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时期和朱可夫矛盾最深的人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嘛,排除斯大林,(当然斯大林也很欣赏朱可夫才能,朱可夫在自传里也给予了斯大林很公正的评价,不像当时苏联其他人都一致批斯大林),朱可夫因为性格比较耿直而且脾气火爆有有着别人嫉妒的才能和战绩,所以他的确和苏军很多高级将领都有不和传言。首先就是科涅夫元帅,朱可夫曾经在莫斯科会战和1942年的西线(指东线战场的西线,就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战争中两次从斯大林手里保下科涅夫,后来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重用了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但科涅夫本人似乎对这些都不承认,后来的解放乌克兰的战役科涅夫成为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是苏军中绝对主力的存在,因此和朱可夫屡次发生职权冲突和战略考量上的冲突,尤其是45年柏林会战时两人因为同时担任柏林主攻方向方面军(乌克兰第一和白俄罗斯第一)的司令员,所以因为战功问题又起了冲突,冲突直到战后都没解决。赫鲁晓夫批朱可夫时科涅夫也作为主力反对朱可夫,可以说这两人结下的梁子还是很深的。除此之外比较著名的是罗科索夫斯基了,罗科和朱可夫是骑兵学院的老同学,其实关系还不错,但莫斯科会战时朱可夫曾经否认了罗科索夫斯基想要撤到伊斯特拉水库以东的意见并且下令让罗科索夫斯基的镇掘第16集团军强行顶住。再就是波兰解放后苏军开始着手向柏林方向进攻时,斯大林下令让朱可夫代替罗科索夫斯基成为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当时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攻正面正对的就是柏林,这等于是剥夺了罗科索夫斯基进攻柏林的权利,况且柏林又是罗科从斯大林格勒会战时的顿河方面军时就一直指挥的,感情很深,换掉他必然让他心里很不爽......但其实他也只是在自传里简单的埋怨吐槽一下罢了,并滑源不像科涅夫那样过激,毕竟老同学,关系还是铁😂。还有像朱可夫自己的参谋长索克洛夫斯基(不是罗科御让核索夫斯基)也和他有些不合,还有伏罗希洛夫(列宁格勒结下的梁子了)等等。但是支持朱可夫的也是有的,比如巴格拉米扬元帅就是朱可夫的铁杆粉丝了,还有华西列夫斯基也跟朱帅关系不错。
展开全部
就是斯大林本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朱可夫的回忆录
1965年,法国巴黎的世界通讯社拟出版苏联二次大战领导人回忆丛书,约稿名单中自然少不了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同意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不过他要求该书首先在国内出版,然后才在国外出版。朱可夫在1966年3月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全部手稿交给出版社,共1430张打字纸。
然而,编辑出版工作却耗时三年之久。元帅的回忆录严格说来算是一本举足轻重的军事史巨著,需要军事专家参与编辑工作。然而,尽管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现役的有关军官们,不论是军史研究所或军事出版社内的军人们,没有一个人愿作这部著作的编辑,毕竟元帅还未公开平没谨反。
最终,出版社得到上面的暗示: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希望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能提到他,战争时期,勃列日涅夫作为上校军官,在18集团军任政治部主任。但问题是朱可夫在战时从没见过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校。
怎么办?出版社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在书中杜撰了朱可夫元帅在战时视察第18集团军时,想见见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但是他不在,他到最前沿去了。就这样,勃列日涅夫的名字总算出现在朱可夫战争回忆录的手稿中。
1969年4月,朱可夫所著《回忆与思考》一书历经磨难,终于与读者见面。
[钩 沉]
■闻新芳
1945年5月1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世界反法西斯胜利阅兵式,200面德军军旗被抛在列宁墓前,朱可夫元帅骄傲地骑着白马检阅了苏军。
可就是这么一位功高盖世的民族英雄,死后,只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上留下了这么一点痕迹——约30厘米长的黑色大理石上刻着“朱可夫1896~1974”,背后的小格子里存放着他的骨灰。
顶撞斯大林
1937年,斯大林开始对苏联军队进行血腥的“大清洗”,许多高级将帅不是被杀害,就是锒铛入狱。朱可夫此时驻防在白俄罗斯军区,他已在红军中服役了近20年,悔闷从一个普通士兵升到了将军。尽管他历史清白,所在部队也深受斯大林信任,但仍然有人打报告诬陷朱可夫滥用职权,同时为几个国家的特务机关服务。这是朱可夫一生中面临的第一次严峻考验,决定他命运的有关文件已经准备好了,负责“清洗”的内务部工作人员已经出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斯大林却突然命“清洗”人员撤回,朱可夫幸运地逃过“清洗”。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那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都受到了斯大林重用,而其他人均被清洗。
1939年6月,躲过“大清洗”的朱可夫,升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最终合围日军,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枯前基将,次年升任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打得苏军措手不及,损失十分严重。是年7月29日,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向斯大林汇报作战计划。可当他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的话音还没落,斯大林就厉声地说:“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简直是胡说八道!”
