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工作原理编辑
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IC卡系统与ID卡系统的比较
1、安全性: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
2、可记录性: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 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3、存储容量:
ID卡仅仅记录卡号;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
4、脱机与联网运行:
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卡号、用户资料、权限、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少布线的需求。 5、一卡通扩展应用:
ID卡由于无记录、无分区,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如果在ID卡系统完成后,用户欲增加功能点,则需要另外布线,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所以说,使用ID卡来做系统,难以进行系统扩展,难以实现真正的一卡通。 而IC卡存储区自身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区实现门禁、第二分区实现消费、第三分区实现员工考勤等等。充分实现一卡通的目的,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也无需再布线,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这便于IC卡系统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实现平稳升级,减少重复投资。
6、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
比如:电脑发行了一张新的用户ID卡,就必须通过ID卡系统的网络,用人工方
式将所有ID卡号一个个下载到各ID卡读卡控制器中,否则ID卡被作为无效卡而不能使用;若要更改用户权限,则需在每个ID卡控制器上输入有权限的ID卡号。又比如: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经常要新增ID卡,则每新增一张卡或修改了某一张卡片的权限,就必需在该卡可用的所有控制器上输入该卡片号码,这就大大增加了人工操作和维护的工作量和时间。另外,如果多几个一卡通子系统,或子系统稍大一点时,系统维护管理的复杂程度将是呈几何级数增,将直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而采用IC卡的一卡通系统,IC卡发行后,卡本身就是一个数据信息载体,即使通讯网络不通,读写控制器照常实现脱机读写卡运行。若更改用户权限,可将用户的权限直接写在IC卡内,新增用户更改权限只需修改卡片即可,完全不必对各个控制器进行修改,从技术机制上避免了管理者到处更改控制器卡片使用权限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地。
7、性价比:
虽然ID卡片及ID卡读卡器较IC卡卡片及读卡器便宜,但从整个一卡通系统的构成(布线成本、结构组成)上看,两个系统的价格相当,而只有IC卡系统运行才能稳定、可靠,因而IC卡系统的性价比要远高于ID卡系统。
另外,考虑到当今各实施单位硬件环境不很成熟,系统维护人员对电脑知识不很熟悉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建立或维护一套完备的网络系统,来支持ID卡一卡通系统的24小时不断网运转。所以,满足联网和脱机运行互相适应的智能IC卡一卡通系统,是当今用户的唯一选择。
8、一卡通行业有两个定论:
ID卡不可能做成一卡通(如上所述),ID卡不可能做消费,除非能接受其不足之处(如上下所述):
ID卡不能做消费的最大原因是“信用”问题。因ID卡无密钥安全认证机制,且不能写卡,所以消费数据和金额只能全部存在电脑的数据库内,而电脑是靠物管人员来管理的,从道理上及机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间,另外,万一因电脑问题而导致消费数据崩溃,则将出现灾难性后果。
因此,要使消费者认同管理中的ID卡的权威性(即信用)是不可能的,太多的金钱纠纷只能使ID卡消费系统无法使用,尤其是公用系统中,如小区管理系统。 而IC卡消费系统,因为它的高可靠性、不可被破解的符合ISO9001国际安全认证机制,更主要因为 “电子钱包”即IC卡就在用户手中,每笔消费金额都由用户自已“掌握”在手中,所以说IC卡消费系统是极有“信用”的消费系统。当然,联网状态下,电脑内还存有与用户IC卡内一致的数据,对系统而言,这也是实现了双安全数据备份。
9、IC卡当成ID卡用的“奇怪”现象:
有些ID卡设备、系统厂商,迫于IC卡的强大优势,对外也宣称它的系统可用IC卡,但其实与使用ID卡一样,仅用了IC卡公共区的卡号,并无更改其ID卡
的系统结构,更不具有IC卡所拥有的密钥认证、读写的安全机制。所以从实质上推断出其仍是ID卡一卡通系统,与传统的ID卡系统相比只是更浪费资源,更具有期骗性而已,同样无法具有IC卡一卡通系统的优势。
四、结论
IC卡能集成复杂的密钥认证与身份鉴别逻辑,必将取代以前的磁卡、ID卡(即感应式“磁卡”)。
由于ID卡系统固有的无密钥认证、可读不可写、需完全依赖网络运行的缺陷,所以,它已不适应当今实施单位对智能一卡通日益增长的需求,必然只能作为过渡性产品会像众所周知的磁卡一样被逐步淘汰。 ID卡不断被淘汰的过程,伴随的必然是智能IC卡一卡通蓬勃发展的过程!目前,IC卡已处于主流,ID卡仅应于部分特定的管理系统中。以如果系统只需要用户身份识别建议采用ID卡,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如过系统需更多功能,处于安全角度建议采用IC智能卡一次投资长久获益。
