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起名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起名字
按时间起名字
一、起年柱
将出生日期对照《万年历》,看此日期处于哪一年,即以其年之干支作为年柱,但应注意的是,年的开始必须严格以立春时刻为起点,而不是通常以农历正月初一或公历元旦作为一年的开始。如某人1994年2月5日生,查万年历为癸酉年阴历十二月廿五日,但再查立春却是在癸酉年阴历十二月廿四日酉时交节,那么其年柱就应该是甲戌而不是癸酉。同理若某人生于癸酉年阴历正月十二,查万年历得知癸酉年立春在正月十三辰时交节,那么其年柱应该算作壬申年而不能作癸酉,余仿此。
年柱是四柱之根,在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命书上常说某人是大溪水命,某人是霹雳火命,都是指年柱的纳音属性而言。
二、起月柱
月柱的起法,是以节气为交界,每交一节气(注意是节气而不是中气),则交替月柱,是即按太阳黄经之运行轨道,将一回归年分成十二分,用以标示四季寒暑之变化、五行盈亏之消息,命局十神之旺哀,在月令一字之分,故为四柱之提纲。
同年柱理,月份也是严格以节气交替时刻为标准的,而不论其阴历阳历平闰与否。参照《基础知识》篇中的节气与干支对照表,可知从立春到惊蛰为寅月,从惊蛰到清明为卯月等,如某人生于1993年3月3日即农历二月十一日,察万年历得知二月十一日位于立春和惊蛰之间,乃作寅月,知道了月柱的地支,再按下列“五虎遁年起月”表对照求出月干,如上例寅月对照表中年干癸查得月干为甲,即月柱为甲寅,余仿此。
五虎遁年起月表(以生月地支对照年干查月干)
月支依次为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年干为甲己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年干为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年干为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年干为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年干为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三、起日柱
日夜交替,是由地球之自转形成的,在命理学中,以夜子时之初为新的一天开始,那么子时是如何确定的呢,在天文历法中,以太阳过某地上中天为正午时,太阳过某地下中天(所谓下中天即太阳过相对的另一半球的上中天)为正子时,所谓“正”即表示是子时的中间点,按古历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那么子时之初即为正子时之前一小时,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即某地区当地时间夜晚23时为子时之初(历法上称初子时),即为该地新的一天开始。
但是到了近代,受西方历法的影响,一些命理学家对日柱的起讫点有了新的看法,认为新的一天并非是从初子时开始的,而应该是从正子时起算,如近代著名的命理学家袁树珊先生,在其名作《命理探源》之中,就专文讨论过这个问题,袁氏认为在夜晚初子时之后正子时之前,日柱仍然按当天算,时柱却要算作下一天的子时(因为时辰已经交递)。袁氏之种说法,在近代影响较大,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命理学家遵从其说。
但是我们遍阅古籍,不仅是在四柱命理书中,而且在所有的奇门、八卦、紫徽、六壬等等术数典籍中,却查不到任何一例这样的算法,可见上述的这种观点,只是一种探讨性质,并非定论。当今的预测学者、有“易坛泰斗”之称的邵伟华氏,在其《四柱预测学》一书中,批驳了这种观点,邵氏说:“这种说法不甚合理,又无古例可援,故舍去其分别,又经诸家检验,凡过夜晚23点(即初子时),即作第二天的干支计算日柱。”故我们可以认定,每一天的开始,确实是以初子时为分界线的,凡过初子时即算作新的一天,以此标准论断,方称确当。
今人每以北京时间夜晚23时为初子时即一天之始,有失公允,因为现代钟点记时是以某一特定经度线地区为标准的,如北京位于东八时区,即以东经120 度经线为标准计时,所谓北京时间23点钟,实即东经120度线的初子时。而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偏离120度线甚远,有的甚至超过几个时区,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一致以北京时间为准呢?在此我们引进平太阳时及真太阳时的概念,即以所在地点相对于太阳的角度来计时,方不失真。容后时柱部分再加详述。
