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2013-12-02
1)北洋水师其实并不具备与日本海军对抗的战斗力,虽然北洋水师曾经是亚洲第一舰队,但是在诸多赔款后其实分配给舰队的资金严重不足,加上慈禧愚蠢的万寿庆典浪费白银,李鸿章的政敌户部尚书克扣军费,使得北洋水师在好几年内没有任何发展,日本人反而在短短几年内后来居上
2)北洋水师的战斗人员素养低下,缺乏战斗力,缺乏外籍军官的专门训练,军纪败坏,贪污舞弊之事甚多,不少将领好大喜功但对操练演习当作儿戏,实战中一触即溃
3)开战时缺乏真正的统帅,李鸿章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实际上很多地方部队都不归他节制,只能调动北洋水师和他的嫡系淮军。在黄海海战北洋舰队除了败仗退守威海卫的时候,李竟然无法调动山东的军队防守威海卫炮台,结果日本人水陆并进,攻占威海卫炮台,直接用清军的大炮向北洋水师开炮,那边日本的舰队乘胜夹击,才有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命运。这完全是各个地方各自为战,不听号令造成的
4)作为北洋水师的创建人,李鸿章本人知道和日本过早开战会有不利结局,无奈朝中许多人和民间不了解实情,认为主和即是投降,于是李鸿章硬着头皮开战,只不过他也想不到日本超越了那么多,结局那么惨
日本方面的因素
甲午战争日本早有预谋而且志在必得,他们上下一心而且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其实占有绝对优势,取胜也是当然的
中日甲午战争 失败有这么几个原因。
简单深度分析以下,
政治体制不利于工业发展,工业决定军事力量。洋务运动也没有触及到这些。
翁同龢[hé]是罪魁祸首他为了和李鸿章作对不给海军正常军费。翁同龢是主战派他有自己的算盘打赢了对光绪皇帝树立了权威相对自帝党的权威一定大,打赢了对自己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打输了因为自己的死对头是李鸿章 管北洋水师 ,要是打输了正好接这个机会弹劾李鸿章,你怎么管的这么强大的水师让你打输, 那不就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吗,正好借这个机会我收拾你,这一仗无论赢输翁同龢稳操胜券,最后李鸿章败了他也落井下石。 翁同龢这个人特点是: 居心叵测 估事弄权 形容这个人在恰当不过了。戊戌变法一个月前 奕欣在临死前也对光绪说意思翁同龢这个人不能在用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李鸿章也难辞其咎士兵的素质。更大的责任在慈禧太后和光绪,见识不明 判断不清 好大喜功。李鸿章不主战他的思维是以夷制夷 就是用外国人制外国人 李鸿章了解洋人知道洋人想什么,他的基本策略是大清就像一块肉是的整不过这些列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俄国人、日本人都想叼一块吃,可是它们不是铁板一块,这些人担心他多吃一块我就少吃一块,所以李鸿章要利用这些人矛盾利益和要求,让他们互相制约从而更大限度的保护大清利益。李鸿章的思路是 利用《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以上内容纯手工打造----
2013-12-02
2.日本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战前准备充足。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单纯地学习西方技术的道路走不通。
甲午中日海战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尝试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