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 我来答
傲慢男人V春哥
2016-07-09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41万
展开全部
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这就说明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在最初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累一定的知识,达到后来的有目的的、自觉地学习。所以,如何让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了小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思索,已有一定的成果。本文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经验出发,参考相关材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一些笔者认为有效的培养途径,为其他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完善,为深化素质教育出一份力。
在现实生活中兴趣和爱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爱好则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人对某种事物或对象发生兴趣时,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细致、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情绪高涨,意志能力也增强,使整个心理活动发生巨大变化,才能把某件事坚持下去。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 课堂中兴趣的培养
1. 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部分至关重要。好的导课,短短几句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好奇心和有趣心理常常是新区的开始,也是继续一件事的基础。在导语设计中应注意曲直隐显交互为用,在保持启发性特征的前提下,应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长时间的思维积极性。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课文、新知识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巧设悬念导入、讲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实物演示导入、录音导入、审题解题式导入、复习旧知式导入等形式,创设一种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及一些适当的手势烘托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气氛,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看、听、说、想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以引导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兴趣,牵动学生情感,使其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为例,教师可将苏州城市宣传片或网络中有关该古诗的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以此为突破口,教师在江畔枫树、茫茫江面的点点渔火的视频背景下,可向学生提问,“这种意境是如此美丽,而诗人是否和我们一样充满感悟呢?”进而导入课程教学。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按所见所闻分别讲述出来,并阐述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即“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词中包含的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
2. 鼓励积极参与,表扬激励,提高兴趣。

的不足,利于进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 成果展示,感受成功,激发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每次作文批改之后,老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表扬优秀者的同时,使其他同学也有希望自己的作文被读的努力目标。也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作文园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而且,可以额外出一些题目,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有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老师就在班上大力宣传,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作品集结成册,积累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 阅读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 设置故事悬念,引发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往往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就会表现出精神抖擞,群情激奋的样子。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听为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实践

表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通过教者声情并茂地故事讲述,能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专心听讲、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却戛然收获。“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你们快去读这本书!”如此则使学生产生了对读物期待与向往的心理,从而积极关注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例:为了激发学生对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一书的阅读兴趣教者首先为学生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当读到“第三天”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猜测结果。在否定了学生所有的答案后,教师故意对学生说“你们要想知道作者第三天的结果,那就到图书室借这本书看吧!”学生一下子被兴趣推动,课后纷纷要求借书。如此由“听”到“看”,阅读兴趣自然水到渠成。再如,教学老舍的《草原》时一文时,教者告诉学生:“老舍爷爷可有才华啦,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龙须沟》《茶馆》等,学校图书室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想看的同学下课赶快去借吧!”此时,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激动之情,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2. 勤做笔记,分享感受,体验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好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刚开始在阅读时,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章获某本书,而且要要求学生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写读后感。同时,教师应该定期举办一

些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笔记和感受或者给同学们将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获某本书,在巩固阅读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努力。
3. 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心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道德情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他们的心中逐步产生了需要崇拜的偶像。因此,我们可通过树立阅读榜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1)名人榜样。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如,老舍、巴金、冰心等等。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作家,正是由于他们平时热爱读书,而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2)同伴榜样。除了用名人作榜样外,我们还可选取学生身边热爱读书的同龄人作榜样。一次,笔者在自己所教班上范读一名学生的优作,并故意询问其写作好的原因,该生认真地说:“我写作好的原因是平时能多看课外书,并注意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者及时抓住此契机,对其进行大力表扬。未想到的是此举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很多学生都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有的甚至还准备了小本子专门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总之,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