既然昼夜交递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那么可见每一天的开始,并不是全球一致的,而是以经度线为单位,由东向西逐渐移动的,我们可以想象,在北京地区中午艳阳高照的时候,地处西半球的纽约却正是灯火通明的夜晚,那么这两个地方的日柱究竟应该如何算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日期交界点的问题,在现代历法中,规定以东经180度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每一个新日期的开始都从东经180度线开始,东经180度线位于中国之东的太平洋中央,与北京相差4个时区,也就是说,每一个日期,先从东经180度线起,逐渐向西移动,约4个小时后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大陆登陆,然后再掠过整个亚洲大陆,掠过欧洲、北美洲,绕地球一圈后回到东经180度线,于是又开始了新的日期。
从日期交界线的移动方向来看,每一天的干支交递大致是以中国为先,然后再逐渐交递东亚各国、欧美地区的日期干支,这种次序似乎与古人所谓的“日出扶桑”的观念颇为一致,这是一种很幸运的巧合,也许我们可以不必再花费精力去换算日期,凡推日柱,只须按公历日期(即国际日期变更线标准)计算就可以的。当然,日期的起讫点仍然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还需要当代的命理学者们去深入研究。在新的可以值得信赖的标准出台之前,我们使用国际标准日期想必不会大错,何况这些繁杂的问题对于中国地区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公转(回归年)并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年柱、月柱与日柱的排列,完全是随机的,同样的日柱,出生的年月不同,那么其哀旺、得失、制化关系也必定不同,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构架和趣向,由此亦可见,古人取日柱为元神,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要计算日柱干支,虽然并非绝不可能,但十分繁琐无聊,最简单的方法是查万年历,如某人生于1994年6月1日,查万年历知该日干支为戊午,即日柱为戊午。
四、起时柱
时辰的划分,如同年中分月一样,只不过是将一天等分成十二个阶段而已,一昼夜计24小时,则一时辰合2小时整。其原则以太阳过上中天为正午,以太阳过另一半球中天(即下中天)为正子,加以精细的划分。初子时从晚23点整(真太阳时23点整,下同)算起,至夜半0点整为正子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整交丑时,再至凌晨3时整交寅时,再至清晨5时整交卯时……再至晚21时交入亥时,夜23 时交入下一个子时,轮流循环,如此类推。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今人所特有的问题,以前古人论命,凡定时辰,皆取日月星辰之自然时间为准。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我们拥有了很精密的计时工具,机械的、电子的、石英的各类钟表为现代人提供了方便,用这些工具来计时,应该比古人定时辰的方法更精确,但是其中的原则必须弄明,不然就会一错到底了。
今人所实行的时制,是1884年在英国格林尼治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大会制定的,将格林尼治所在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线的时间称为世界标准时,而以本初线为中心,每隔15度设一时区,称为地方时。这些当然是我国古哲们所不能知道的,但是今人定时柱,却舍弃古法,专以现代时制为标准,就以我国为例,基本上都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以整点为时辰的交替点,仔细考察起来,即使在北京地区,这种推法也是大有问题的。