朱可夫忍不住反驳:“斯大林同志,如果您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的话,您把我的职务撤掉好了,把我派到前线去,或许在那里我会对祖国有点用处。”在场的人愣了,这是斯大林啊!
一意孤行的斯大林,最终看到的是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而1941年9月6日,朱可夫率领预备队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中的首次进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从此,朱可夫就成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了,哪里危急,他就被派到哪里去——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斯克,一直到最后攻占柏林,朱可夫指挥了卫国战争中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获得了崇高威望,被誉为苏联“军神”。
1945年5月8日深夜,朱可夫主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
突然下台
二战后,朱可夫先后担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长等职。然而,“军神”在和平时期却是宦海沉浮,几起几落。
1953年斯大林逝世。在拥立赫鲁晓夫“即位”的过程中,朱可夫立了头功,正是他出头逮捕了赫鲁晓夫的对手贝利亚。赫鲁晓夫上任之初还算知恩图报,任命朱可夫为国防部长,并让他进入政治局。但1957年,赫鲁晓夫利用朱可夫在南斯拉夫访问之机,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指控朱可夫阴谋夺权,并免去其一切职务。
朱可夫回到离莫斯科不远的家乡,服了些安眠药,酣睡几个小时,醒来后吃点东西,再服安眠药,再睡过去……这样一直持续了15天。他在睡梦中回忆了过去的一切,一切得失荣辱都抛诸脑后,然后便钓鱼去了。接着,他向党中央提出去疗养,从此便退出了政治舞台。
关于朱可夫突然下台之谜,有人说朱可夫功高盖主,不识时务,而为最高权势者所猜疑和顾忌。但事实上,赫鲁晓夫之所以要解除朱可夫的职务,是因为两人在军队改革问题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赫鲁晓夫以改革者自居,军队的改革是他全盘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朱可夫却死守军队,不允许赫鲁晓夫插手改革,两人势成水火。另外,朱可夫曾动用军队帮助赫鲁晓夫巩固政权,这无疑是他的功劳。但是在战胜了对手后,赫鲁晓夫也开始对威望日增、权倾一方的朱可夫感到恐惧。这正是他要解除朱可夫国防部长职务的根本原因。
这场突变,无疑是朱可夫个人的重大悲剧,从此赋闲在家。即使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也没有被起用,晚景凄凉。
真心爱人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朱可夫饱受病魔摧残。更令他痛苦的是,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疏远甚至背叛了他。只有巴格拉米扬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位元帅冒着风险与他保持着友谊。
1965年,朱可夫与比他小31岁的女军医加林娜正式结为夫妇。朱可夫在28岁时与他的第一个妻子基叶夫娜结婚,生有两个女儿。1946年朱可夫又一次被贬下放,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朱可夫在乌拉尔军区司令员任上,结识了漂亮的军医加林娜,两人从1950年开始共同生活了24年。无论朱可夫荣辱浮沉,加林娜都对朱可夫忠贞不渝,甘苦与共。1957年,他们有了女儿玛莎。
其间,朱可夫花了极大心思写出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的出版却屡遭不顺。一气之下,朱可夫中风了……
1974年7月18日,一代名将朱可夫元帅溘然长逝,享年78岁。这位在卫国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将领,葬礼却冷冷清清,没有一位领导人出场。
朱可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被平反。1995年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名誉才被彻底恢复。
如今,朱可夫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
1965年,法国巴黎的世界通讯社拟出版苏联二次大战领导人回忆丛书,约稿名单中自然少不了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同意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不过他要求该书首先在国内出版,然后才在国外出版。朱可夫在1966年3月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全部手稿交给出版社,共1430张打字纸。
然而,编辑出版工作却耗时三年之久。元帅的回忆录严格说来算是一本举足轻重的军事史巨著,需要军事专家参与编辑工作。然而,尽管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现役的有关军官们,不论是军史研究所或军事出版社内的军人们,没有一个人愿作这部著作的编辑,毕竟元帅还未公开平没谨反。
最终,出版社得到上面的暗示: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希望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能提到他,战争时期,勃列日涅夫作为上校军官,在18集团军任政治部主任。但问题是朱可夫在战时从没见过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校。
怎么办?出版社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在书中杜撰了朱可夫元帅在战时视察第18集团军时,想见见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但是他不在,他到最前沿去了。就这样,勃列日涅夫的名字总算出现在朱可夫战争回忆录的手稿中。
1969年4月,朱可夫所著《回忆与思考》一书历经磨难,终于与读者见面。
[钩 沉]
■闻新芳
1945年5月1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世界反法西斯胜利阅兵式,200面德军军旗被抛在列宁墓前,朱可夫元帅骄傲地骑着白马检阅了苏军。
可就是这么一位功高盖世的民族英雄,死后,只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上留下了这么一点痕迹——约30厘米长的黑色大理石上刻着“朱可夫1896~1974”,背后的小格子里存放着他的骨灰。
顶撞斯大林
1937年,斯大林开始对苏联军队进行血腥的“大清洗”,许多高级将帅不是被杀害,就是锒铛入狱。朱可夫此时驻防在白俄罗斯军区,他已在红军中服役了近20年,悔闷从一个普通士兵升到了将军。尽管他历史清白,所在部队也深受斯大林信任,但仍然有人打报告诬陷朱可夫滥用职权,同时为几个国家的特务机关服务。这是朱可夫一生中面临的第一次严峻考验,决定他命运的有关文件已经准备好了,负责“清洗”的内务部工作人员已经出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斯大林却突然命“清洗”人员撤回,朱可夫幸运地逃过“清洗”。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那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都受到了斯大林重用,而其他人均被清洗。
1939年6月,躲过“大清洗”的朱可夫,升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最终合围日军,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枯前基将,次年升任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打得苏军措手不及,损失十分严重。是年7月29日,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向斯大林汇报作战计划。可当他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的话音还没落,斯大林就厉声地说:“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简直是胡说八道!”
