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详细一点... 详细一点 展开
 我来答
释怀的人life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14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03
展开全部

刘邦和朱元璋的比较:

相同之处

1.都是平民出身。

2.都是以弱胜强取的天下。

3.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汉人。第一个王朝的开国君王;一个是汉人最后一个开国之君 。

不同之处

1.出身不同

刘邦是个市井流氓出身而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可以说往上数九代,都是贫农。

2.军事战略眼光以及军事指挥才华不同

刘邦一生很少打败仗,而且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善于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朱元璋他的军事战略眼光和指挥才华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能数得着的,朱元璋在和陈友谅进行决战的时候,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力排众议将兵强马壮的陈友谅打败,反手又收拾了偏安一隅的张士诚,最后一举将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朝,恢复了汉人河山,其丰功伟绩足以彪炳千秋!

3.对待功臣的做法不同

刘邦称帝时已经步入晚年,越发猜忌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韩信、彭越、英布先后被杀。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朝初年的功臣除了汤和等寥寥数人,其余功臣皆在“胡案”和“蓝案”中被杀。“胡案”杀光了顶级文臣,“蓝案”杀尽了顶级武将。为了让孙子朱允炆顺利登基,避免北宋“陈桥兵变”再次发生,朱元璋将明初的功臣名将几乎屠戮一空。

4.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而朱元璋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

扩展资料:

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朱元璋,即明太祖,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 百度百科--刘邦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0-04
展开全部
共同点:1)都是平民出身 (2)都是以弱胜强取的天下 (3)都是色鬼 (4)都喜欢杀功臣 (5)继任者都不得善终 (6)一个是真正意义上汉人第一个王朝的开国君王 一个是汉人最后一个开国之君 (7)两人的老婆都是强人 只不过一个是霸道妇人 一个是贤良内助

不同点:区别,首先,身份不同
刘邦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草根阶层,好歹还当个亭长,也算是乡镇干部。
两人虽然都是流氓无产者,但身份不太一样,刘邦是体制内干活、体制外思想的流氓,放荡豁达得比较彻底。朱元璋是一个工于心计苦心经营的游民,是铁杆的贫下中农。
朱元璋当皇帝后,心里老自卑了。他总想攀附个名人,以显示自己的出身。老朱家最有名的算朱熹了,他曾经动过念头,但总觉得太牵强,不大好意思说出口。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刘邦。刘邦也是起自寒微,而且也是开国之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朱元璋心底以刘邦为楷模,他不再讳言自己出身寒微,有时甚至强调一下以自我欣赏,统治信心一下提高了至少30个百分点。
其次,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没有回头路。他的造反完全是自找,没有丝豪逼迫的成份。这不仅与朱元璋不同,与李自成也有异。
李自成举事前是个驿卒,相当于乡镇邮电所长之类的小官。崇祯当皇帝不久,为了节省开支,整编吏制裁撤冗员。他下了岗失了业,又不愿种地,又当不了官,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咋办?只能造反。
朱元璋呢,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
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也不过分。
虽然他幼年便具有报复性、攻击性强的性格倾向,但在25岁之前,哪怕再穷困潦倒,他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叛逆举动。朱元璋当皇帝的理想是逐步形成的,他老谋深算,吃苦耐劳,苦心经营,在实践中发展、发展中实践,不断成功,节节胜利,最后大势所趋面南背北位尊九五成了正统,被命运波澜推上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地位。
再次,对江山的根本态度不同
刘邦得了江山,通体舒泰,十分放松,沉醉于美酒妇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把玩女人。吃饱喝足玩够了,打着饱嗝捎带讽刺他爹:你当年不是说我没出息,不如老大老二的吗?现在还不是我刘老三养着你?!
刘邦拿得起放得下,脸皮厚得能开坦克,这是专业级流氓的基本素质和重要从业标准。
相比而言,朱元璋就没有这样从容放松的心态了。朱元璋起初投奔黄巾军,无非是不想饿死,结果,经过十多年打拼,他得到的远不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而是率土率士、王土王臣这么一片大得无以复加的家业。老农民对钱财,绝对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总是要深藏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要不怎么能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搞笑故事。
朱元璋当皇帝后,一点也不轻松,“寝不交枕,忧悬于心”,他劳心甚至忧惧。刚登基不久,安排专人每天五更时分,在城门的鼓楼上吹起号角,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比之卧薪尝胆,不仅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不是一个量级——人家朱老师是当皇帝后还保持如此高的革命警惕呀。
刘邦和朱元璋的太子都比较懦弱,而且都有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但刘邦只对武将特别是拥有军队且有谋逆企图的武将动手,像萧何张良之类的文官则十分倚重。而朱元璋像经营农家院落一样,管理着帝国。除了儿孙,一个都不相信,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每天的工作量那是相当大了,累得精神错乱神经衰弱;为了儿孙,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什么开国元勋、儿女亲家、淮西军事集团,统统摆平个个搞掂手起刀落一个不留。
第四,朱元璋自卑心理比刘邦重
中国的开国皇帝除了李氏、赵氏等几个达官显贵之外,大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身低贱,二是没有文化,三是具备流氓习性。
在这方面,刘邦与朱元璋大同小异,但刘邦自卑心理不重,对出身好、文化高的人比较友善,不仅创业时兼收并蓄,守成后也能委以重任。只要你不谋反,我就不收拾你。所以,他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等人,官位显赫,而且寿终正寝,结局都不错。
朱元璋就不行了,他的自卑与生俱来,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迁而改变。猜忌和自卑产生自私、愚昧、残暴,他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斯文扫地,看别人的人格尊严像小姐那样被搞来搞去。臣子才能越出众,他越忌恨,越自卑,干脆除之而后快。胡惟庸、李善长、刘基,都是经天纬地的人物,都被朱元璋一一收拾了,有的还被灭族。只有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和汤和6人算是善终,而常遇春,李文忠,邓愈都死在胡惟庸或蓝玉案前。同时他借胡案废掉宰相的职位,且建立五军都督府,大幅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五,性需求性取向不同
刘邦好色是出了名的。史记里司马迁说他在鸿门宴前夕,钱财无所图,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不搞女人了,就说明志向远大抱负宏伟,真不知道司马是根据何种标准确定的。
朱元璋对女人似乎不太感兴趣,甚至有点性冷淡,他与马皇后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帝王里的模范夫妻。他对女人的兴趣不是生前享用,而是死后占有。他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之制,OVER之前,下旨嫔妃为其殉莽。明孝陵里,葬有朱元璋嫔妃40人,有两人先于他病故,其余38人都是殉葬。朱元璋恢复野蛮的人殉制度后,子孙跟着效法,明成祖长陵殉葬16人,明仁宗献陵5人,明宣宗景陵10人,明景帝在其兄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后仍有几名嫔妃从殉。
刘邦花心、耳朵软,虽然废立太子没有成功,但政治上的恶果很明显,最终导致吕后专权。而朱元璋呢,自恃高明,总认为自己的子孙靠得住。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孙子朱允汶说:我把对你有威胁的人都收拾了,你就安心坐江山吧,一旦有事,你的叔叔们会很快来替你解围。孙子反问:要是叔叔们造反呢?朱元璋无言以对。
聪明过头的朱元璋过高估计了,朱允坟君临天下后,其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对黄齿小儿俯首称臣,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朱允炊穿架装、揣度牌,“大地山河一担挑,四大皆空相”,凄惶逃离京都,杳杳渺渺不知所终,儿子终夺了孙子的天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l3573711
2010-11-26 · TA获得超过3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地位显赫的开国布衣皇帝:一是汉高祖刘邦,再是明太祖朱元璋,刘、朱二人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汉朝与明朝都成为中国的“大朝”、“盛朝”。朱元璋也为此自豪,称“惟公与我起布衣而有天下”,其中的“公”,即指汉高祖刘邦。

