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1.晴澜兄弟,习聆庭训,究心于注疏经义,博览于史传百家晴澜兄弟,习聆庭训2.而惜其不获永年,以展其经济也,爰叙其生平,述其梗略...
1.晴澜兄弟,习聆庭训,究心于注疏经义,博览于史传百家晴澜兄弟,习聆庭训 2.而惜其不获永年,以展其经济也,爰叙其生平,述其梗略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全文翻译:
太史睛澜先生①传
(清)林则徐
古人学邃行优,其素所抱具见渚施为者,皆有其实诣存焉。汉制,举博学,诏孝第,策贤良,未尝不求实学实行之士,而应制者名实不尽相符矣。后世礼为虚文,乐为虚器,诗书不过袭取,道德亦为虚名。
若吾乡晴澜太史,曼乎远矣。幼聪颖特出,而又嗜学。初试时兄弟三人,驹齿犹未落也,所试无不利。睛澜于诗文外兼工书法,才擅三长,每出人头地,而诚静自若,初无嚣矜气,然而声名著甚。
群矜其腹之富,才气之大,笔力之雄健,未知其如何读书,数载中何以兄弟同膺选拔,登贤书,连捷南宫,步瀛洲,同时发越。若此几疑乃翁训课有异授。
迨询其渊源所自,乃翁立斋孝廉公,素重实学、崇经术。其为文,每穿穴经义,不蹈恒蹊,并有体会《论语》圣经原文,不袭前人常解者。晴澜兄弟,习聆庭训,究心于注疏经义,博览于史传百家,佐以欧苏,探乎濂洛,真积日久,根底深厚,非若竟习时艺者,学植剪薄②,文体卑弱。昔人谓昌黎韩子文约六经之旨,功起八代之衰者,此也。夫学之原本经,籍文以阐之,非游刃穴墟、挥斥八极、高远以希智惊愚也。由是以学古有获者,体诸身而为行,亦非必有奇迹异躅震耀一时也。
晴澜性端谨温厚和平,初无奇崛异人处。而其庭闱中,奉侍祖父母、父母,得重闱欢,恭兄友弟,怡怡如也。宗族中,恂恂然循子弟职,无所表见。然而无所表异于人者,其真诚实行,正为人所不能及。他如笃亲友,则数千里外,垫资运柩,如同里副车张某者,肩任其事,如亲兄弟然;厚乡里,济荒歉,不惜重资运米平粜,其时米未运而心已运之。诸如此类, 皆济人济世之实心实事,未与他人道者。居恒自省功过。有《日省篇》亦乃祖志轩《问心篇》之旨,不求人知,益其功愈密,而德益厚,品弥高,有言所不能声者矣。
甲戌,晴澜入馆,派习国书。徐曾习之,谊兼枌榆③,心契其人,朝夕晤处,久而相得益厚,获渝其学问品谊。不数年,乃兄霞城弟鉴湖,相继入庶,悉其起居。道光十四年甲午,京察,霞城以一等授镇江守,同事江左: 又悉其里居懿行,益重其为人。而惜其不获永年,以展其经济也,爰叙其生平,述其梗略,见其实学之足为世范,而不愧古人焉。
译文:
古代人学问深远品行优秀,他们平素拥有的美德都表现在他们的做法上,学业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汉代旧制,推举博学多才的人,下诏推举孝顺的人,封赏贤能的人,不曾不求取有真才实学而且努力实行的人,然而参加考试的人也有名不符实的。到了后世,礼节就成为了虚文,音乐也是形同虚设,诗书不过是抄袭,道德也是虚名。
至于我们乡的晴澜太史,很优秀。从小聪颖过人,又好学。初试时兄弟三人,年幼的时候,考试时一举成名。晴澜在擅长诗文外还擅长书法,才能多样,常常出人头地,然而真诚自若,从来没有浮躁之气,因而声名更大了。
众人夸赞他丰富的积累,浩大的才气,雄健的笔力,不知道他是怎么读书的,数年中为什么兄弟同时考取被选拔,考中举人,接连到江南为官,经历瀛洲,兄弟三人同时显露才能,大家都想一定是他的父亲有与众不同的教诲。
