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隋朝时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隋朝在对外交往上,主张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各藩属国奉隋朝为宗主国,定期朝贡,各国和平相处。如果有国家不愿意臣服,必要时隋朝会采取战争的手段威服之。如果有国家侵犯另一国,隋朝为了维护朝贡体制会帮助弱国击败强国。如果各国臣服隋朝,隋朝也给予优惠回馈。在这样外交理念下出现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然而隋炀帝过度夸耀,浪费不少人力与物力。
北方方面,突厥汗国在土门可汗灭柔然后成为漠南漠北的强国,北朝各国莫不进贡突厥。然而在佗钵可汗死后突厥大乱,同时共出现5个可汗,沙钵略可汗为大可汗、时庵逻为第二可汗、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玷厥为达头可汗等。583年,由于隋朝不再进贡突厥,在加上北周千金公主的请求,沙钵略可汗决定发兵南侵,史称隋与突厥之战。经过多次战役,隋文帝打败突厥,并用长孙晟计谋使突厥汗国正式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599年东突厥启民可汗战败降隋,611年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亦战败降隋朝,突厥的威胁暂时解除。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与高句丽交易,率军入其境。韦云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击败契丹军。606年东突厥启民可汗入朝时,隋炀帝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隔年隋炀帝到榆林,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隋炀帝还赠送大量丝织品。隋炀帝又命宇文恺临时造出大殿,称“观风行殿”。当地外族以为是神功,每望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走路不敢骑马。然而隋末民变时,各地群豪如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等人纷纷向东突厥称臣求援。突厥协助他们叛乱以弱化隋朝。
南方方面,南中地区由隋廷派兵驻守南宁州(即南朝时期的宁州),但实际上由当地豪族爨氏管辖,爨氏也发展成民族。不久爨族反隋,597年隋文帝遣史万岁率兵征讨,至西洱河、滇池一带击败。爨族主要人物爨震、爨玩入朝,被隋文帝所杀。到隋末时爨族分裂成东、西两爨,东爨称“乌蛮”、西爨称“白蛮”。西爨由六个部落组成,又称六诏。六诏中蒙舍诏就是南诏和大理的前身。综观隋代在南中的经略,据学者方国瑜指出,是“多凭武力而少政治设施”。南海以南则有林邑、赤土、真腊与婆利国。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一带)。608年常骏等带着丝织物五千段送给赤土国国王瞿昙利富多塞。他从南海郡(广东广州市)出航到赤土国。国王也遣儿子那邪迦随常骏等来中国,隋炀帝赐那邪迦官位和物品。
东北亚有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与流求。高句丽是东北亚的强国,国都长安城(今平壤)。隋灭南朝陈后,高句丽平原王即备战防御隋军来犯。598年高句丽婴阳王率众万余人攻辽西。隋文帝借此发动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然而路徒险恶,死伤惨重,隋文帝只好退兵。随后婴阳王遣使请和,双方和平。后来隋炀帝继续走隋文帝受挫的旧路,607年由于高句丽与突厥联盟,隋炀帝于612年、613年与614年对高句丽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遭受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百济于隋文帝开皇初年遣使入隋,封为余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隋灭南朝陈时,有战船漂入海中,百济供给丰厚物资送回,并派使祝贺隋朝统一。隋炀帝攻高句丽时,百济亦曾在境内调动军,声言会协助隋军,实际上却是对高句丽保持友好,有意在两国之间图利。新罗于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为“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炀帝大业年间亦常遣使入隋[54]。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曾多次派使臣来华通好,600年就带沙门(即僧侣)数十人来隋朝学佛法。607年大和推古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向隋炀帝递交国书,然而其中“日没天子”一语过于傲慢,引得隋炀帝勃然大怒。次年小野妹子再次使隋,国书改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缓和双方关系。隋炀帝在608年也派裴世清回访日。隋炀帝于607年和608年两度派朱宽前往流求(疑为今日琉球或台湾),务求“慰抚”该国,但流求不从。610年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欢斯渴刺兜,俘男女数千人而去。在隋军征战期间,流求人曾到隋军当中,进行贸易活动。
北方方面,突厥汗国在土门可汗灭柔然后成为漠南漠北的强国,北朝各国莫不进贡突厥。然而在佗钵可汗死后突厥大乱,同时共出现5个可汗,沙钵略可汗为大可汗、时庵逻为第二可汗、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玷厥为达头可汗等。583年,由于隋朝不再进贡突厥,在加上北周千金公主的请求,沙钵略可汗决定发兵南侵,史称隋与突厥之战。经过多次战役,隋文帝打败突厥,并用长孙晟计谋使突厥汗国正式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599年东突厥启民可汗战败降隋,611年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亦战败降隋朝,突厥的威胁暂时解除。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与高句丽交易,率军入其境。韦云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击败契丹军。606年东突厥启民可汗入朝时,隋炀帝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隔年隋炀帝到榆林,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隋炀帝还赠送大量丝织品。隋炀帝又命宇文恺临时造出大殿,称“观风行殿”。当地外族以为是神功,每望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走路不敢骑马。然而隋末民变时,各地群豪如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等人纷纷向东突厥称臣求援。突厥协助他们叛乱以弱化隋朝。
南方方面,南中地区由隋廷派兵驻守南宁州(即南朝时期的宁州),但实际上由当地豪族爨氏管辖,爨氏也发展成民族。不久爨族反隋,597年隋文帝遣史万岁率兵征讨,至西洱河、滇池一带击败。爨族主要人物爨震、爨玩入朝,被隋文帝所杀。到隋末时爨族分裂成东、西两爨,东爨称“乌蛮”、西爨称“白蛮”。西爨由六个部落组成,又称六诏。六诏中蒙舍诏就是南诏和大理的前身。综观隋代在南中的经略,据学者方国瑜指出,是“多凭武力而少政治设施”。南海以南则有林邑、赤土、真腊与婆利国。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一带)。608年常骏等带着丝织物五千段送给赤土国国王瞿昙利富多塞。他从南海郡(广东广州市)出航到赤土国。国王也遣儿子那邪迦随常骏等来中国,隋炀帝赐那邪迦官位和物品。
东北亚有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与流求。高句丽是东北亚的强国,国都长安城(今平壤)。隋灭南朝陈后,高句丽平原王即备战防御隋军来犯。598年高句丽婴阳王率众万余人攻辽西。隋文帝借此发动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然而路徒险恶,死伤惨重,隋文帝只好退兵。随后婴阳王遣使请和,双方和平。后来隋炀帝继续走隋文帝受挫的旧路,607年由于高句丽与突厥联盟,隋炀帝于612年、613年与614年对高句丽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遭受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百济于隋文帝开皇初年遣使入隋,封为余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隋灭南朝陈时,有战船漂入海中,百济供给丰厚物资送回,并派使祝贺隋朝统一。隋炀帝攻高句丽时,百济亦曾在境内调动军,声言会协助隋军,实际上却是对高句丽保持友好,有意在两国之间图利。新罗于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为“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炀帝大业年间亦常遣使入隋[54]。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曾多次派使臣来华通好,600年就带沙门(即僧侣)数十人来隋朝学佛法。607年大和推古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向隋炀帝递交国书,然而其中“日没天子”一语过于傲慢,引得隋炀帝勃然大怒。次年小野妹子再次使隋,国书改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缓和双方关系。隋炀帝在608年也派裴世清回访日。隋炀帝于607年和608年两度派朱宽前往流求(疑为今日琉球或台湾),务求“慰抚”该国,但流求不从。610年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欢斯渴刺兜,俘男女数千人而去。在隋军征战期间,流求人曾到隋军当中,进行贸易活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