但他们两个皇帝在夫妻生活中,或者说后宫生活上面,在帝王史上却留下了截然不同的一面。这里,便来聊聊刘邦与朱元璋的故事,特别是在“夫妻生活”上的不同。

刘皇帝与朱皇帝是“哥们皇帝”

刘邦是朱元璋的偶像,这已为史学认同。

当年,朱元璋称帝后,拜祭历代帝王庙时,仅给刘邦敬了一杯酒,原因就在这句话里——“惟公与我起布衣而有天下”:两人一样都是从平头老百姓起家当上皇帝的。

从史书的记载上看,刘邦与朱元璋这两位“皇帝哥们”出身和经历有相似之处。都起于淮楚之地,刘邦是今天徐州人,朱元璋是凤阳人,两地相距并不很远,在历史上交流频繁,习俗相通。

在位时,都很有作为,在巩固政权的手段上,治国谋略是惊人的相似,就是初期杀尽出生入死的文武忠臣,刘邦身边的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他杀了。朱元璋也是,开国之臣李善长让他逼自杀了,大将军徐达让他赐发物蒸鹅给弄死了。

在休养生息政策上,刘邦和朱元璋都采取了不少有益于民众的措施,促进了当时社会稳定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刘皇帝在前,朱又视之为偶像,如果说明代的政策是承袭了汉制,似无不可,有一脉相承之迹象,当然说受到影响可能更恰当。

刘皇帝朱皇帝女色喜爱程序不同

但是,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对待女色上,在后宫生活中的反差相当大。

在性生活,在美色消费方面,刘邦是很滥的,性取向混乱。而因为汉皇在性事上的随便,史上有“烂汉脏唐”的说法。

秦汉时期从民间到宫里,纵欲之风盛行(目前出土有大量汉代性用具,就是一个佐证);很可能刘邦的性取向即受此淫风的影响,而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给刘邦的丰功伟绩上抹了一笔黑。

