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关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个概念是把基因看作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是由一位美国年轻的毕业生Walter Sutton和一位德国的生物学家T. Boveri提出的。1902年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不久,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两位独立地认识到豌豆产生配子时孟德尔因子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精确的平行关系。在真核生物中基因只成对存在的,人们称之为等位基因,而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同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也互相分开,移向细胞的两极;不同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图2-10 )。这两位研究者通过分析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遗传学的重要功绩就是解释了生物学中两大矛盾闷坦的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有丝分裂是一个维持遗传结构的过程,而减数分裂却是产生变异的过程,通过独立分配和交换而达到重组。
现代学习遗传学的学生们也许认为染色体学说并无惊人之处,但在20世纪初Sutton和Boveri的假说却十分轰动,对此学说发表的第一个没盯反应当然是寻找它的漏洞,几年之后终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对Sutton-Boveri学说提出的某些异议是有价值的,例如在当时,间期染色体是观察不到的。Boveri对间期前后的染色体进行了细微的研究,试图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间期后是否仍保持了完整结构。在有的生物中,有几对染色体看起来很相似,很难说它们的配对不是随机的。但在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是有序的分离。然而在有的物种中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是不同的,它们可以用来证实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和分离。
1917年女细胞学家(Carothers E.)发现了一种染色体异常情况,在一种蚱蜢中,可用一种方法直接测出不同染色体配对时是否真的独立分配。通过研究她发现有一对染色体两个成员形态不同,此叫异形配对(heteromorphic pair),推测此对染色体是部分同源的。接着她又发现和异形配对无关的另一种染色体,仅单独的一条没有与其配对的染色体。她利用这些异常的染色体作为分离时染色体行为的细胞学标记。通过后期核的观察,她能对移向同一极的异形配对的不同染色体和没有“伴侣”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图2-11)。她发现染色体分离有两种不同方式,但频率相同,虽然这些异源染色体的发现并不典型,但结果表明在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
另一些研究者枯罩和认为:由于所有的染色体都呈细线状,它们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差别,几乎是各种染色体或多或少都是相同的材料构成的。这一相反的观点导致了一项突出的研究成果。1924年布莱克斯利(Blakeslce, A)对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的染色体开展研究,曼陀罗属茄科,有12对染色体,他发现有12个不同的品系,每个品系都有正常的12对染色体,但还多了一条额外的染色体,有的品系是第一对多了一条,有的品系是第二对多了一条,总之12个品系的染色体是不同的。布莱克斯利构成到12个品系表型不同(图2-12),这个结果表明不同的额外染色体遗传学的效应是不同的。
这些结果都证实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的行为是完全平行的。使得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更具魅力,但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直到发现性连锁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关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个概念是把基因看作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是由一位美国年轻的毕业生Walter Sutton和一位德国的生物学家T. Boveri提出的。1902年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不久,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两位独立地认识到豌豆产生配子时孟德尔因子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精确的平行关系。在真核生物中基因只成对存在的,人们称之为等位基因,而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同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也互相分开,移向细胞的两极;不同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图2-10 )。这两位研究者通过分析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遗传学的重要功绩就是解释了生物学中两大矛盾闷坦的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有丝分裂是一个维持遗传结构的过程,而减数分裂却是产生变异的过程,通过独立分配和交换而达到重组。
现代学习遗传学的学生们也许认为染色体学说并无惊人之处,但在20世纪初Sutton和Boveri的假说却十分轰动,对此学说发表的第一个没盯反应当然是寻找它的漏洞,几年之后终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对Sutton-Boveri学说提出的某些异议是有价值的,例如在当时,间期染色体是观察不到的。Boveri对间期前后的染色体进行了细微的研究,试图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间期后是否仍保持了完整结构。在有的生物中,有几对染色体看起来很相似,很难说它们的配对不是随机的。但在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是有序的分离。然而在有的物种中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是不同的,它们可以用来证实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和分离。
1917年女细胞学家(Carothers E.)发现了一种染色体异常情况,在一种蚱蜢中,可用一种方法直接测出不同染色体配对时是否真的独立分配。通过研究她发现有一对染色体两个成员形态不同,此叫异形配对(heteromorphic pair),推测此对染色体是部分同源的。接着她又发现和异形配对无关的另一种染色体,仅单独的一条没有与其配对的染色体。她利用这些异常的染色体作为分离时染色体行为的细胞学标记。通过后期核的观察,她能对移向同一极的异形配对的不同染色体和没有“伴侣”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图2-11)。她发现染色体分离有两种不同方式,但频率相同,虽然这些异源染色体的发现并不典型,但结果表明在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
另一些研究者枯罩和认为:由于所有的染色体都呈细线状,它们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差别,几乎是各种染色体或多或少都是相同的材料构成的。这一相反的观点导致了一项突出的研究成果。1924年布莱克斯利(Blakeslce, A)对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的染色体开展研究,曼陀罗属茄科,有12对染色体,他发现有12个不同的品系,每个品系都有正常的12对染色体,但还多了一条额外的染色体,有的品系是第一对多了一条,有的品系是第二对多了一条,总之12个品系的染色体是不同的。布莱克斯利构成到12个品系表型不同(图2-12),这个结果表明不同的额外染色体遗传学的效应是不同的。
这些结果都证实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的行为是完全平行的。使得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更具魅力,但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直到发现性连锁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全部
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高中阶段没有"染或消色体余咐是基因的衫毁知载体"这样的说法,再深层次的说法我不确定。但是染色体不是众多基因。染色体上还有一些片断,基本上或是还不能确定它有没有遗传效应,不能说它们是基因。
我大学是学生物的,过些时候就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大学是学生物的,过些时候就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5-08-19
展开全部
简单的说基因只是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染色体有无数的基因片段组成,两者的行为是完全等效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配卜片断,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所以基因位唤乱于染和卖档色体上。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行为上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