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想象,续写300字《故乡》,描写20年后水生和宏儿再相遇的情景.
写作思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正文:
回忆中的“故乡”是美的,但却是消失了的、回忆中的、想像中的、不那么“真实”的,因为它只是在少年重贞心灵感受中的“故乡’”,而不是一个承担着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的成年人感受中的故乡。
这种童贞的心灵是脆弱的,是注定要消失的。少年可以不承担物质生活的压力,不必养家糊口,也不必介入到成人的社会关系之中去。但人注定是要从少年成长为成年人,成年人注定是要独立谋生的。
所以成年人眼中的“故乡”才是一个更重要的也更真实的“故乡”,因为它不但决定着成年人的命运,同时也决定着一代一代孩子们的前途。
但是,这个现实的“故乡”却是痛苦的,缺乏生命力量的,缺乏发展的潜力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用自己的自私狭隘、用自己物质实利的欲望腐化着“故乡”的精神,瓦解着“故乡”的前途,闰土则用自己的忍耐维持着现实的苦难,使现实的一切不可能向着美好的前途转化。
但是,我们不能不希望“故乡”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不能不产生改变现实的“故乡”的愿望。这不但因为它毁灭了自己回忆中的那个美好的“故乡”,更因为现实的“故乡”决定着一代又一代故乡人民的命运。
真正的理想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也不是别人告诉自己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但那不是一个人的真正的理想。那样的“理想”对一个人的精神发展起不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无法深入到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去,是一个人可有可免的东西,一遇困难他就会轻易放弃它。
一个人的真正的理想是在自己不同生活感受的差异中产生出来的,是从对现实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的不满中产生出来的。具体到《故乡》中来说,“我”有一个回忆中的美好的“故乡”,也有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现实的“故乡”。
前一个是美好的.但却不是“故乡”的现实,不是全体“故乡”人民实际生活中的“故乡”。而现实的“故乡”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我”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现实的“故乡”也像回忆中的“故乡”那么美好、希望现实的“故乡”中的故乡人也像回忆中的“故乡”中的少年闰土那么生意盎然、朝气蓬勃,像少年“我”与少年闰土那样亲切友好、两心相印。
但是,现在的“故乡”已经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改变的只能是未来,在这时,“我”就有了一个理想的“故乡”的观念。只有这种理想,才是“我”的最真切的理想,因为它是从自我的生活感受、社会感受中自然形成的,是从自己心灵深处升华出来的。这种理想一旦产生,“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它。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就是“我”对故乡的理想。
“别文诌诌的。”水生没有读过书,听不懂他说什么,不满道:“说些我能听明白的话行不行!?”“哈哈!”宏儿仰面一笑,拍着水生的肩膀,摇头说句:“粗人,真是煞风景!”然后快步走开。
这话他可听懂了,指这宏儿不爽道:“神气什么,不就是比我多读几年书吗!”
打洛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风土人情也和内地存在极大差异。宏儿和水生逛到中缅一条街,后者指着远处的群山道:“那里就是金三角。”宏儿举目望去,山峰峦叠,密林丛生,分辨不出哪和哪,笑道:“没想道那里和中国如此之近。”
“是啊!”水生感叹道:“中间虽只是隔了几个镇子,但关卡甚多,各被地方势力所占据,真想要从陆地过去,麻烦着呢。”
宏儿疑问道:“我们不从陆地走吗?”“那是当然!”水生道:“进了缅甸,我们直接做直升飞机去。很快,只一个小时。”
“听说你们地方势力之间总是打仗,”宏儿担心道:“不会将我们坐的飞机打下来吧?”
水生道:“应该不会,地方势力的军队没有太先进的武器,包括我们瓦联军在内都很少有的。”看了看宏儿,嘴角一撇道:“小子,你的面子可大了,将军的直升飞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当然了,这和我的游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哦?”宏儿点点头,叹道:“有些人啊,脸皮厚的不得了,明明没什么功劳偏偏说自己有。将军麾下的军队武器落后,和其他势力打起仗来不占什么优势,所以才我提出的武器换毒品计划感兴趣,所以才会派直升飞机来接我表示重视。不过,这和你的游说有关系吗?你只不过传个话罢了!”“这个……”水生老脸一红,使劲拍了拍宏儿后背,挤着难看的笑容,叹道:“哎呀,宏兄弟真是厉害,什么都瞒不住你,呵呵,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