朱元璋在这方面的形象似乎很好。虽然滥杀了众多大臣,亦有众多嫔妃,但那是中国传统帝王专制制度造成的,比起刘邦,可以说朱元璋在性事方面规矩多了,特别钟情于妻子马秀英。

马氏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好皇后,她死后,朱元璋多年不册立新后,如果在民间,他们真的就是一对“模范夫妻”了。

假如要在帝王中评模范丈夫,刘邦自然就没有资格了,朱元璋倒是最佳人选。

刘邦未当皇帝前的“性史”

先来聊聊刘邦的后宫。

多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的后宫是充满血腥味的。刘邦的正妻吕后,名雉,字娥姁,今山东单县人,迁居徐州沛县。吕后在中国众多的皇后中,算是心毒手狠、极有心计的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唐代的武则天,想来就数她最著名了。

刘邦是徐州市沛县阳里村人(一说今丰县城西),本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整日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无所不会,40岁时还是光棍一个。

这么大的人还没有老婆,怎么解决性需要?除了嫖娼,刘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找性伙伴,常年与一个姓曹的女人鬼混,还把曹肚子搞大,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肥。刘邦当了皇帝后,刘肥被立为齐王,这是后话。

虽然是个混混,但刘邦脑子好使,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后来,经人指点,给当地的官员跑腿,混上了泗水亭长。从此,他与县里一班官员有了来往,如萧何、曹参、夏侯婴。虽然已是个地方小官,但因为有劣迹在前,此时仍娶不到老婆,良家不愿把闺女嫁给这个“流氓”。

但贵人自有吉相,《汉书·高帝纪》(卷1)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据说吕雉的父亲会相面,觉得刘邦相貌不俗,有将王之相,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当时已是“大龄女青年”的闺女吕雉嫁给刘邦,刘邦这才有了老婆。

其实,在今天看来吕雉嫁给刘邦时并不算大,才25岁。当时乡亲们都嘲笑刘邦的老丈人嫁女行为很愚蠢,刘邦后来做了皇帝,村人才知道吕父的眼光是如何厉害。吕雉当年也觉得丈夫将来会有出息,据说她看到,刘邦到哪头顶上总有一团祥云跟着。

刘邦老婆是“偷情”高手

吕雉其实并非良家闺女,并不守妇道,还曾“红杏出墙”呢。

在刘邦与项羽南征北战,连性命都不保时,吕雉却在家里与同村的名叫审食其的男人勾搭成奸。本来刘邦考虑自己常年征战在外,家里无人照应,让审食其帮着照料自己妻小的,谁想性欲难忍的吕雉却与他眉来眼去,日久生情,在家过起了“夫妻生活”。

后来,项羽把他们作为人质扣留时,吕雉与审食其仍同食同宿,外人竟然发现不了,故有史学家称吕雉不只是“毒妇”,还是“偷情高手”。

刘邦称帝后,吕雉还提请封审食其为“辟阳侯”,为刘邦同意。此后,两人“偷情”时,审食其在床上更卖力了,答谢吕雉为自己的努力。刘邦虽然是战场上的大丈夫,但在情场上则是戴绿帽的皇帝,后宫失守啊。

可叹的是,他死时也不知此事啊(也许是故意装着不知)!

刘邦与戚夫人的“一夜情”

吕雉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除了惠帝刘盈,还有鲁元公主。但吕雉好争风吃醋,在当了皇后后更做了许多“人做不出来”的事情,如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国历史上最毒“毒妇”的骂名。

刘邦是很有女人缘的,结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后一样走桃花运。在与项羽争夺江山期间,前期老吃败仗,但却收获到了一个年轻美貌、后来影响后宫的女人——戚夫人。

得到戚夫人的故事很浪漫,说是有一次败给项羽后,连饭也没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见一个老人。老人姓戚,带着18岁的闺女在此躲避战乱。一见带兵的刘邦,老人吓得连忙下拜,并带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给他吃。

刘邦见到老人的闺女,顿时动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后,心中窃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说相面先生讲他闺女有贵人之相,难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缘?于是要把闺女许给刘邦为妻。

虽然说刘邦心里暗喜,考虑家有妻室,已有吕雉,也客气了一番才应下。据说,刘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带作为定情之物,老人当晚便让闺女陪刘邦睡觉了,刘邦这第二位“老岳父”看来比今天的父母们还想得开呢。

但因为这次“一夜情”,戚家闺女从此跟定了刘邦,后来成为刘邦后宫的宠妃。

到此,刘邦已有了三个女人,一个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吕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刘邦后宫女人争风吃醋隐情

刘邦与吕雉的感情本来是不错的,她毕竟是打光棍时的发妻。

但在夺了天下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吕雉比戚夫人大多了,戚与刘邦“一夜情”时,是才18岁的黄花大闺女,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之一;而吕当年是有嫁不出去之嫌的女人。年龄一大,吕雉自然就成了“豆腐渣”,年老色衰敌不过戚氏。两人分别当了刘邦的皇后和爱妃(夫人)后,就开始明争暗斗起来了。

