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的简介

 我来答
知识海洋
2019-11-12 · TA获得超过26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920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473万
展开全部
金果6333
2019-03-12 · TA获得超过11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

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事实上,苏小妹完全是后人杜撰的人物,查遍史料,苏轼并没有妹妹,倒是有三个姐姐。史料记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共生育6个子女,男女各半。

不过,她的长女、次女、长子都早亡,而三女比苏轼还大一岁,小名“八娘”。苏八娘18岁时,与舅舅的儿子程子才结婚。遗憾的是,婚后仅一年,她便去世了。

这在司马光给苏洵夫人写的墓志铭《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有记载,“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去世,秦少游时年17岁。秦少游29岁时,与苏轼第一次相见,而此时,苏八娘早已经去世多年了。

扩展资料:

苏小妹的故事:

有一天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在一起讨论诗词,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句诗词中加入一个字,合成一句五言绝句。东坡和山谷两人念出来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诗词。

不料小妹直摇头连称不好。东坡可是一个大文豪,被自己妹妹否定,肯定心中有些疑惑,连忙问她有什么好的绝句。她念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两人一听大呼“妙啊,妙”。

可见这传说中的小妹是多么的有才华,竟能让这两个大才子都佩服不已。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肯定能与李清照相比。

因为苏轼在有一句诗中描写了这个小妹额头很凸,未婚夫秦观担心小妹太丑,受理学的束缚,又不能去见她,有一天听到小妹要去寺庙烧香拜佛。

为了能见小妹一面,秦相公扮成一个道人去向她化缘。不料小妹直接在轿子中说道“你有何德何能,让我施缘给你”。后来在秦相公的花言巧语,加上声音很好听。

不由得让小妹探出头来,小妹也是精明,觉得这个人便是自己的未婚夫秦观,马上命令轿夫走人。小妹感到很愤怒,觉得秦相公就是想要看她是丑是美的。

还装扮成道人戏弄她,于是打算在新婚之夜戏弄戏弄他。这便是“三戏秦观”的故事,成婚的晚上,她出了三个题目,以对对子的方式戏弄秦相公一番。

却没想到都被秦观迎刃而解,以对子说出自己爱慕她,夸小妹是世间少有的才女佳人,又表明自己的壮志豪情,进入婚房才得以春宵一刻,同时也成就了这一段千古佳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小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归令枫p5
2020-06-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99
展开全部
金果6333
LV.6聊聊关注成为第1923位粉丝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
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事实上,苏小妹完全是后人杜撰的人物,查遍史料,苏轼并没有妹妹,倒是有三个姐姐。史料记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共生育6个子女,男女各半。
不过,她的长女、次女、长子都早亡,而三女比苏轼还大一岁,小名“八娘”。苏八娘18岁时,与舅舅的儿子程子才结婚。遗憾的是,婚后仅一年,她便去世了。
这在司马光给苏洵夫人写的墓志铭《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有记载,“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去世,秦少游时年17岁。秦少游29岁时,与苏轼第一次相见,而此时,苏八娘早已经去世多年了。
扩展资料:
苏小妹的故事:
有一天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在一起讨论诗词,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句诗词中加入一个字,合成一句五言绝句。东坡和山谷两人念出来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诗词。
不料小妹直摇头连称不好。东坡可是一个大文豪,被自己妹妹否定,肯定心中有些疑惑,连忙问她有什么好的绝句。她念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两人一听大呼“妙啊,妙”。
可见这传说中的小妹是多么的有才华,竟能让这两个大才子都佩服不已。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肯定能与李清照相比。
因为苏轼在有一句诗中描写了这个小妹额头很凸,未婚夫秦观担心小妹太丑,受理学的束缚,又不能去见她,有一天听到小妹要去寺庙烧香拜佛。
为了能见小妹一面,秦相公扮成一个道人去向她化缘。不料小妹直接在轿子中说道“你有何德何能,让我施缘给你”。后来在秦相公的花言巧语,加上声音很好听。
不由得让小妹探出头来,小妹也是精明,觉得这个人便是自己的未婚夫秦观,马上命令轿夫走人。小妹感到很愤怒,觉得秦相公就是想要看她是丑是美的。
还装扮成道人戏弄她,于是打算在新婚之夜戏弄戏弄他。这便是“三戏秦观”的故事,成婚的晚上,她出了三个题目,以对对子的方式戏弄秦相公一番。
却没想到都被秦观迎刃而解,以对子说出自己爱慕她,夸小妹是世间少有的才女佳人,又表明自己的壮志豪情,进入婚房才得以春宵一刻,同时也成就了这一段千古佳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小妹
编辑于 2019-03-12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qtree
2019-10-10 · TA获得超过472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万
展开全部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

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事实上,苏小妹完全是后人杜撰的人物,查遍史料,苏轼并没有妹妹,倒是有三个姐姐。史料记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共生育6个子女,男女各半。

不过,她的长女、次女、长子都早亡,而三女比苏轼还大一岁,小名“八娘”。苏八娘18岁时,与舅舅的儿子程子才结婚。遗憾的是,婚后仅一年,她便去世了。

这在司马光给苏洵夫人写的墓志铭《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有记载,“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去世,秦少游时年17岁。秦少游29岁时,与苏轼第一次相见,而此时,苏八娘早已经去世多年了。

扩展资料:

苏小妹的故事:

有一天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在一起讨论诗词,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句诗词中加入一个字,合成一句五言绝句。东坡和山谷两人念出来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诗词。

不料小妹直摇头连称不好。东坡可是一个大文豪,被自己妹妹否定,肯定心中有些疑惑,连忙问她有什么好的绝句。她念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两人一听大呼“妙啊,妙”。

可见这传说中的小妹是多么的有才华,竟能让这两个大才子都佩服不已。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肯定能与李清照相比。

因为苏轼在有一句诗中描写了这个小妹额头很凸,未婚夫秦观担心小妹太丑,受理学的束缚,又不能去见她,有一天听到小妹要去寺庙烧香拜佛。

为了能见小妹一面,秦相公扮成一个道人去向她化缘。不料小妹直接在轿子中说道“你有何德何能,让我施缘给你”。后来在秦相公的花言巧语,加上声音很好听。

不由得让小妹探出头来,小妹也是精明,觉得这个人便是自己的未婚夫秦观,马上命令轿夫走人。小妹感到很愤怒,觉得秦相公就是想要看她是丑是美的。

还装扮成道人戏弄她,于是打算在新婚之夜戏弄戏弄他。这便是“三戏秦观”的故事,成婚的晚上,她出了三个题目,以对对子的方式戏弄秦相公一番。

却没想到都被秦观迎刃而解,以对子说出自己爱慕她,夸小妹是世间少有的才女佳人,又表明自己的壮志豪情,进入婚房才得以春宵一刻,同时也成就了这一段千古佳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10
展开全部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会武会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就嫁给他。   苏小妹以才择夫婿,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B>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B>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B>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