北京位于东八区,而东八区时是以东经120度经线为标准制定的,包括120度经线东西各7.5度的地域,而实际上北京位于东经116.46度,与东经120度时仍有14.1分钟的误差,例如北京时间(即东八区时间)夜晚23点06分的那一刻,北京地区实际的平太阳时间仍为前半夜之22:51.54(23点53分54秒),同理推之,若远在西南的成都,此刻实际的平太阳时尚是前半夜10:50.18,尚处在前半夜之亥末,相差就更大了。
好的名字发端于构思。
无论写文章还是设计工艺品,都有个构思问题。
由于起名事关人们的"第一印象",故人们对于给子女起名之事非常注重,常常是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力求起一个好名字。
要起一个大家都认可,并能获得大家赞赏的好名字,并不容易。
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机趣,风趣,妙然天成,方为好名。
人的名字只有几字,较之文章或:工艺品,那是简单多了,但也有个构思问题。
说起名字"简单"是相对于"'复杂"的事而言的,这个"简单"并不等于"容易",有人能写大块文章,能设计复杂的工艺品,但让他起个有内涵、有·品味、又有特点的名字,却不一定胜任。
实际上,起名字同样是一门学问。
不是会写字的人就会起出好名字来的,我国大多数有文化的成年人,都有过给人给己起名字的经历,但起得好的却寥寥无几。
尽管有人翻辞典,查资料,确实付出了不少心血,但到头来,自认"江郎才尽"起出来的名字连自己也不满意。
打开: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名册,重名者俯拾皆是,俗名者占据了绝大多数,而这些名字绝大多数是有文化的人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说明起个好名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我们对它不熟悉,没有·进行:专门研究,还不懂得它的规律和制作技巧。
写文章,搞设训'虽然复杂,可我们拥有大批专业人才,有不少专家、教授精通此道,许多大学生、研究尘正在进行专业学习、训练与研究,而姓名之学,学校里没有设这门课程,国家也没有'专门研究机构,这类著作与专门人才也很缺乏;更不用说专家、教授了。
这就是造成起名字"不容易",的社会背景;如果社会上对此普遍重视,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了,明白人越来越多厂,到那构思的基础和起点是姓氏分析时起名字就不会感到如此困难了,好的名字也就会越来越多了。
起名字难在何处?难在构思。
构思成熟了,起的名字才会成功。构思成熟与否。
是决定名字成败的关键。
构思从哪里开始呢起名字之前,姓氏是已经确定了的。
所以起名字必须从考察已知姓氏开始。
姓氏分析包括语义分析和结构分析两方面。
语义分析主要是分析姓氏的语义特点和类型,并不是考察其内容。
我国的姓氏,依据对汉族百家大姓的语义考察,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形象具体、鲜明的:
李、张、杨、黄、朱、林;马、叶、钟、汪、田、石、熊、金、白、毛、江、龙、雷、钱共20姓。其中的"毛"姓,通常不按其形象起名。
二:是意义明确的:
王、陈、周、徐、孙、高、何、郭、罗、谢、肖、程、傅、丁、余、戴、夏、姜、范、方、陆、孔、崔、康、史、顾、万、段、汤、黎、易、常、武、乔、贺、赖、文共37姓。其中字下带"一"符号的12姓,起名时通常不借用姓氏的语义。
三:是起名时通常以谐音转化意义出现的:
文卜留,赵-照,吴-无,宋-送,梁-粱,冯-逢,于-鱼,沈-沉,贾-价(假),潘-盼,姚-要,谭-谈,郝--好,秦-勤,孟-梦,薛-雪,郑-正,韩-寒,龚-共等共19姓。有些姓氏的转化意义不:
四:是语义不具体,不明晰,不易把握:
起名时往往刁;考虑其语义的:胡、唐、董、曹、袁、邓、许、曾、彭、吕、苏、卢、蒋、蔡、魏、阎、杜、任。、寥、邹、邱、侯、邵、尹24姓。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姓氏的语义特点刁;同,其构词能力和构词方式也就不同。
以上百家姓,构词能力最强的是前两类姓氏(带"一"号除外),'它们可以直接参与组词,可以采用以姓连名法命名。
这样由三个互相配合的字组成的名字,其天地就比较广阔,不仅语义的含量比较丰富、充实,而且艺术技巧可以得到良好的发挥。
这两类姓氏,产生美名的潜力最大。
同时,这两类姓氏的语义不同也决定了其构词方式的差别:第一类姓氏以形象具体、鲜明为特征,具有制作形象鲜明、画面生动、抒情性强的名字的天然优势。
如李天华、张天翼、杨飞花、黄天戈、朱宝庭、林风眠、马紫晨、叶蔚林、白雪石、雷震春等名字,都是这类姓氏的代表作。