起先戚夫人占上风,刘邦每次外出都由戚夫人陪侍,而把吕后丢在后宫。戚夫人长得漂亮,歌舞也好。乐得刘邦天天把美人搂在怀里,而冷落了吕后,渐渐刘邦与吕后之间的情感就出了问题。

本来已定下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戚夫人却希望让自己10岁的儿子如意继位。刘邦也不看好刘盈,觉得性格不像自己,而如意却很聪明,有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当刘邦把自己废太子的想法拿到朝中商议时,如果不是有口吃的大臣周昌冒死力谏,戚夫人的阴谋差点就成了。

后来,戚夫人又多次向刘邦提出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事情,但年老的刘邦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在吕后的精心策划下,太子的势力已形成,没有办法废了。年幼的如意被迫离开京城到三千里外的封地为王。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史称惠帝。贵为太后的吕雉卷土重来,“恶毒妇人心”显露了出来。她第一件事情是把“情敌”戚夫人罚为奴隶,让人用钳子把她的一头秀发统统拔光,搞成了秃子,罚她去舂米劳动,限每天要舂一石,如果少半升则要打她一百棍。

据《汉书》记载,自知命运不济的戚夫人悲从心中来: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隔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吕后闻讯,心生毒计,把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诱进京城,暗暗把他毒死了。如意死时是七窍出血,连已称帝的刘盈也于心不忍,大哭了一场,用王的礼仪将同父异母的如意葬了,谥号隐王。

但就这样还不解恨,吕雉最后用“人彘”之刑把戚夫人活活给弄死了。自己的兄弟死后,刘盈很悲伤的,但吕后竟然让他去看“人彘”表演。刘盈也不知“人彘 ”为何物,便跟着太监去看了,七弯八绕到一间厕所里,看到一个血人,四肢全被砍了,眼珠被挖了,剩下两个血窟窿,人还没有死,身子还能动,嘴一张一张的。

刘盈便问太监这是什么,一听是戚夫人,他差点被吓晕了。原来,吕雉对戚夫人下了毒手,施了酷刑后,又给她硬灌了药,让她听不见,不能语,半死不活地扔到了厕所里。惠帝因为受此惊吓,从此也不敢“治天下”了,终日饮酒作乐,仅做了七年皇帝就死了。

吕后的恶毒其实与刘邦有直接关系:他没有处理好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特别是在称帝后十分好色,纵欲,把宠爱全给了年轻美貌的戚夫人,让结发之妻吕后独守冷宫,从常理上讲,吕后对戚夫人怀有不满是可以理解的。戚夫人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也是感到刘邦死后自己的日子会很难过的,所以才希望刘邦废了刘盈。

刘邦在历史上是个十足的淫乱皇帝,他不仅十分好女色,性取向也十分混乱,还是个同性恋,或者说“双性恋”。他的男宠据说叫籍孺,刘邦经常与他同寝共枕。

刘邦的同性恋取向,可能与汉代人相信“美男破老”的习俗有关。道家养生有一种说法,年老男人与年轻的美少男同房可以延年益寿。

从这性事上可以看出,在女色节制方面,刘邦确实是不能与朱元璋相比的。

新媳妇为救朱元璋烫伤乳房

再聊聊朱元璋的后宫。

刘邦没有一个好的皇后,朱元璋的后宫却很幸福,自然是因为皇后马秀英的仁慈。因为马皇后的出现,中国帝王的后宫里才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

在与马秀英认识前,朱元璋不像刘邦那样有前科,既无情人,也不游手好闲。他放过牛,做过和尚。因为瘟疫,家里的人全死光了。因为贫穷,父母哥兄死后只能用草席埋了了事。朱元璋成了孤儿,可以说家境比当年的刘邦差多了。

但就是这样,《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

“奋起淮甸,仗剑渡江,英贤云集,平伪汉,伐伪昊,定关中,廓清中原,遂平元都,混一海宇,不十年而成大业。”

与刘邦一样,朱元璋的妻室也是人家“送”的。不同的地方是,刘邦是名声不好,娶不到,朱元璋则因家里贫寒,娶不起。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其时还是一个穷和尚。郭子兴是安徽定远县有名的土财主,因无法忍受元人的欺侮,在濠州发动起义。

收了朱元璋后,郭子兴常带他在身边,当亲兵用。

在智慧上,朱元璋与刘邦都有过人的地方。因为有勇有谋,才受到郭子兴的信任和器重,投奔两个月后,郭子兴与夫人张氏做主,将义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这样也好拴住朱元璋的野心,让他忠心效劳。

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亲名字不详,史书上只称“马公”,母亲叫郑媪,在马秀英很小的时候就死了。马秀英的父亲因为杀了人,从宿州逃到定远,把闺女托付给有交情的郭子兴,这样马秀英成了郭子兴的义女,寄养郭家。

