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比如牧野之战、柏举之战、阴晋之战、伊阙之战、即墨之战、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昆阳之战、赤亭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一、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二、赤亭之战
赤亭之战是元初二年(115年),在东汉与羌人的战争中,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太守虞诩击败西羌于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的著名作战。
此战,虞诩智谋超群,用兵灵活,在兵少势孤的情况下,不断地虚张声势,以弱示强,以强示弱迷惑敌军,取得对数万羌军作战的胜利,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战后,虞诩于武都修筑营垒180所以御羌。
三、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四、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五、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参考资料:
以少胜多战役列举如下:
1、巨鹿战役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双方实力对比:项羽五万,秦军四十万。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2、霍去病河西之战
霍去病出道的第一仗,以八百骑兵秒杀了匈奴营帐,剁了两千匈奴首级。等到十九岁,他率领万余汉军精骑呼啸西征,一个更高难度的情况也摆在眼前:歼灭驻扎河西占有绝对优势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精锐,拿下河西走廊。
3、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双方实力对比:朱元璋20万,陈友谅65万。结果:朱元璋以伤亡万余代价全歼陈友谅。
4、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双方实力对比:袁绍11万,曹操2万。结果: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2、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3、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朝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不久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4、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战役了。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5、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到公元222年,这次战役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后,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孙权,孙权知道刘备要向自己发起进攻后,便派特使要求和解,刘备拒绝和解。
这次战役刘备兵力几乎全部损失了,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人,仅仅刘备活了下来,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夷陵之战后的40年的时间使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同时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
1、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
战役首歼黄伯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2、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5、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是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进行的。战役规模空前,作战时间长,战区面积大,军用物资的供应量和伤员的运送量都很大。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好战役的后勤准备工作。
地方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将一针一线、一块铜板、一粒粮食节省下来,集中起来,送往前线,人民群众提出了“一切为了支援前线”,“倾家荡产,支援前方”的豪迈口号。各地涌现出许多父子争着上前线、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动人场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淮海战役期间,先后有12个纵队在徐州东南作战,每天需要粮食300万斤,后来随着战事的演进,每天需要500万斤之多。前线和后方的解放区人民,节衣缩食,想方设法为子弟兵筹集粮食、碾米磨面、运送粮草。
妇女们为了不让子弟兵受冻,不分昼夜地缝制棉衣、棉被、军鞋,甚至不顾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给子弟兵做军衣军鞋。整个战役期间,空旷的皖北平原上,一条条送粮长龙在风雪中行进,构成了一幅气吞山河、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
以少胜多 读音:yǐ shǎo shèng duō
释义: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的敌人。
出处: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巨鹿之战
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4.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5.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