第二类姓氏在形象性方面虽不如第一类姓氏,但在叙事说理上却占上风,也可以发挥这方面的特长制作美名。
如陈墨香,方未艾、程门雪、史可法、高行健、顾笑言、陆鸣皋、何鸣雁、文洁若等,就是第二类姓氏表作。
第三类姓氏的构词能力显然刁÷及前两类,并且它们的实际使用意义往往不稳定:
有时用谐音转化意义,有时又用本义或另一种转化意义,使用时应把握时机正确对待,不可太死板。
如梁丰,显然是以梁?quot;粱"或"粮",取粮食丰收之意。而梁栋材之"梁",又取其本义,是栋梁之"梁"。
但反复无常是刁÷可取的。
如吴流之"吴",取"无"的意思,"吴方"、"吴德"之"吴"又不取"无"的意思。
"吴谷"之"吴",又取"五"的意思。
这样用法随意性太强,容易混乱,取名时尽量避免。
第四类姓氏一般只作一个音节与后面的名字配合,三个字的名字实际上只有两个字的意义,内容单薄了,取名字的构思也相对容易些。
但胡、董、彭、杜、贾等姓氏,有时也显示出--定的语义,应仔细分析。
如胡天风之"胡"就有构词能力,严胡天"指塞外、边疆…·带的天际。
"董民声"之"董",取"懂"之义。
侯德山之"侯",取"猴"之义。
这虽属个别用法,却不能忽视。
因为这些个别用法,也可以产生美名。
而第四类姓氏的一般用法,不直接参与组词,这样产生美名的可能性就很小。
建筑在姓氏语义分析基础上的这些认识,刘'名字的构思方向和组合力·式,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
姓氏的结构分析,是制作知趣型名字的构思基础。
结构分析的原则是:通过分析所产生的每个单字,应当具有组合产生积极百家大姓中可以作结构分析的姓氏如下:
[1)李:木子;
(2)干:彳:
(3)张:长弓;
(4)黄:田共;
(5)吴:天口
(6)孙;小子;
(7)胡:古月;
(8)朱:牛八:
(9)林;双木:
(10)何:
(11)罗:四夕;
(12)谢:百射或讨身:
(13)冯:二马;
(14)肖:小月;
(15)程:呈禾;
(16)'许:午言;
(17)傅:付甫;
(18)吕:双口;
(19)卢:一户;田
(20)贾:西贝;
(21)叶:十口;
(22)余:禾人;
(23)杜:上木;
(24)夏:百友;
(25)钟:金中;
(26)田:口十;
(27)姜:女羊;
(28)方:万点;
(29)姚:女兆:
(30)康:广录;
(31)雷:雨田;
(32)常:尚巾;
(33)武:止戈;
(34)贺:加贝;
(35)龚:共龙。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按时间起名字
一、起年柱
将出生日期对照《万年历》,看此日期处于哪一年,即以其年之干支作为年柱,但应注意的是,年的开始必须严格以立春时刻为起点,而不是通常以农历正月初一或公历元旦作为一年的开始。如某人1994年2月5日生,查万年历为癸酉年阴历十二月廿五日,但再查立春却是在癸酉年阴历十二月廿四日酉时交节,那么其年柱就应该是甲戌而不是癸酉。同理若某人生于癸酉年阴历正月十二,查万年历得知癸酉年立春在正月十三辰时交节,那么其年柱应该算作壬申年而不能作癸酉,余仿此。
年柱是四柱之根,在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命书上常说某人是大溪水命,某人是霹雳火命,都是指年柱的纳音属性而言。
二、起月柱
月柱的起法,是以节气为交界,每交一节气(注意是节气而不是中气),则交替月柱,是即按太阳黄经之运行轨道,将一回归年分成十二分,用以标示四季寒暑之变化、五行盈亏之消息,命局十神之旺哀,在月令一字之分,故为四柱之提纲。
同年柱理,月份也是严格以节气交替时刻为标准的,而不论其阴历阳历平闰与否。参照《基础知识》篇中的节气与干支对照表,可知从立春到惊蛰为寅月,从惊蛰到清明为卯月等,如某人生于1993年3月3日即农历二月十一日,察万年历得知二月十一日位于立春和惊蛰之间,乃作寅月,知道了月柱的地支,再按下列“五虎遁年起月”表对照求出月干,如上例寅月对照表中年干癸查得月干为甲,即月柱为甲寅,余仿此。
五虎遁年起月表(以生月地支对照年干查月干)
月支依次为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年干为甲己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年干为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年干为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年干为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年干为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三、起日柱