后来,马父客死他乡,郭子兴待马秀英更如亲生闺女,据说亲自教她读书写字。马氏长大后,端庄秀丽,但天生一双大足,时人称天足,未缠过脚。因为这双脚,民间戏称马秀英为“马大脚”。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后,很是疼爱自己这位小和尚出身的丈夫。据说有一次因为伤了郭子兴的面子,郭一气之下将他关了禁闭,也不给吃的。还是新媳妇的马秀英一听急了,从伙房偷了一个刚出锅的馒头送给朱元璋,路上碰巧碰到了义母张氏,便慌忙把馒头往怀里藏,结果把乳房都烫伤了,可见朱元璋与马秀英之间的恩爱程度。

朱元璋不再另立皇后之谜

正因为这样,朱元璋当皇帝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皇后马娘娘,生怕马秀英不高兴。而马氏因为恪守妇道,人品好,后宫嫔妃没有人不服,史学家称马氏是一个称职贤惠宽厚仁慈的正宫娘娘。

史书上对马皇后多有褒言,《明通鉴》称:

后,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佐上定天下,恒劝以不嗜杀人为本。及册为皇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妃嫔、宫人皆厚待之。命妇入朝,如家人礼。爱诵《小学》,尝求上表章。上决事或震怒,辄随事微谏。虽上性严,为缓刑,戮者数矣。

从这段记载上可见,吕雉与马秀英是两个完全不能相比同论的皇后,一个恶毒,一个仁慈;一个不守妇道,搞乱后宫,一个恪守女道,稳定后宫;一个烦神,一个省心。

在这一点上,刘邦确实是不幸的,而朱元璋则是幸运的。马皇后为他生育了不少儿子,《历代陵寝备考》称,“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注,有史书称马皇后不能生育,朱棣非其亲生),还为他的政事操心。

马皇后多次劝朱元璋:“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欲得贤人,共理天下。”如果不是马皇后,朱元璋还不知要滥杀多少人呢。而刘邦的皇后吕雉呢,则嫉贤妒能,为了坐稳自己的皇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朱元璋也深知自己妻子的贤能,在马皇后生病后,朱元璋为她请来了良医,还亲自送饭,亲手喂药,大臣也为她祷祀。《明通鉴》载,马皇后告诉朱元璋:

“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诸医乎?”

《国榷》也称:

后微时,依郭子兴家,事上备极艰苦。每佐征讨大策,补缝行间,虽贵极,谦素不渝。上或谴怒,辄婉辞。朝夕尚食,手剂之,其谨微类此。疾笃,不复饮药。曰:“药无益,徒为医者累”。

临死时,朱元璋问她有什么话留下,她说,“愿陛下求贤纳才,慎终如始。”洪武十五年,马皇后死了,时年51岁。当时朱元璋是泪如雨下,至死也没有再立一个皇后。

死后,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嘉靖十七年,加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明史·后妃传》)。

朱元璋到底碰过多少女人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

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

《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40名。

具体见《国榷》中记载,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贵妃孙氏、淑妃李氏、安妃郑氏、庄清安荣惠妃崔氏、安妃达氏、碽妃、宁妃郭氏、惠妃郭氏、顺妃胡氏、郜氏、韩氏、余氏、杨氏、周氏、贵妃赵氏、贤妃李氏、惠妃刘氏、丽妃万氏,等等。

朱元璋对女人管理很严,甚至很残酷。一旦发现身边的女人对他不忠,或如刘邦的老婆吕雉那样有“红杏出墙”之嫌,那必死无疑。民间有一种说法,朱棣非马皇后所生,其母亲是碽妃。但生下朱棣后,碽妃便受铁裙之刑惨死。

“铁裙刑”是中国古代男人惩罚不忠女人的一种酷刑:将铁片做成刑具,形如裙子,逼犯人穿到身上,然后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刑具受热,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铁烙,其惨状不言而喻,结果可想而知。

碽妃怀孕不足月便产子,受铁裙之酷刑。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早产的女人?原来朱元璋怀疑她与人私通怀孕。当然,朱棣生母之死是一种民间传说,并不真实。但是,从中透露出朱元璋对待不忠女人的态度,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性生活态度决定历史形象

汉、明两朝的帝王们,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两朝都出了很多风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汉武帝“金屋藏娇”、汉成帝“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纵欲”、明世宗“炼丹恋色”。

但是,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却独独没有“荒淫皇帝”的骂名,令人称奇。

刘邦不同了,同样是开国之君,民间则认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这到底为何?对性生活的态度决定历史形象。

刘邦与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明显区别,也许还与他们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关,不过最终还是各人在对待女色、对待妻子(皇后)态度上的不同所致。

刘邦一见吕后年老色衰,就拿结发妻子不当妻子了,而独宠戚夫人。朱元璋则不同,虽然马皇后生的是一双大脚,这在过去是很丑的女人,但朱元璋一直视之如贤妻。马皇后病了,他是“朝夕尚食,手剂之”。这种只能在寻常夫妻中才能看到的情形,出现在朱元璋的后宫中,实在是难得啊。

马皇后在朱元璋的女色消费上,也不是不管不问的,还是有节制的。但马皇后对朱元璋并不采取性控制的手段,让他专宠她一人(事实上也不可能),而是允许、甚至鼓励朱元璋纳妃子,包括前朝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有人称是朱棣生母,后文会说此事)、朝鲜女人李氏、对手陈友谅的小老婆。如果是吕后,这些女人恐怕早给折磨死了。但马皇后却很好地理顺了这么多女人之间的关系,宽厚仁慈,同样难得!

