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展开全部
新课程实施已有六年。 这六年我到不少区县听了课,看到了中学语文课堂发生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和我的同仁对我市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这些问题主要是:
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给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但一些教师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3.在一些地方,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6.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等同于过去的活动课。
7.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一些教师只是片面的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思考。
为保证新课程的健康进行,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才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光转变教学观念还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增强课标意识,首先应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片面的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课标规定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人云亦云,就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感受、拓展、写作都是学生和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身体力行,追求独特,追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语言实践就是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广泛的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故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自成体系的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和家庭,形成多层面的阅读通道;举办专题性阅读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通过举办课外阅读竞赛、阅读专题讨论、书评等,搭建平台,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
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实践性(表现为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注重因地制宜。
(2)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综合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问题牵引,以问题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过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是成果物化。通过成果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引导深入探究。成果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还要积极发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新课程的实践和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适应这些要求,仅仅是观念新不行,还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学科技能,特别是要有学习的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将新的理念、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机的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的奴隶变为课程、教材和教学的主人,从被动的课程的执行者、教材的使用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地去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法。
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倡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困惑和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以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水平。
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给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但一些教师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3.在一些地方,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6.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等同于过去的活动课。
7.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一些教师只是片面的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思考。
为保证新课程的健康进行,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才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光转变教学观念还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增强课标意识,首先应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片面的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课标规定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人云亦云,就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感受、拓展、写作都是学生和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身体力行,追求独特,追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语言实践就是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广泛的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故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自成体系的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和家庭,形成多层面的阅读通道;举办专题性阅读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通过举办课外阅读竞赛、阅读专题讨论、书评等,搭建平台,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
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实践性(表现为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注重因地制宜。
(2)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综合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问题牵引,以问题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过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是成果物化。通过成果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引导深入探究。成果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还要积极发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新课程的实践和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适应这些要求,仅仅是观念新不行,还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学科技能,特别是要有学习的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将新的理念、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机的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的奴隶变为课程、教材和教学的主人,从被动的课程的执行者、教材的使用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地去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法。
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倡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困惑和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以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跟着老师走,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同时,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