日夜交替,是由地球之自转形成的,在命理学中,以夜子时之初为新的一天开始,那么子时是如何确定的呢,在天文历法中,以太阳过某地上中天为正午时,太阳过某地下中天(所谓下中天即太阳过相对的另一半球的上中天)为正子时,所谓“正”即表示是子时的中间点,按古历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那么子时之初即为正子时之前一小时,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即某地区当地时间夜晚23时为子时之初(历法上称初子时),即为该地新的一天开始。
但是到了近代,受西方历法的影响,一些命理学家对日柱的起讫点有了新的看法,认为新的一天并非是从初子时开始的,而应该是从正子时起算,如近代著名的命理学家袁树珊先生,在其名作《命理探源》之中,就专文讨论过这个问题,袁氏认为在夜晚初子时之后正子时之前,日柱仍然按当天算,时柱却要算作下一天的子时(因为时辰已经交递)。袁氏之种说法,在近代影响较大,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命理学家遵从其说。
但是我们遍阅古籍,不仅是在四柱命理书中,而且在所有的奇门、八卦、紫徽、六壬等等术数典籍中,却查不到任何一例这样的算法,可见上述的这种观点,只是一种探讨性质,并非定论。当今的预测学者、有“易坛泰斗”之称的邵伟华氏,在其《四柱预测学》一书中,批驳了这种观点,邵氏说:“这种说法不甚合理,又无古例可援,故舍去其分别,又经诸家检验,凡过夜晚23点(即初子时),即作第二天的干支计算日柱。”故我们可以认定,每一天的开始,确实是以初子时为分界线的,凡过初子时即算作新的一天,以此标准论断,方称确当。
今人每以北京时间夜晚23时为初子时即一天之始,有失公允,因为现代钟点记时是以某一特定经度线地区为标准的,如北京位于东八时区,即以东经120 度经线为标准计时,所谓北京时间23点钟,实即东经120度线的初子时。而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偏离120度线甚远,有的甚至超过几个时区,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一致以北京时间为准呢?在此我们引进平太阳时及真太阳时的概念,即以所在地点相对于太阳的角度来计时,方不失真。容后时柱部分再加详述。
既然昼夜交递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那么可见每一天的开始,并不是全球一致的,而是以经度线为单位,由东向西逐渐移动的,我们可以想象,在北京地区中午艳阳高照的时候,地处西半球的纽约却正是灯火通明的夜晚,那么这两个地方的日柱究竟应该如何算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日期交界点的问题,在现代历法中,规定以东经180度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每一个新日期的开始都从东经180度线开始,东经180度线位于中国之东的太平洋中央,与北京相差4个时区,也就是说,每一个日期,先从东经180度线起,逐渐向西移动,约4个小时后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大陆登陆,然后再掠过整个亚洲大陆,掠过欧洲、北美洲,绕地球一圈后回到东经180度线,于是又开始了新的日期。
从日期交界线的移动方向来看,每一天的干支交递大致是以中国为先,然后再逐渐交递东亚各国、欧美地区的日期干支,这种次序似乎与古人所谓的“日出扶桑”的观念颇为一致,这是一种很幸运的巧合,也许我们可以不必再花费精力去换算日期,凡推日柱,只须按公历日期(即国际日期变更线标准)计算就可以的。当然,日期的起讫点仍然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还需要当代的命理学者们去深入研究。在新的可以值得信赖的标准出台之前,我们使用国际标准日期想必不会大错,何况这些繁杂的问题对于中国地区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公转(回归年)并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年柱、月柱与日柱的排列,完全是随机的,同样的日柱,出生的年月不同,那么其哀旺、得失、制化关系也必定不同,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构架和趣向,由此亦可见,古人取日柱为元神,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要计算日柱干支,虽然并非绝不可能,但十分繁琐无聊,最简单的方法是查万年历,如某人生于1994年6月1日,查万年历知该日干支为戊午,即日柱为戊午。