家有贤妻旺夫啊。对于帝王来说,这道理是一样的。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在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评价,我想与两人皇后的优劣不无关系。但归根到底,还是与两人对性生活态度的不同造成的。

如果刘邦如朱元璋那样,性生活讲点规矩,对老婆善待一点,吕雉的行为或许也会收敛一些的。可能吕雉当年真的就是这样想的——你刘邦能乱搞女人,我为什么不能养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HINA〗33d9
高赞答主

2010-11-26 · 你的赞同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哦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第一,两人是同乡
刘邦是苏北沛县人,这没有异议,沛公嘛。朱元璋的籍贯,一般都说为安徽凤阳,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有年荒嘛。其实,朱元璋祖籍是江苏沛县。

第二,都是政治婚姻
刘邦娶了吕雉,朱元璋娶了马秀英,这两个女人都很不一般。吕雉嫁给刘邦,是因为吕雉的爹发现刘邦有帝王之相,能成大器。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是因为郭子兴发现朱元璋是个人才,出于笼络人心的考虑,将养女许配给他。
这两对夫妻,不管婚后感情如何,结婚时,都是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
第三,朱元璋效法刘邦施政
刘邦定都长安之后,曾经把10万大户强制迁离本土,填实关中,强本弱末。朱元璋觉得这个法子挺好,效法。公元1367年,也就是他登基前一年,他消灭了最后一个政敌、苏北老乡盐城大丰籍盐商张士诚政权后,立即把一大批苏州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