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IC卡系统与ID卡系统的比较
1、安全性: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
2、可记录性: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 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3、存储容量:
ID卡仅仅记录卡号;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
4、脱机与联网运行:
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卡号、用户资料、权限、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少布线的需求。 5、一卡通扩展应用:
ID卡由于无记录、无分区,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如果在ID卡系统完成后,用户欲增加功能点,则需要另外布线,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所以说,使用ID卡来做系统,难以进行系统扩展,难以实现真正的一卡通。 而IC卡存储区自身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区实现门禁、第二分区实现消费、第三分区实现员工考勤等等。充分实现一卡通的目的,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也无需再布线,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这便于IC卡系统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实现平稳升级,减少重复投资。
6、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
比如:电脑发行了一张新的用户ID卡,就必须通过ID卡系统的网络,用人工方
式将所有ID卡号一个个下载到各ID卡读卡控制器中,否则ID卡被作为无效卡而不能使用;若要更改用户权限,则需在每个ID卡控制器上输入有权限的ID卡号。又比如: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经常要新增ID卡,则每新增一张卡或修改了某一张卡片的权限,就必需在该卡可用的所有控制器上输入该卡片号码,这就大大增加了人工操作和维护的工作量和时间。另外,如果多几个一卡通子系统,或子系统稍大一点时,系统维护管理的复杂程度将是呈几何级数增,将直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而采用IC卡的一卡通系统,IC卡发行后,卡本身就是一个数据信息载体,即使通讯网络不通,读写控制器照常实现脱机读写卡运行。若更改用户权限,可将用户的权限直接写在IC卡内,新增用户更改权限只需修改卡片即可,完全不必对各个控制器进行修改,从技术机制上避免了管理者到处更改控制器卡片使用权限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地。
7、性价比:
虽然ID卡片及ID卡读卡器较IC卡卡片及读卡器便宜,但从整个一卡通系统的构成(布线成本、结构组成)上看,两个系统的价格相当,而只有IC卡系统运行才能稳定、可靠,因而IC卡系统的性价比要远高于ID卡系统。
另外,考虑到当今各实施单位硬件环境不很成熟,系统维护人员对电脑知识不很熟悉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建立或维护一套完备的网络系统,来支持ID卡一卡通系统的24小时不断网运转。所以,满足联网和脱机运行互相适应的智能IC卡一卡通系统,是当今用户的唯一选择。
8、一卡通行业有两个定论:
ID卡不可能做成一卡通(如上所述),ID卡不可能做消费,除非能接受其不足之处(如上下所述):
ID卡不能做消费的最大原因是“信用”问题。因ID卡无密钥安全认证机制,且不能写卡,所以消费数据和金额只能全部存在电脑的数据库内,而电脑是靠物管人员来管理的,从道理上及机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间,另外,万一因电脑问题而导致消费数据崩溃,则将出现灾难性后果。
因此,要使消费者认同管理中的ID卡的权威性(即信用)是不可能的,太多的金钱纠纷只能使ID卡消费系统无法使用,尤其是公用系统中,如小区管理系统。 而IC卡消费系统,因为它的高可靠性、不可被破解的符合ISO9001国际安全认证机制,更主要因为 “电子钱包”即IC卡就在用户手中,每笔消费金额都由用户自已“掌握”在手中,所以说IC卡消费系统是极有“信用”的消费系统。当然,联网状态下,电脑内还存有与用户IC卡内一致的数据,对系统而言,这也是实现了双安全数据备份。
9、IC卡当成ID卡用的“奇怪”现象:
有些ID卡设备、系统厂商,迫于IC卡的强大优势,对外也宣称它的系统可用IC卡,但其实与使用ID卡一样,仅用了IC卡公共区的卡号,并无更改其ID卡
的系统结构,更不具有IC卡所拥有的密钥认证、读写的安全机制。所以从实质上推断出其仍是ID卡一卡通系统,与传统的ID卡系统相比只是更浪费资源,更具有期骗性而已,同样无法具有IC卡一卡通系统的优势。
四、结论
IC卡能集成复杂的密钥认证与身份鉴别逻辑,必将取代以前的磁卡、ID卡(即感应式“磁卡”)。
由于ID卡系统固有的无密钥认证、可读不可写、需完全依赖网络运行的缺陷,所以,它已不适应当今实施单位对智能一卡通日益增长的需求,必然只能作为过渡性产品会像众所周知的磁卡一样被逐步淘汰。 ID卡不断被淘汰的过程,伴随的必然是智能IC卡一卡通蓬勃发展的过程!目前,IC卡已处于主流,ID卡仅应于部分特定的管理系统中。以如果系统只需要用户身份识别建议采用ID卡,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如过系统需更多功能,处于安全角度建议采用IC智能卡一次投资长久获益。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