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是什么蚊子啊?比芝麻小四倍,被它吸血后很痒!
蠓虫。
蠓类成虫平时隐蔽于洞穴、杂草等避光和无风的场所。下雨时不活动。对活动最适宜的风速是 0.5米/秒以下,风速达1.5~2米/秒以上即减少或停止活动。雨前如果闷热则活动较烈。完全黑暗时停止活动。活动半径一般200~300米。每年发生代数1~4代不等。
成蠓寿命约30天左右,雌蠓产卵后不久即死去,雄蠓寿命更短,交配后1~2天即死亡。在寒区,蠓主要以幼虫越冬。温度、风速、光线对蠓活动有一定影响。
扩展资料
30摄氏度以上活动受到抑制。最适温度为13~25摄氏度。蠓有一定趋光性,微弱光线对蠓有一定引诱力,而在完全黑暗或亮度超过3000米烛光时,一般较少活动。
我国的蠓,北方出现在5~8月;南方出现在4~10月。蠓主要孳生在潮湿、松软、富有腐殖质的土壤内及水塘、树洞、沼泽和住区附近的粪坑、污水沟等处。
蠓。
蠓又称小黑虫、墨蚊、蠓柏子等,在我国大约有320个品种,其中在福州最常见的是以铗蠓和同体库蠓为主。蠓主要滋生在潮湿松软的土壤、水塘、树洞、沼泽、污水沟等处,其最适合繁殖的气温在27℃~29℃之间,也因此夏日里的树荫与花丛是它们最喜欢的藏身之处。
蠓虫与蚊子同属双翅目,但蠓属蠓科,蚊属蚊科,所以蠓与蚊并不相同。蠓虫叮咬之后,会分泌一些液体,有些人对这种液体过敏,被叮咬处很容易肿成一片,比一般蚊子更“毒辣”。
蠓虫体形微小,其成虫的体形仅有普通蚊子的三分之一左右或更小,让人难以发现它的踪迹,而且蠓虫一般白天更为活跃。
扩展资料
和蚊子一样,雄蠓以吸食植物汁液为主,而雌蠓则以叮刺吸血为主,在被蠓虫叮咬后,人们往往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丘疹性荨麻疹和继发感染等,如果用药不当还易导致结节性痒疹或疤痕。
福建省立医院皮肤科吕萍主任说,蠓虫叮咬后首先应在肿包处涂抹风油精或万金油,再用干净的水冲洗,瘙痒可得以缓解,如果产生了“红疙瘩”则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一般涂抹七八次“红疙瘩”可消失。
1、在一般情况下驱蚊产品对驱蠓颇有效果,因为蠓虫反感驱蚊产品所散发的气味,因此将其喷洒在身上,蠓虫将会离你远远的。
2、在户外、草地等活动停留时间较长,把自己“包裹”(长衣、长裤)起来是最有效的方法。
那是飞行的小虫子
我这两天也在发愁,孩子头发上都是这玩意
蠓。
蠓类1年里共繁殖2到4代,在五六月份开始繁殖,一直要持续到9月左右。居民们有时会看到树顶、湖面等处有“冒烟现象”,实际上是蠓类的一种“婚飞”行为,是一种生物的自然现象。一只雄成虫往往引起不了雌成虫的注意,它们必须要成群结队在一起,才能吸引雌成虫的目光。雄成虫壮观起飞,吸引雌成虫的加入,它们在空中随风摇摆,形成了“烟雾”。
仅雌蠓吸血,雄蠓以吸食植物液汁为营养。雌蠓对吸血对象无严格选择性,但当多种宿主并存的情况下,可有一定倾向性。一般吸血类蠓的雌蠓,必须在吸血后卵巢才能发育,但个别种类亦可不吸血而产卵。
扩展资料
吸血库蠓类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来活动,大量活动时形成群飞,雌雄交配以后,雌虫必须吸血才能使卵发育成熟,雌虫吸血1次可达0.05毫升,雌虫一生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50~150粒。吸血后的雌虫在20~28℃时,经3~4天后卵成熟;
卵多产于富有有机质的潮湿土壤、水塘、树洞、水洼等处,一般在急流中或月光曝晒处不产卵。卵经3~5天到 2周孵出幼虫,再过10天化蛹。越冬幼虫可经5个月化蛹,蛹5天羽化出成虫,成虫寿命约1个多月。
那些说是跳蚤的我觉得他们都应该感染脑膜炎
没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