区别,首先,身份不同
刘邦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草根阶层,好歹还当个亭长,也算是乡镇干部。
两人虽然都是流氓无产者,但身份不太一样,刘邦是体制内干活、体制外思想的流氓,放荡豁达得比较彻底。朱元璋是一个工于心计苦心经营的游民,是铁杆的贫下中农。
朱元璋当皇帝后,心里老自卑了。他总想攀附个名人,以显示自己的出身。老朱家最有名的算朱熹了,他曾经动过念头,但总觉得太牵强,不大好意思说出口。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刘邦。刘邦也是起自寒微,而且也是开国之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朱元璋心底以刘邦为楷模,他不再讳言自己出身寒微,有时甚至强调一下以自我欣赏,统治信心一下提高了至少30个百分点。
其次,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没有回头路。他的造反完全是自找,没有丝豪逼迫的成份。这不仅与朱元璋不同,与李自成也有异。
李自成举事前是个驿卒,相当于乡镇邮电所长之类的小官。崇祯当皇帝不久,为了节省开支,整编吏制裁撤冗员。他下了岗失了业,又不愿种地,又当不了官,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咋办?只能造反。
朱元璋呢,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
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也不过分。
虽然他幼年便具有报复性、攻击性强的性格倾向,但在25岁之前,哪怕再穷困潦倒,他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叛逆举动。朱元璋当皇帝的理想是逐步形成的,他老谋深算,吃苦耐劳,苦心经营,在实践中发展、发展中实践,不断成功,节节胜利,最后大势所趋面南背北位尊九五成了正统,被命运波澜推上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地位。
再次,对江山的根本态度不同
刘邦得了江山,通体舒泰,十分放松,沉醉于美酒妇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把玩女人。吃饱喝足玩够了,打着饱嗝捎带讽刺他爹:你当年不是说我没出息,不如老大老二的吗?现在还不是我刘老三养着你?!
刘邦拿得起放得下,脸皮厚得能开坦克,这是专业级流氓的基本素质和重要从业标准。
相比而言,朱元璋就没有这样从容放松的心态了。朱元璋起初投奔黄巾军,无非是不想饿死,结果,经过十多年打拼,他得到的远不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而是率土率士、王土王臣这么一片大得无以复加的家业。老农民对钱财,绝对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总是要深藏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要不怎么能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搞笑故事。
朱元璋当皇帝后,一点也不轻松,“寝不交枕,忧悬于心”,他劳心甚至忧惧。刚登基不久,安排专人每天五更时分,在城门的鼓楼上吹起号角,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比之卧薪尝胆,不仅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不是一个量级——人家朱老师是当皇帝后还保持如此高的革命警惕呀。
刘邦和朱元璋的太子都比较懦弱,而且都有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但刘邦只对武将特别是拥有军队且有谋逆企图的武将动手,像萧何张良之类的文官则十分倚重。而朱元璋像经营农家院落一样,管理着帝国。除了儿孙,一个都不相信,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每天的工作量那是相当大了,累得精神错乱神经衰弱;为了儿孙,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什么开国元勋、儿女亲家、淮西军事集团,统统摆平个个搞掂手起刀落一个不留。
第四,朱元璋自卑心理比刘邦重
中国的开国皇帝除了李氏、赵氏等几个达官显贵之外,大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身低贱,二是没有文化,三是具备流氓习性。
在这方面,刘邦与朱元璋大同小异,但刘邦自卑心理不重,对出身好、文化高的人比较友善,不仅创业时兼收并蓄,守成后也能委以重任。只要你不谋反,我就不收拾你。所以,他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等人,官位显赫,而且寿终正寝,结局都不错。
朱元璋就不行了,他的自卑与生俱来,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迁而改变。猜忌和自卑产生自私、愚昧、残暴,他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斯文扫地,看别人的人格尊严像小姐那样被搞来搞去。臣子才能越出众,他越忌恨,越自卑,干脆除之而后快。胡惟庸、李善长、刘基,都是经天纬地的人物,都被朱元璋一一收拾了,有的还被灭族。只有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和汤和6人算是善终,而常遇春,李文忠,邓愈都死在胡惟庸或蓝玉案前。同时他借胡案废掉宰相的职位,且建立五军都督府,大幅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五,性需求性取向不同
刘邦好色是出了名的。史记里司马迁说他在鸿门宴前夕,钱财无所图,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不搞女人了,就说明志向远大抱负宏伟,真不知道司马是根据何种标准确定的。
朱元璋对女人似乎不太感兴趣,甚至有点性冷淡,他与马皇后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帝王里的模范夫妻。他对女人的兴趣不是生前享用,而是死后占有。他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之制,OVER之前,下旨嫔妃为其殉莽。明孝陵里,葬有朱元璋嫔妃40人,有两人先于他病故,其余38人都是殉葬。朱元璋恢复野蛮的人殉制度后,子孙跟着效法,明成祖长陵殉葬16人,明仁宗献陵5人,明宣宗景陵10人,明景帝在其兄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后仍有几名嫔妃从殉。
刘邦花心、耳朵软,虽然废立太子没有成功,但政治上的恶果很明显,最终导致吕后专权。而朱元璋呢,自恃高明,总认为自己的子孙靠得住。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孙子朱允汶说:我把对你有威胁的人都收拾了,你就安心坐江山吧,一旦有事,你的叔叔们会很快来替你解围。孙子反问:要是叔叔们造反呢?朱元璋无言以对。
聪明过头的朱元璋过高估计了,朱允坟君临天下后,其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对黄齿小儿俯首称臣,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朱允炊穿架装、揣度牌,“大地山河一担挑,四大皆空相”,凄惶逃离京都,杳杳渺渺不知所终,儿子终夺了孙子的天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快快回答快拿分
2010-11-26 · TA获得超过6.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84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588万
展开全部
第一,两人是同乡
刘邦是苏北沛县人,这没有异议,沛公嘛。朱元璋的籍贯,一般都说为安徽凤阳,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有年荒嘛。其实,朱元璋祖籍是江苏沛县。

第二,都是政治婚姻
刘邦娶了吕雉,朱元璋娶了马秀英,这两个女人都很不一般。吕雉嫁给刘邦,是因为吕雉的爹发现刘邦有帝王之相,能成大器。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是因为郭子兴发现朱元璋是个人才,出于笼络人心的考虑,将养女许配给他。
这两对夫妻,不管婚后感情如何,结婚时,都是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
第三,朱元璋效法刘邦施政
刘邦定都长安之后,曾经把10万大户强制迁离本土,填实关中,强本弱末。朱元璋觉得这个法子挺好,效法。公元1367年,也就是他登基前一年,他消灭了最后一个政敌、苏北老乡盐城大丰籍盐商张士诚政权后,立即把一大批苏州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