等到询问晴澜太史的渊源,他的父亲自称孝廉公,平素重视实际的学问,崇尚经术。他所做的文章,常常深入浅出,不遵循一贯的方法,还解释《论语》圣经原文,不抄袭前人的看法。晴澜兄弟三人,经常聆听他们父亲的教诲,对各种注疏与经术大义用心探究,对史书传记和自家文章广发阅览。学习欧阳修、苏轼,探究周敦颐、程式兄弟的文章,日积月累,根底逐渐深厚,不像那些沿袭旧文章的人,学问逐渐耗尽,文体逐渐呈现卑弱之势。从前人们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这样。学问要追本溯源,引经据典阐述道理,并非空发议论,空谈感慨,凭借高远的见解惊世骇俗。
晴澜性格端正谨慎温和,起初没有与众不同之处。而在家中,服侍祖父母,父母,得到他们的喜欢,恭敬兄长,友爱弟弟,兄弟很和睦。在宗族中,恭谨温顺遵循本职,没有什么表现。然而也没有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样子,他的真诚,正是别人不能达到的。他重视亲友,就是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也能垫付费用运送灵柩,就像是在附近的地方,担当事情,如同对待亲兄弟一样;他厚待乡里,接济灾民,不惜重资运米平价卖,米未到而心已经运到。诸如此类,皆帮助他人,帮助世间的实心实意的事,不曾与他人说过。在家常常检查自己的功与过。有《日省篇》是他的祖父所做《问心篇》的主旨,他不求别人知道,所下的功夫很多,德行更加丰厚,品行更加高尚,是语言无法形容的。
甲戌年,晴澜入馆,学习国书。徐曾教习他,情同故人,朝夕相处,久之相处融洽,收获了学问和友谊。没几年,晴澜的哥哥霞城弟弟鉴湖,相继进入馆中,同起居。道光十四年甲午,诏令,霞城以一等授予镇江太守职务,同时还管理江左地区;又以其美好的德行,被人称道。然而可惜他不能获得长寿,来施展他经世济民的才能,于是我叙述他的生平事迹,讲述他的梗概大略,见到他的才学足以作为世人的典范,无愧于古人了。
太史睛澜先生①传
(清)林则徐
古人学邃行优,其素所抱具见渚施为者,皆有其实诣存焉。汉制,举博学,诏孝第,策贤良,未尝不求实学实行之士,而应制者名实不尽相符矣。后世礼为虚文,乐为虚器,诗书不过袭取,道德亦为虚名。
若吾乡晴澜太史,曼乎远矣。幼聪颖特出,而又嗜学。初试时兄弟三人,驹齿犹未落也,所试无不利。睛澜于诗文外兼工书法,才擅三长,每出人头地,而诚静自若,初无嚣矜气,然而声名著甚。
群矜其腹之富,才气之大,笔力之雄健,未知其如何读书,数载中何以兄弟同膺选拔,登贤书,连捷南宫,步瀛洲,同时发越。若此几疑乃翁训课有异授。
迨询其渊源所自,乃翁立斋孝廉公,素重实学、崇经术。其为文,每穿穴经义,不蹈恒蹊,并有体会《论语》圣经原文,不袭前人常解者。晴澜兄弟,习聆庭训,究心于注疏经义,博览于史传百家,佐以欧苏,探乎濂洛,真积日久,根底深厚,非若竟习时艺者,学植剪薄②,文体卑弱。昔人谓昌黎韩子文约六经之旨,功起八代之衰者,此也。夫学之原本经,籍文以阐之,非游刃穴墟、挥斥八极、高远以希智惊愚也。由是以学古有获者,体诸身而为行,亦非必有奇迹异躅震耀一时也。
晴澜性端谨温厚和平,初无奇崛异人处。而其庭闱中,奉侍祖父母、父母,得重闱欢,恭兄友弟,怡怡如也。宗族中,恂恂然循子弟职,无所表见。然而无所表异于人者,其真诚实行,正为人所不能及。他如笃亲友,则数千里外,垫资运柩,如同里副车张某者,肩任其事,如亲兄弟然;厚乡里,济荒歉,不惜重资运米平粜,其时米未运而心已运之。诸如此类, 皆济人济世之实心实事,未与他人道者。居恒自省功过。有《日省篇》亦乃祖志轩《问心篇》之旨,不求人知,益其功愈密,而德益厚,品弥高,有言所不能声者矣。
