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煎饼的真实名字应该叫做春饼,在天津春饼是一种小吃,但在山东煎饼,是一种主食,因为储存时间长,可以做为干粮,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所以很多食物以龙为名,在这一天必须要吃与龙相关的食物,于是便有了吃春饼的习俗。
扩展资料: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时令的反映,其由来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
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在于确定时间,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广泛流传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
因阴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人们用许多美食(比如:煎饼、面条、猪头肉.......)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煎饼“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水饺叫吃“龙耳”。
吃煎饼“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煎饼“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吃煎饼“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201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