区别,首先,身份不同
刘邦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草根阶层,好歹还当个亭长,也算是乡镇干部。
两人虽然都是流氓无产者,但身份不太一样,刘邦是体制内干活、体制外思想的流氓,放荡豁达得比较彻底。朱元璋是一个工于心计苦心经营的游民,是铁杆的贫下中农。
朱元璋当皇帝后,心里老自卑了。他总想攀附个名人,以显示自己的出身。老朱家最有名的算朱熹了,他曾经动过念头,但总觉得太牵强,不大好意思说出口。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刘邦。刘邦也是起自寒微,而且也是开国之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朱元璋心底以刘邦为楷模,他不再讳言自己出身寒微,有时甚至强调一下以自我欣赏,统治信心一下提高了至少30个百分点。
其次,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没有回头路。他的造反完全是自找,没有丝豪逼迫的成份。这不仅与朱元璋不同,与李自成也有异。
李自成举事前是个驿卒,相当于乡镇邮电所长之类的小官。崇祯当皇帝不久,为了节省开支,整编吏制裁撤冗员。他下了岗失了业,又不愿种地,又当不了官,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咋办?只能造反。
朱元璋呢,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
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也不过分。
虽然他幼年便具有报复性、攻击性强的性格倾向,但在25岁之前,哪怕再穷困潦倒,他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叛逆举动。朱元璋当皇帝的理想是逐步形成的,他老谋深算,吃苦耐劳,苦心经营,在实践中发展、发展中实践,不断成功,节节胜利,最后大势所趋面南背北位尊九五成了正统,被命运波澜推上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地位。
再次,对江山的根本态度不同
刘邦得了江山,通体舒泰,十分放松,沉醉于美酒妇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把玩女人。吃饱喝足玩够了,打着饱嗝捎带讽刺他爹:你当年不是说我没出息,不如老大老二的吗?现在还不是我刘老三养着你?!
刘邦拿得起放得下,脸皮厚得能开坦克,这是专业级流氓的基本素质和重要从业标准。
相比而言,朱元璋就没有这样从容放松的心态了。朱元璋起初投奔黄巾军,无非是不想饿死,结果,经过十多年打拼,他得到的远不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而是率土率士、王土王臣这么一片大得无以复加的家业。老农民对钱财,绝对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总是要深藏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要不怎么能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搞笑故事。
朱元璋当皇帝后,一点也不轻松,“寝不交枕,忧悬于心”,他劳心甚至忧惧。刚登基不久,安排专人每天五更时分,在城门的鼓楼上吹起号角,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比之卧薪尝胆,不仅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不是一个量级——人家朱老师是当皇帝后还保持如此高的革命警惕呀。
刘邦和朱元璋的太子都比较懦弱,而且都有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但刘邦只对武将特别是拥有军队且有谋逆企图的武将动手,像萧何张良之类的文官则十分倚重。而朱元璋像经营农家院落一样,管理着帝国。除了儿孙,一个都不相信,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每天的工作量那是相当大了,累得精神错乱神经衰弱;为了儿孙,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什么开国元勋、儿女亲家、淮西军事集团,统统摆平个个搞掂手起刀落一个不留。
第四,朱元璋自卑心理比刘邦重
中国的开国皇帝除了李氏、赵氏等几个达官显贵之外,大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身低贱,二是没有文化,三是具备流氓习性。
在这方面,刘邦与朱元璋大同小异,但刘邦自卑心理不重,对出身好、文化高的人比较友善,不仅创业时兼收并蓄,守成后也能委以重任。只要你不谋反,我就不收拾你。所以,他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等人,官位显赫,而且寿终正寝,结局都不错。
朱元璋就不行了,他的自卑与生俱来,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迁而改变。猜忌和自卑产生自私、愚昧、残暴,他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斯文扫地,看别人的人格尊严像小姐那样被搞来搞去。臣子才能越出众,他越忌恨,越自卑,干脆除之而后快。胡惟庸、李善长、刘基,都是经天纬地的人物,都被朱元璋一一收拾了,有的还被灭族。只有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和汤和6人算是善终,而常遇春,李文忠,邓愈都死在胡惟庸或蓝玉案前。同时他借胡案废掉宰相的职位,且建立五军都督府,大幅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五,性需求性取向不同
刘邦好色是出了名的。史记里司马迁说他在鸿门宴前夕,钱财无所图,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不搞女人了,就说明志向远大抱负宏伟,真不知道司马是根据何种标准确定的。
朱元璋对女人似乎不太感兴趣,甚至有点性冷淡,他与马皇后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帝王里的模范夫妻。他对女人的兴趣不是生前享用,而是死后占有。他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之制,OVER之前,下旨嫔妃为其殉莽。明孝陵里,葬有朱元璋嫔妃40人,有两人先于他病故,其余38人都是殉葬。朱元璋恢复野蛮的人殉制度后,子孙跟着效法,明成祖长陵殉葬16人,明仁宗献陵5人,明宣宗景陵10人,明景帝在其兄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后仍有几名嫔妃从殉。
刘邦花心、耳朵软,虽然废立太子没有成功,但政治上的恶果很明显,最终导致吕后专权。而朱元璋呢,自恃高明,总认为自己的子孙靠得住。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孙子朱允汶说:我把对你有威胁的人都收拾了,你就安心坐江山吧,一旦有事,你的叔叔们会很快来替你解围。孙子反问:要是叔叔们造反呢?朱元璋无言以对。
聪明过头的朱元璋过高估计了,朱允坟君临天下后,其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对黄齿小儿俯首称臣,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朱允炊穿架装、揣度牌,“大地山河一担挑,四大皆空相”,凄惶逃离京都,杳杳渺渺不知所终,儿子终夺了孙子的天下。

参考资料: http://iask.sina.com.cn/b/9578420.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