甲戌,晴澜入馆,派习国书。徐曾习之,谊兼枌榆③,心契其人,朝夕晤处,久而相得益厚,获渝其学问品谊。不数年,乃兄霞城弟鉴湖,相继入庶,悉其起居。道光十四年甲午,京察,霞城以一等授镇江守,同事江左: 又悉其里居懿行,益重其为人。而惜其不获永年,以展其经济也,爰叙其生平,述其梗略,见其实学之足为世范,而不愧古人焉。
译文:
古代人学问深远品行优秀,他们平素拥有的美德都表现在他们的做法上,学业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汉代旧制,推举博学多才的人,下诏推举孝顺的人,封赏贤能的人,不曾不求取有真才实学而且努力实行的人,然而参加考试的人也有名不符实的。到了后世,礼节就成为了虚文,音乐也是形同虚设,诗书不过是抄袭,道德也是虚名。
至于我们乡的晴澜太史,很优秀。从小聪颖过人,又好学。初试时兄弟三人,年幼的时候,考试时一举成名。晴澜在擅长诗文外还擅长书法,才能多样,常常出人头地,然而真诚自若,从来没有浮躁之气,因而声名更大了。
众人夸赞他丰富的积累,浩大的才气,雄健的笔力,不知道他是怎么读书的,数年中为什么兄弟同时考取被选拔,考中举人,接连到江南为官,经历瀛洲,兄弟三人同时显露才能,大家都想一定是他的父亲有与众不同的教诲。
等到询问晴澜太史的渊源,他的父亲自称孝廉公,平素重视实际的学问,崇尚经术。他所做的文章,常常深入浅出,不遵循一贯的方法,还解释《论语》圣经原文,不抄袭前人的看法。晴澜兄弟三人,经常聆听他们父亲的教诲,对各种注疏与经术大义用心探究,对史书传记和自家文章广发阅览。学习欧阳修、苏轼,探究周敦颐、程式兄弟的文章,日积月累,根底逐渐深厚,不像那些沿袭旧文章的人,学问逐渐耗尽,文体逐渐呈现卑弱之势。从前人们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这样。学问要追本溯源,引经据典阐述道理,并非空发议论,空谈感慨,凭借高远的见解惊世骇俗。
晴澜性格端正谨慎温和,起初没有与众不同之处。而在家中,服侍祖父母,父母,得到他们的喜欢,恭敬兄长,友爱弟弟,兄弟很和睦。在宗族中,恭谨温顺遵循本职,没有什么表现。然而也没有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样子,他的真诚,正是别人不能达到的。他重视亲友,就是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也能垫付费用运送灵柩,就像是在附近的地方,担当事情,如同对待亲兄弟一样;他厚待乡里,接济灾民,不惜重资运米平价卖,米未到而心已经运到。诸如此类,皆帮助他人,帮助世间的实心实意的事,不曾与他人说过。在家常常检查自己的功与过。有《日省篇》是他的祖父所做《问心篇》的主旨,他不求别人知道,所下的功夫很多,德行更加丰厚,品行更加高尚,是语言无法形容的。
甲戌年,晴澜入馆,学习国书。徐曾教习他,情同故人,朝夕相处,久之相处融洽,收获了学问和友谊。没几年,晴澜的哥哥霞城弟弟鉴湖,相继进入馆中,同起居。道光十四年甲午,诏令,霞城以一等授予镇江太守职务,同时还管理江左地区;又以其美好的德行,被人称道。然而可惜他不能获得长寿,来施展他经世济民的才能,于是我叙述他的生平事迹,讲述他的梗概大略,见到他的才学足以作为世人的典范,无愧于古人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