四、起时柱
时辰的划分,如同年中分月一样,只不过是将一天等分成十二个阶段而已,一昼夜计24小时,则一时辰合2小时整。其原则以太阳过上中天为正午,以太阳过另一半球中天(即下中天)为正子,加以精细的划分。初子时从晚23点整(真太阳时23点整,下同)算起,至夜半0点整为正子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整交丑时,再至凌晨3时整交寅时,再至清晨5时整交卯时……再至晚21时交入亥时,夜23 时交入下一个子时,轮流循环,如此类推。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今人所特有的问题,以前古人论命,凡定时辰,皆取日月星辰之自然时间为准。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我们拥有了很精密的计时工具,机械的、电子的、石英的各类钟表为现代人提供了方便,用这些工具来计时,应该比古人定时辰的方法更精确,但是其中的原则必须弄明,不然就会一错到底了。
今人所实行的时制,是1884年在英国格林尼治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大会制定的,将格林尼治所在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线的时间称为世界标准时,而以本初线为中心,每隔15度设一时区,称为地方时。这些当然是我国古哲们所不能知道的,但是今人定时柱,却舍弃古法,专以现代时制为标准,就以我国为例,基本上都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以整点为时辰的交替点,仔细考察起来,即使在北京地区,这种推法也是大有问题的。
北京位于东八区,而东八区时是以东经120度经线为标准制定的,包括120度经线东西各7.5度的地域,而实际上北京位于东经116.46度,与东经120度时仍有14.1分钟的误差,例如北京时间(即东八区时间)夜晚23点06分的那一刻,北京地区实际的平太阳时间仍为前半夜之22:51.54(23点53分54秒),同理推之,若远在西南的成都,此刻实际的平太阳时尚是前半夜10:50.18,尚处在前半夜之亥末,相差就更大了。
好的名字发端于构思。
无论写文章还是设计工艺品,都有个构思问题。
由于起名事关人们的"第一印象",故人们对于给子女起名之事非常注重,常常是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力求起一个好名字。
要起一个大家都认可,并能获得大家赞赏的好名字,并不容易。
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机趣,风趣,妙然天成,方为好名。
人的名字只有几字,较之文章或:工艺品,那是简单多了,但也有个构思问题。
说起名字"简单"是相对于"'复杂"的事而言的,这个"简单"并不等于"容易",有人能写大块文章,能设计复杂的工艺品,但让他起个有内涵、有·品味、又有特点的名字,却不一定胜任。
实际上,起名字同样是一门学问。
不是会写字的人就会起出好名字来的,我国大多数有文化的成年人,都有过给人给己起名字的经历,但起得好的却寥寥无几。
尽管有人翻辞典,查资料,确实付出了不少心血,但到头来,自认"江郎才尽"起出来的名字连自己也不满意。
打开: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名册,重名者俯拾皆是,俗名者占据了绝大多数,而这些名字绝大多数是有文化的人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说明起个好名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我们对它不熟悉,没有·进行:专门研究,还不懂得它的规律和制作技巧。
写文章,搞设训'虽然复杂,可我们拥有大批专业人才,有不少专家、教授精通此道,许多大学生、研究尘正在进行专业学习、训练与研究,而姓名之学,学校里没有设这门课程,国家也没有'专门研究机构,这类著作与专门人才也很缺乏;更不用说专家、教授了。
这就是造成起名字"不容易",的社会背景;如果社会上对此普遍重视,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了,明白人越来越多厂,到那构思的基础和起点是姓氏分析时起名字就不会感到如此困难了,好的名字也就会越来越多了。