朱可夫忍不住反驳:“斯大林同志,如果您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的话,您把我的职务撤掉好了,把我派到前线去,或许在那里我会对祖国有点用处。”在场的人愣了,这是斯大林啊!
一意孤行的斯大林,最终看到的是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而1941年9月6日,朱可夫率领预备队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中的首次进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从此,朱可夫就成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了,哪里危急,他就被派到哪里去——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斯克,一直到最后攻占柏林,朱可夫指挥了卫国战争中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获得了崇高威望,被誉为苏联“军神”。
1945年5月8日深夜,朱可夫主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
突然下台
二战后,朱可夫先后担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长等职。然而,“军神”在和平时期却是宦海沉浮,几起几落。
1953年斯大林逝世。在拥立赫鲁晓夫“即位”的过程中,朱可夫立了头功,正是他出头逮捕了赫鲁晓夫的对手贝利亚。赫鲁晓夫上任之初还算知恩图报,任命朱可夫为国防部长,并让他进入政治局。但1957年,赫鲁晓夫利用朱可夫在南斯拉夫访问之机,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指控朱可夫阴谋夺权,并免去其一切职务。
朱可夫回到离莫斯科不远的家乡,服了些安眠药,酣睡几个小时,醒来后吃点东西,再服安眠药,再睡过去……这样一直持续了15天。他在睡梦中回忆了过去的一切,一切得失荣辱都抛诸脑后,然后便钓鱼去了。接着,他向党中央提出去疗养,从此便退出了政治舞台。
关于朱可夫突然下台之谜,有人说朱可夫功高盖主,不识时务,而为最高权势者所猜疑和顾忌。但事实上,赫鲁晓夫之所以要解除朱可夫的职务,是因为两人在军队改革问题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赫鲁晓夫以改革者自居,军队的改革是他全盘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朱可夫却死守军队,不允许赫鲁晓夫插手改革,两人势成水火。另外,朱可夫曾动用军队帮助赫鲁晓夫巩固政权,这无疑是他的功劳。但是在战胜了对手后,赫鲁晓夫也开始对威望日增、权倾一方的朱可夫感到恐惧。这正是他要解除朱可夫国防部长职务的根本原因。
这场突变,无疑是朱可夫个人的重大悲剧,从此赋闲在家。即使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也没有被起用,晚景凄凉。
真心爱人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朱可夫饱受病魔摧残。更令他痛苦的是,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疏远甚至背叛了他。只有巴格拉米扬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位元帅冒着风险与他保持着友谊。
1965年,朱可夫与比他小31岁的女军医加林娜正式结为夫妇。朱可夫在28岁时与他的第一个妻子基叶夫娜结婚,生有两个女儿。1946年朱可夫又一次被贬下放,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朱可夫在乌拉尔军区司令员任上,结识了漂亮的军医加林娜,两人从1950年开始共同生活了24年。无论朱可夫荣辱浮沉,加林娜都对朱可夫忠贞不渝,甘苦与共。1957年,他们有了女儿玛莎。
其间,朱可夫花了极大心思写出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的出版却屡遭不顺。一气之下,朱可夫中风了……
1974年7月18日,一代名将朱可夫元帅溘然长逝,享年78岁。这位在卫国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将领,葬礼却冷冷清清,没有一位领导人出场。
朱可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被平反。1995年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名誉才被彻底恢复。
如今,朱可夫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