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历史沿革
北京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公元360年,经历了9个朝代的兴衰变迁,历史上被誉为“河朔重镇”“北门锁钥” 。
宋朝时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公元1401年,漳河、卫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一丈多深,整个城池圮于这场洪水。因为此城是一次性水毁,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大都保持原貌,现北京大名府故城遗址所有宫殿区内的坑壁上都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层,宋代五大窑的瓷片俯拾皆是。
北京大名府是宋朝的陪都,《水浒》里多次提到它,后来被淹没。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一旦出土,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
北京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
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为北京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