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怎样利用课外知识,让课内学习更充分
展开全部
崇文街小学马玲玲
说起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很多老师都不懂得利用课外知识,让学生对课内知识掌握得更加充分一些,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一、
课前预习时引导课外阅读,收集信息资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如上《西门豹》前,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西门豹的图片、描写西门豹的文章等等。学生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包括网上阅读),有的做摘记,有的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整理。
课内激活课外阅读,扩展教材内涵。
1、揭题时提取多元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务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小学生对读书对阅读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我们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作者等情况在揭题时提供多元信息,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可谓一举多得。
如讲授《月球之谜》时,导入后,我问大家:你对月球有哪些未解之谜?学生说什么都有,但有的问题已经被我们科学家解答了,学生没有课前去了解,当然不知道,我顺势打开电脑,搜索相关内容,展示给他们看,这样一来,通过课外补充,让学生明白了许多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我让他们课下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这个作业激起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在悟情时渗透课外内容,激起层层涟漪。
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丰富课文的意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在感悟时渗透多种内容,扩大阅读含量,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播放出精彩的小插曲,有利于阅读感悟。
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一文时,孩子们已经通过阅读,感悟到了母爱的无私、无价,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我和一个同学进行了对话:妈妈给你买的衣服价钱如何、款式如何?妈妈身上穿的衣服又如何?学生一下子在真实的生活中通过对比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当然,我这里是有预谋地瞄准了一个学生,他不懂珍惜父母的付出,大手大脚地花钱,而父母中一人是普通工人,一人在家没有工作。)
三、在延伸处拓展内涵,架设阅读桥梁。
在课堂收尾处做好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其意义十分深远。
1、我们可以在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如学了《检阅》后可以让学生了解波兰的一些风俗知识,学习《夸父追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
3、也可以在课内学习后根据课文主题编主题手抄报、绘画等。
有人说:“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11111
2024-12-18 广告
2024-12-18 广告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用于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定义和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阐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1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