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鲁迅,叶圣陶等作家的资料?
展开全部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叶圣陶
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叶圣陶
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
展开全部
鲁迅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 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叶圣陶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具体的您可以上百度百科上面去找,很全面的!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 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叶圣陶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具体的您可以上百度百科上面去找,很全面的!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34089.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3408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34089.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