起名字难在何处?难在构思。
构思成熟了,起的名字才会成功。构思成熟与否。
是决定名字成败的关键。
构思从哪里开始呢起名字之前,姓氏是已经确定了的。
所以起名字必须从考察已知姓氏开始。
姓氏分析包括语义分析和结构分析两方面。
语义分析主要是分析姓氏的语义特点和类型,并不是考察其内容。
我国的姓氏,依据对汉族百家大姓的语义考察,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形象具体、鲜明的:
李、张、杨、黄、朱、林;马、叶、钟、汪、田、石、熊、金、白、毛、江、龙、雷、钱共20姓。其中的"毛"姓,通常不按其形象起名。
二:是意义明确的:
王、陈、周、徐、孙、高、何、郭、罗、谢、肖、程、傅、丁、余、戴、夏、姜、范、方、陆、孔、崔、康、史、顾、万、段、汤、黎、易、常、武、乔、贺、赖、文共37姓。其中字下带"一"符号的12姓,起名时通常不借用姓氏的语义。
三:是起名时通常以谐音转化意义出现的:
文卜留,赵-照,吴-无,宋-送,梁-粱,冯-逢,于-鱼,沈-沉,贾-价(假),潘-盼,姚-要,谭-谈,郝--好,秦-勤,孟-梦,薛-雪,郑-正,韩-寒,龚-共等共19姓。有些姓氏的转化意义不:
四:是语义不具体,不明晰,不易把握:
起名时往往刁;考虑其语义的:胡、唐、董、曹、袁、邓、许、曾、彭、吕、苏、卢、蒋、蔡、魏、阎、杜、任。、寥、邹、邱、侯、邵、尹24姓。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姓氏的语义特点刁;同,其构词能力和构词方式也就不同。
以上百家姓,构词能力最强的是前两类姓氏(带"一"号除外),'它们可以直接参与组词,可以采用以姓连名法命名。
这样由三个互相配合的字组成的名字,其天地就比较广阔,不仅语义的含量比较丰富、充实,而且艺术技巧可以得到良好的发挥。
这两类姓氏,产生美名的潜力最大。
同时,这两类姓氏的语义不同也决定了其构词方式的差别:第一类姓氏以形象具体、鲜明为特征,具有制作形象鲜明、画面生动、抒情性强的名字的天然优势。
如李天华、张天翼、杨飞花、黄天戈、朱宝庭、林风眠、马紫晨、叶蔚林、白雪石、雷震春等名字,都是这类姓氏的代表作。
第二类姓氏在形象性方面虽不如第一类姓氏,但在叙事说理上却占上风,也可以发挥这方面的特长制作美名。
如陈墨香,方未艾、程门雪、史可法、高行健、顾笑言、陆鸣皋、何鸣雁、文洁若等,就是第二类姓氏表作。
第三类姓氏的构词能力显然刁÷及前两类,并且它们的实际使用意义往往不稳定:
有时用谐音转化意义,有时又用本义或另一种转化意义,使用时应把握时机正确对待,不可太死板。
如梁丰,显然是以梁?quot;粱"或"粮",取粮食丰收之意。而梁栋材之"梁",又取其本义,是栋梁之"梁"。
但反复无常是刁÷可取的。
如吴流之"吴",取"无"的意思,"吴方"、"吴德"之"吴"又不取"无"的意思。
"吴谷"之"吴",又取"五"的意思。
这样用法随意性太强,容易混乱,取名时尽量避免。
第四类姓氏一般只作一个音节与后面的名字配合,三个字的名字实际上只有两个字的意义,内容单薄了,取名字的构思也相对容易些。
但胡、董、彭、杜、贾等姓氏,有时也显示出--定的语义,应仔细分析。
如胡天风之"胡"就有构词能力,严胡天"指塞外、边疆…·带的天际。
"董民声"之"董",取"懂"之义。
侯德山之"侯",取"猴"之义。
这虽属个别用法,却不能忽视。
因为这些个别用法,也可以产生美名。
而第四类姓氏的一般用法,不直接参与组词,这样产生美名的可能性就很小。
建筑在姓氏语义分析基础上的这些认识,刘'名字的构思方向和组合力·式,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
姓氏的结构分析,是制作知趣型名字的构思基础。
结构分析的原则是:通过分析所产生的每个单字,应当具有组合产生积极百家大姓中可以作结构分析的姓氏如下:
[1)李:木子;
(2)干:彳:
(3)张:长弓;
(4)黄:田共;
(5)吴:天口
(6)孙;小子;
(7)胡:古月;
(8)朱:牛八:
(9)林;双木:
(10)何:
(11)罗:四夕;
(12)谢:百射或讨身:
(13)冯:二马;
(14)肖:小月;
(15)程:呈禾;
(16)'许:午言;
(17)傅:付甫;
(18)吕:双口;
(19)卢:一户;田
(20)贾:西贝;
(21)叶:十口;
(22)余:禾人;
(23)杜:上木;
(24)夏:百友;
(25)钟:金中;
(26)田:口十;
(27)姜:女羊;
(28)方:万点;
(29)姚:女兆:
(30)康:广录;
(31)雷:雨田;
(32)常:尚巾;
(33)武:止戈;
(34)贺:加贝;
(35)龚:共龙。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