变卖、净收益等一系列数据的复杂对比、计算,可以得出购买新设备可增加净收益25000元。
而运用管理会计思维,从相关成本角度分析:新设备带来的变动成本5年节省100,000元,加上旧机器的变卖价值15,000元,减去新机器的成本90,000元,便可直接看出购买新设备可增加净收益25,000元,购买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更有利。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面对复杂的业务情况,我们不要被杂乱的数据迷惑视线,只要找出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就可以去伪存真,迅速、有效地进行各项经营决策,进而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经理人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关概念、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决策。其中,有些基本概念使用频率很高,例如,成本习性(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贡献毛利/边际贡献,保本点、决策相关成本等。事实上,这些概念在短期经营决策中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用几个案例来讲一下这些概念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某些特殊订单该不该接?
某冰淇淋厂产能2000万只,且只生产一种产品,目前只用80%产能,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5元,其中单位产品销售费用为0.05元,正常批发价2元一只。某批发商愿以每只1.48元的价格贴牌生产200万只,并自行承担相关销售费用。如果您是冰淇淋厂的经理人,请问接不接这个单子?
分析:从表面分析,1.48元低于变动成本1.5元,不仅不能弥补固定成本,连变动成本都弥补不了,而且远远低于原来2元的批发价。但是由于工厂的剩余产能还有400万,大于客户订单200万,且如果接受了批发商的订单,工厂不需要负担额外的销售费用,这样就节省了0.05元的销售费用,使该笔订单的单位变动成本变为1.45元,高于订单价格1.48元,进而产生0.03元的单位贡献毛利,显然工厂是可以接受这个订单的:在对工厂的销售、生产、营销策略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接受该笔订单可增加贡献毛利多赚6万元。
自制还是外购?
A电子元器件公司今年要转产,但为了照顾原产品的客户还将要生产10000个旧产品元器件。公司大部分设备是租的,设备可以随时偿还,不需要支付违约金,但有一台为自有专用设备。公司已经购买了足够生产5000个电子原件的材料,这些材料别无其他用途。有一家公司愿意为A公司代加工,要价4.75元,A公司是自制还是外购?
分析: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通过计算设备租金、自有设备折旧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成本等费用,得知A公司自制10000个电子元件的成本为8.2元/个,远高于外购的4.75元/个,公司应该选择外购。
但按管理会计的理念,应该从相关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外购或自制的两种方案中,哪些是相关成本?哪些是不相关成本?由于自有设备折旧费、其他固定成本、已购买的材料不会因为自制或者外购决策而发生变化,因此是沉没成本,与决策不相关;另一半生产所需材料与决策相关,设备租金、人工、变动性制造成本都与决策相关。外购总成本高于自制2500元,所以A公司应该选择自制。
联合产品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
某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一种原材料可以同时生产出几种最终产品(联合产品)。有些联合产品既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因此对于联合产品应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的决策问题,是联合产品生产企业或多步骤生产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
某企业对R原材料进行加工,可同时生产A产品6000公斤(直接销售单价为3元),B产品4000公斤(直接销售单价为3.5元),其联合成本为16000元。若要进一步加工A产品,需追加成本8000元,A产品单位售价4元,继续加工B产品,需追加成本6000元,B产品单位售价涨到6元。
分析:通过计算,如果继续加工A,增量收入为(4-3)×6,000=6,000元,增量成本8,000元,增量利润为-2,000元;继续加工B,增量收入为(6-3.5)×4,000=10,000元,增量成本6,000元,增量利润为4,000元。因此,A产品应该立即出售,B产品应该加工后出售。
这种问题决策的重点在于明确产品分离之前,联合成本已经发生,属于沉没成本。只要进一步加工带来的增量收入超过相应的增量成本,就值得进一步加工。
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产?
企业经理人经常要决定某部门或产品是该保留还是撤销。以变动成本为基础的报告为取舍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但还要借助相关成本计算方法。
某外企生产建材水泥板、砖和瓦片,瓦片业绩一直不好,成本挖潜空间不大,提价也不可能。收益表如下:
水泥板 砖 瓦 合计
销售收入 ¥500 ¥800 ¥150 ¥1450
减:变动成本 250 480 140 870
贡献毛利 250 320 10 580
减:直接固定成本
监管人员工资 37 40 35 112
广告费 10 10 10 30
折旧费 53 40 10 103
合计 100 90 55 335
分部收益 150 230 -45 335
减:共同固定成本 125
净利润 210
分析:因为瓦片的直接固定成本是相关成本,包括监管人员的工资和广告费,所以停止生产瓦片使公司的贡献毛利下降10,但解雇该产品的监管员和广告费的减少使公司节约45。在决定瓦片停产之前,公司老板向生产部和销售部征求意见,而他们的回复是中止瓦片生产将导致水泥板销量下降10%,砖的销量下降8%,因为顾客喜欢一次性将建材买齐,如中止顾客就会到别处购买。同样,折旧费和共同固定费用是不相关成本。
继续生产 中止 差别成本
销售收入 1450 1186 264
减:变动成本 870 666.6 203.4
贡献毛利 580 519.4 60.6
减:广告费 30 20 10
监管人员工资 112 77 35
合计 438 422.4 15.6
所以应该维持亏损产品瓦片的生产。
如何在有限资源下组织生产?——产品组合问题
假设某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单位贡献毛利18,B产品为12,选择哪种产品是最佳方案?
分析:进行决策时我们不要把目光放到产品本身的贡献毛利上,而应该关注企业的资源瓶颈如何利用。该企业每年的总产能为20000机器小时,每小时可以生产A产品1件或B产品2件,所以A产品:单位贡献毛利18×20000=36万,B产品:单位贡献毛利12× 40000=48万,所以应该生产B产品。
旧设备是否需要更新?
在制造型企业经常会遇到设备更新的问题。下面看一个案例:
某公司年销售额为200,000元,除了折旧,年固定成本70,000元。公司考虑用新设备代替旧设备(设备使用期末残值为零),假设新设备购置成本90,000元,年变动成本80,000元,预期使用年限5年;旧设备原始成本72,000元,剩余账面价值60,000元,目前变卖价值15,000元,年变动成本100,000元,剩余使用年限5年。
请分析是否购买新设备?
分析:用传统会计分析方法,通过对销售额、变动成本、其他固定成本、折旧、旧设备变卖、净收益等一系列数据的复杂对比、计算,可以得出购买新设备可增加净收益25000元。
而运用管理会计思维,从相关成本角度分析:新设备带来的变动成本5年节省100,000元,加上旧机器的变卖价值15,000元,减去新机器的成本90,000元,便可直接看出购买新设备可增加净收益25,000元,购买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更有利。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面对复杂的业务情况,我们不要被杂乱的数据迷惑视线,只要找出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就可以去伪存真,迅速、有效地进行各项经营决策,进而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给谁看? 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这很关键. 要不然, 你随便在网上down不就可以了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具体想知道的话 联系我吧!我会具体给你说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